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久前,又一宗“被协调的冤案”浮出水面。 1996年因强奸杀人罪被判处死缓的王本余,在服刑18年后,因为真凶落网,得以走出囚牢。像以往多宗冤案一样,据媒体报道,这宗冤案背后也闪现着政法委案件协调会的影子。尽管疑点重重,但当年包头市政法委为此案定调:“仍按强奸杀人罪起诉,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决。”  相似文献   

2.
一个杀人犯罪团伙隐匿,一批无辜者被屈打成招。真凶现形,无辜者得以洗冤。2001年第10期,本刊以《悲哀:真凶也难为16位无辜者洗冤》为题报道的发生在黑龙江省肇东市的一起冤案,是上述背景下的案件之一,本文是案件之二。  相似文献   

3.
11年前因杀人罪被判处死缓的河南省柘城县农民赵作海,由于被害人突然现身、真凶落网而洗去冤屈,引起世人关注。追根溯源,刑讯逼供是造成冤假错案的罪魁祸首。而在清朝,湖北麻城县即现在麻城市亦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杀人冤案,可谓异曲同工,至今读来仍触目惊心,催人警醒。清人袁枚《书麻城狱》载,清雍正年间,湖北麻城县一名"杀人犯"即将伏法时,不可思议的其被指控杀害的对象,却突然归来。  相似文献   

4.
刘虎 《政府法制》2011,(31):26-27
湖北男子张文华杀人后留遗书假装自杀,然后假冒表哥唐建敏之名抢劫。被当地公检法以“唐建敏”结案并判处、执行死刑。张文华逃亡前检举自己的杀人“同伙”徐浩,徐浩否认杀人,但因死无对证,被判死缓,至今关在监狱。  相似文献   

5.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11,(13):52-53
从余祥林“杀妻”案,到聂树斌“强奸杀人”案.再到这次的赵作海“杀人”案……近年来。一个个无辜的公民含冤入狱.为司法的失误付出惨重代价。纵观诸多冤案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冤案的形成都和刑讯逼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与商丘市柘城县交界,在邻县柘城连续发生赵作海案与鹿邑5农民抢劫轮奸冤案后,太康县一起类似冤案近日也浮出水面--2005年,时年58岁的太康县马头镇小王店村村民王业文被警方先以涉嫌包庇、后改为故意杀害邻居王明杰逮捕,在缺乏直接有效证据的情况下,王案经周口市检察院起诉、一审被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缓".  相似文献   

7.
2016年2月5日,在温州登机回北京时,我接到河南当事人王晶的电话,她当天早上收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的国家赔偿决定书,决定就其父亲王业文被纠正的故意杀人冤案给予国家赔偿.王业文历经五年多的冤狱,又经过五年六个月的国家赔偿申请,终于得到国家的赔偿.可惜,他却在2010年9月29日出狱以后,因始终得不到彻底的洗刷冤屈导致抑郁成疾,于2013年10月14日病故.至死,他都没有看到自己被洗刷罪名和获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陈卫东 《中国法律》2010,(4):6-8,61-64
连日来,河南赵作海冤案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随着赵作海被无罪释放并获得65万元的国家赔偿,遣起冤案才逐渐落下帷幕。冤假错案,这个刑事司法界最棘手的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上演着。从此前的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到佘祥林“杀妻”案,再到至今还未讨到说法的河北聂树彬案,诸多的冤假错案轮番登场,  相似文献   

9.
腾影 《法治纵横》2011,(12):65-66
2011年4月底,银河证券原总裁肖时庆因受贿和内幕交易两宗罪名,被河南省高级法院终审判处死缓。法院认定,肖受贿约1546万元,内幕交易获利约1亿元。这桩被市场人士广泛关注了近2年的大案,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0.
从李昌奎案检讨数罪并罚时死缓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总能给反思立法提供新鲜血液,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在一审、二审中出现的由死刑改判为死缓这种生死两重天的局面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在引爆民意与司法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之余,亦提供了检讨数罪并罚案件之死缓适用标准的契机。数罪并罚从反向上意味着行为人的违法性大小与有责性大小胜过同种单独犯罪,如果数罪中有一罪达至死缓的标准,则其他犯罪之责任不应因吸收原则的贯彻而被抵销,相反却可以成为死缓适用的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06,(2):36-36
问:赵某系我丈夫,2个月前,丈夫在与人争吵时不慎将人打死。丈夫逃往外地,给我打来电话,并告知实情。我没有将丈夫杀人之事向公安机关举报,当公安机关找我询问情况时,也谎称不知。后来丈夫被抓获,我心里害怕。请问:知情不举构成包庇罪吗?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牛玉强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后的流氓”,广东的陈某豪被万宁警方千里押回海南,被称为“海南最后的流氓”,一切皆因为他们,一个以流氓罪被判处死缓,一个身为流氓罪的嫌犯。流氓罪是什么样的罪名,“清网行动”与其有何关联,对最后的流氓们应如何处置?就以上三个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2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的长篇报道,揭露河南舞阳农民郝金安以抢劫杀人罪被判死缓,直到警方锁定真凶后,他才冤情大白,但却已在狱中度过了近十年的大冤案。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贪污受贿犯罪死缓犯终身监禁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对贪污受贿犯罪慎用死刑与严惩腐败的有机结合,尤其对于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属于死缓执行方式之一,只能适用于原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贪污受贿罪犯。借鉴特重大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制度之立法精神,对于一些短期内难以废止的死刑罪名确立死缓犯终身监禁制度,有助于切实减少相关罪名的死刑适用;应进一步对无期徒刑进行合理改造,将终身监禁制度的合理内涵纳入无期徒刑中,使其能够担负起死刑废止后的死刑替代措施之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荣利 《法人》2011,(6):78-79
2011年4月底,银河证券原总裁肖时庆因受贿和内幕交易两宗罪名,被河南省高级法院终审判处死缓。法院认定,肖时庆受贿约1546万元,内幕交易获利约1亿元。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上旬,在湖南省衡阳市稳衡山县看守所里,我们采访了被湖南媒体誉为“杀人教授”的38岁村民刘锡沛。刘锡沛被称为“杀人教授”,是因为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刘锡沛犯传授犯罪方法罪而判处他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在近年中国司法审判史上,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罪名。刘锡沛为何成了一个“杀人教授”呢?  相似文献   

17.
吕维 《法制与经济》2003,(10):54-57
2003年5月,11年前的一桩“奸淫幼女”案终于被证实为冤案错案,作案真凶另有其人。冤案内情水落石出的同时,一位当年该案惟一知情人、其时只有14岁的清纯少女高莉峰也在当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因为她不仅在被错判的年轻人出狱后,勇敢地与之结婚,她还用自己8年来写给那位年轻人的200多封情书的爱情,为自己的丈夫伸冤,终于还丈夫一个清白之身…… 2003年8月10日,记者专程来到吉林省永吉县采访了高莉峰。面对这位善良女性,面对这一桩冤案的曲折而真实的感人故事,也禁不住一次次动容……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天津检察》2009,(1):39-40
《刑法》第17条二款规定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对于这一规定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①:观点一,把该款规定的内容限定为法律明文规定的八种罪名范围内,从而把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以及武装叛乱罪中的故意杀人和绑架过程中的故意杀人等排斥在外: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月,余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其家人怀疑张被余祥林杀害,4月'在附近一水塘发现了一具无名女尸,公安机关遂立案侦查,9个月后,余祥林被一审判处死刑,后因证据不足,湖北高院发回重审,1998年,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余祥林有期徒刑15年.2005年3月,张在玉突然"复活"回到京山,至此.一桩惊天冤案终于大白于天下.11年的牢狱生活彻底改变了余祥林的人生,妻子的安然归来终于让他免受杀人的罪名,沐浴在久违的阳光里,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回味不堪的牢狱生活,他会想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礼彬 《检察风云》2011,(6):71-72
20年前,一场离婚风波让四川男子罗开友意外背上杀妻罪名。在亲人四处上访求助后,当地警方多次展开调查,证实罗开友杀妻证据不足,随后罗开友得以获释。然而,由于妻子莫名失踪,罗开友依然有重大杀人嫌疑。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罗开友耗尽20年青春和百万家财,甚至失去了再次组建的美好家庭,最终将“死而复生”的失踪前妻找出来,还了自己的清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