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戎萍  陈向义 《前沿》2007,42(6):23-25
学界关于价值理论的探讨,大多是以“主体——客体”关系为逻辑结构进行的,这种定义价值的方式遭到了“自然本体”论价值观点的批判,但这种批判是不成功的。“自然本体论”与“主客关系论”中的“属性说”都是从实体型的思维方式出发的。“主客关系”论仍存在着局限性。只有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才能看到价值是人对未来的一种无限指向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道德思维是一种从“实然”到“应然”的跨度思维,以讲“应该”、“不应该”为价值特征,以规范的形式来把握道德现象、创造新的道德生活和道德知识的心理过程。它具有不同于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的显著特点。其一,“实践——精神”的两重性。道德及其存在价值不是物质性的,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但它又不是以孤立的神圣的形式存在于精神世界供人们信仰和膜拜,而是要诉诸人的行为、人的实践活动,方可显示其社会效应。可见,对道德的把握只有通过实践的途径,而实践又是带有精神性的实践。其二,“现有——应有”的跨度性。休漠第一个发现了道德生活中特殊矛盾:“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实然代表了道德生活的真实存在,即实存道德层次。应然代表了道德的目的指向性,即理想道德层次。道德思维就是要在忠实于“现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二元道德选择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导干部群体中,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分离乃至背离的现象并不少见,一句“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显得十分轻率和肤浅。在清除了少数贪官以后,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公开一套背后一套等现象,在领导干部中还时有发生。当领导干部面对道德选择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要陷入做两面人的尴尬,就不能不深究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一、二元道德选择是理性选择的结果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其特殊性在于他们掌握公共权力。为了保证领导干部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能够真正用于公共目的,而不能用于为自己牟取私利,当然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超出一…  相似文献   

4.
实践自由度与价值的主体本质袁祖社一理论界关于价值本质的讨论,可谓众说纷坛。“主体说”认为,价值的本质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客体说”认为,价值的本质在于客体的属性、功能,与是否满足主体需要无关;“关系说”认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的属性、功能与主体需要之...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服务是以践行人文道德价值和捍卫社会公义为使命的专业服务,这决定了社会工作这种专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建设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会背景下,一线社会工作者将被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理解为“商品化”的道德实践和“工具化”的政治实践.具体表现为在道德实践层面,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和现实相分离、以合同和指标为导向;而在政治实践层面,社会工作服务呈现出“维稳”为本和服务购买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德不责众”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儿。所谓“德不责众”显然从“法不责众”比附而来.是说这样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个体角度说,明知一种行为背离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却明知故犯、照样去做;从社会角度说.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不作道德谴责.对其听之任之、麻木不仁。个体的背德行为根源于从众心理和社会的“德不责众”的道德评判现象。  相似文献   

7.
朱怡 《前沿》2004,(8):142-145
德育是一种人之为人的人类劳动 ,是使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得以实现的创价活动。德育价值的内涵是德育价值客体能满足德育价值主体特定需要的关系 ,这种特定关系是在德育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德育价值具有效用性、过程性、实践性、有限性、层次性等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一种重义轻利的道德文化。儒家的修齐治平、反省内求,佛徒的六根清静、四大皆空,道家的外物超脱、遁入深山,实质上都是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道德取向。传统的道德,都是把人的自身价值的提升与实现看成一种非功利的伦理把握。这种道德实践的非功利化,都偏重人的“义”的承担与履行,把“利”看成与“义”处于一种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9.
一 必然性:规范伦理模式向实践伦理模式的转换 不言而喻,当代中国的道德已陷入某种困境,而且,现在流行的规范伦理学(实际上是一种伦理的形式模式)又没有能力扭转这种困惑的局面。现在,人们急切需要的是一种能直接指导现实道德生活的实践伦理模式,但是,现实的伦理理论却常常使人们失望。一方面,欧美的道德教科书是如此地不符合我国国情,如美国学者J·P·蒂洛的《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所构筑和提出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和“生命价值”、“善良”、“公正”、“说实话”、“个人自由”五项道德原则,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苏联模式  相似文献   

10.
周芳 《学习与实践》2005,(12):61-64
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要从途径上兼容并包:在“知”上做文章,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从“行”上下功夫,强化大学生道德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性约束与硬性规定相统一,以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规范道德行为,尽可能减少道德失范现象,为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政治的含义,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分为两大类别,一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见解,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政治”的见解1.道德说。这种观点把政治和道德混在一起,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如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就是如此。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2国家说。认为政治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在西方“政治”一词本来出自于希腊语POliS,原意是“城邦国家”,后来政治学中的“政治”便以这个词延伸而来。3.权力说。将政治理解为一种权力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思维     
道德思维是一种从“实然”到“应然”的跨度思维,以讲“应该”、“不应该”为价值特征,以规范的形式来把握道德现象,创造新的道德知识和生活的心理过程。它以自身特有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形成固定的道德思维模式,影响人们的道德生活。当一个社会已步入急需消除旧道德以实现伦理精神革命的关键时刻,重构道德思维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天我们就面临这种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关系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冲击着人们以#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一方面,官本位的价值取向、特权观念被冲击,公平、竞争和民主意识已成为人们崇尚的道德观念。但是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道德体系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见利忘义者有之,道德沦丧者有之,不择手段狂热拜金主义者有之,违法乱纪攫取钱财者也不乏其人。这些“非道德”现象严重地污染着社会风气,引起了人们对“世风”的担忧。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道…  相似文献   

14.
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恩格斯说:“实际上,每一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每一行业的道德,就是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这种特殊的行为调节手段,具有如下特点:首先,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一、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理解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应从道德的本质谈起,但道德又是同伦理相联系,所谓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秩序、次序性社会关系,诸如:朋友有信,兄友弟恭等。这种客观的伦理关系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一定要求,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种行为准则和规范被人们自觉接纳,并见之于行就是道德。显见,伦理道德关系不是抽象的,它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要求,是一种实践关系,因而,道德的本质就是这种实践关系的反映,它既是一个特殊意识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人的道德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在社会…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导致网络社会中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面对网络这块电子公共牧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思维方式的“反理性”、价值取向的“非主流”、审美情趣的“娱乐化”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等现象.本文认为,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境界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考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卢军 《前沿》2010,(18):37-40
道德不作为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道德实践领域出现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转移道德泛法律化学术争论的焦点,意从道德不作为概念的解读、归因、矫治三个层面进行伦理的应然解构,以期达成社会对“恶一善”的价值引领,促进和完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互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意义的符号与通道,表达与理解某种事实、观点、态度或情感,输出与接收某种信息的活动。传播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人类以实践活动为根本的存在方式,根据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可以界定人的本质。实践活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而主体性特征的基本标志之一就是人类的理性思维,这是保证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的基本条件。既然是思维,就一定会有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一定会通过、表达、传播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一半是…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种传媒形式,“羡余”是一种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语言现象。对于羡余的属性,还未曾有过专门研究。各种观点,似乎使羡余的属性扑朔迷离。羡余属性的定位,对广告的制作、计算机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辞书编纂、言语交际都有很大作用。故本文就此论题进行探讨,试对羡余属性有个正确认识;提出了“羡余修辞功能论”的观点,即羡余的根本属性,并注意到修辞功用的文化性。这在语言学界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上,无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民省 《前进》2004,(2):46-46
所谓权力道德,是支配权力运作和行使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它既表现了社会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又反映着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认为:“政者、正也”。他把公正、正直看作是统治者最高的道德规范;还指出,“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中国古代廉洁被视为“国之四维”、“仕者之德”,其重要性被推到“为政之本”、“为官之宝”的高度。目前,在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要消除权力腐败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