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夏宝龙 《今日浙江》2013,(21):10-11
浙商是浙江发展的生力军,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浙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在浙江改革开放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高度评价浙商:“浙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者,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拓者,是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贡献者,是浙江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实践证明,浙商是我们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我们浙江今后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感召浙商回归家乡创业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在准确把握浙江省情、深刻分析当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决策。既要鼓励浙商“闯天下”,又要鼓励浙商回归家乡投资创业,实现“闯天下”与“强浙江”的统一。这是浙商发展轨迹、发展规律使然,是浙江发展形势所需。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08,(19):33-33
北京浙江企业商会是浙江在京创业者的大家庭,以“服务企业、服’务会员”为宗旨,以“民主办会、两级办会”为方针,致力于推动京城50万浙商的共同发展。经过7年多的发展,商会不仅成为浙商共同议事解难的桥梁和维护浙商合法权益的平台,更成为凝聚浙商共同价值观、促进团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金子 《今日浙江》2008,(11):37-37
浙商,中国的第一大商帮,以擅长经营著称,他们是财富榜样;但今天的浙商用善举善言展示出他们的另一面——这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的群体,充满着善心和爱心,“浙商”是“义商”,是慈善楷模。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这一次经济调整,浙商不仅会在产业格局上转型升级,而且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将变得更加成熟。有人预言:从“浙商”走向“责商”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财富积累上,浙商走在了前列,如今在社会责任承担上,浙商也应当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6.
确保全年红     
刘奇 《今日浙江》2014,(12):23-23
宁波市坚持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商回归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市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督查有力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7.
《时代主人》2007,(10):F0002-F0002
目前,在江西从业的浙商有近30万人,上规模的企业6000多家。他们在经营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总是喜欢找“娘家人”——江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浙商们都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8.
熊婷  钱锟 《今日浙江》2008,(9):44-45
为深入贯彻“两会”精神,倡导在京浙商“关注民生、共创和谐”、“反哺家乡、回报社会”,同时缓解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商会会员企业的用人需求,2008年4月20日,由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万和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2008北京浙江企业商会校园招聘会暨在京浙商与浙籍学子供需洽谈会”,在北京林业大学田家炳体育馆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7,(7):65-65
8月18日,楚雄州浙江商会暨云南省浙江商会楚雄州办事处成立庆祝大会在楚雄州公务中心召开。近年来,楚雄州委、州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政务、法制、舆论和人文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及海外侨胞到楚雄投资创业、共谋发展。其中,越来越多的浙商对楚雄情有独钟,在投资兴业、寻求发展中涌现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家。楚雄州被浙商大会评为“2005淅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和“2006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  相似文献   

10.
黄文英 《今日浙江》2009,(15):34-35
宁静的杭州湾,孕育了“吞山挟海势雄豪”的钱江潮;科学发展、创业创新,造就了一支驰骋于经济大海的浙商大军。诞生于这片热土的浙江物产集团,始终坚持以引领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己任,以实施流通产业化战略为着力点,不断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迈上了“千亿”规模新台阶,正朝着一流的现代流通企业集团迈进。  相似文献   

11.
浙商回归工程作为浙江引进内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相关鼓励政策,吸引在外发展并壮大的浙江资本回乡投资创业,发展省内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目前,浙商回归工程也面临不少矛盾和困境,亟需政府进一步出台和落实激励政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互促共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8月14日,“全国浙商营销网络建设试点工作”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围绕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促转型”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拓展浙江产品国内市场,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立全国浙商营销网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刊就浙商营销网络建设试点工作,采访了北京、辽宁、四川等三个省的浙江商会会长,请他们谈了自己的观点、思路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慎海雄 《今日浙江》2004,(14):29-30
浙商魅力在于超越了“商人”身为传化集团董事长的徐冠巨,本人就是浙商的一个代表人物。从20年前的2000元借款起家,到如今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多家实力雄厚的控股企业,徐冠巨领导的传化集团演绎出一个财富聚集的传奇。对浙商,徐冠巨有独到的、深刻的理解。今日浙商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商人”的范畴,魅力独具:一方面,浙江人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四千精神”正是对浙江人自身的一种生动描述;另一方面,浙江人又往往乐善好施、讲义气。“这些特点在现有的历史条件下,恰恰铸就了浙商的品牌,使浙商吻合了时…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人眼里,“浙商”就意味着商机和财富,浙商成了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制造商”。然而翻阅近年来发生在浙商身上的许多风风雨雨,我们却又清楚地听到这一群体的痛苦呻吟  相似文献   

15.
州市     
《创造》2009,(5):18-18
昆明获评浙商投资最佳城市 5月9日,2009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评选结果“出炉”,昆明等15个城市入选,其中,在副省级及省会城市评选中,昆明荣登榜首,继去年之后第二次获此殊荣。分列二、三位的是青岛和深圳。  相似文献   

16.
吴坚 《今日浙江》2013,(21):23-25
回报桑梓故里情,同归创业正当时。 金秋十月,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住杭州隆前举行,2000余名海内外浙商代表作家乡的阳光下,共谋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文化与经济文明共融共生?浙商文化和商业文明如何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不久前,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一场以“文化的力量——浙商文化与经济文明”为主题的论坛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深度的脑力激荡。嘉宾们围绕“从经济反思到文化反思”、“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等作主题演讲,本刊特选取部分领导专家文章组成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18.
叶慧  朱馨 《今日浙江》2009,(21):32-33
10月24日至25日,浙江工商大学、《今日浙江》杂志社、浙商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在杭州共同举办了“浙商应对危机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企业决策者和浙江的政府官员汇聚一堂,进行了一次畅快的脑力激荡。本刊整理摘登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25日晚,“风云浙商”颁奖盛典现场,一个群体和他们的故事作为当晚绝对的主角,也成为了杭城乃至全国热议的焦点:他们是10位2009风云浙商——曹克坚、金位海、李书福、沈金荣、石磊、吴建中、姚纳新、张天任、郑永刚、宗庆后。  相似文献   

20.
姚少平 《今日浙江》2010,(13):48-49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其中,努力巩固国际市场,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就是首要任务。2009年5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浙商优势,建立全国浙商营销网络,积极拓展浙江产品国内市场”的要求。这是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展协同推进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