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标志着国家豁免原则演变的一个新里程碑。公约坚持了限制豁免理论,即国家与外国自然人或法人从事商业交易时,适用与私营实体一样的司法管辖规则。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公约所包含的法律规则,特别是公约中的关键性条款如公约的适用范围、国家豁免例外、免于强制措施的国家豁免等,以及公约制定过程中所体现的国际立法趋势,将对国际法以及国际法律秩序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应尽快着手国家豁免方面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2.
徐娟  杜莉 《前沿》2005,(12):29-31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在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垄断,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必要性入手,进一步论述在我国缺乏反垄断规则的情形下,如何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引起的垄断问题进行有效的规制,从而催生正在制定中的《反垄断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4月我国出台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其中反垄断规则较以往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的零散规定有较大的突破,引进了发达国家反垄断法中较为成熟的一些原则和规则,已经初步具备我国专门《反垄断法》的雏形。基于对我国以并购模式引进外国投资的良好预期,以及外资并购我国乃至国际性市场的竞争秩序日益重大的影响,有必要对这些规则加以具体研究。1.《规定》中反垄断法规则对以往规则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问题也逐步受到重视。在立法…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豁免作为反垄断法中的重要制度,应充分体现社会公益、正义、效益的价值取向,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有利于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改善市场竞争条件、引用破产企业原则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权衡豁免。企业合并反垄断法豁免的程序设计应有事前申报制度、事后监督制度、惩罚制度和主管机构等内容。我国企业合并反垄断法豁免除了应与世界各国反垄断法保持一致外,还应结合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迪  孙晋 《长江论坛》2021,(5):69-75
在数字平台市场,大型平台企业对初创企业的大量并购已掀起全球性浪潮.传统评估标准在新业态下陷入效果失灵、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平台垄断缺乏监管,以致造成大型平台企业在并购初创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长期逃脱反垄断审查,经常出现"扼杀性"的情况.因此,我国应从行为、目的和效果三个方面对大型平台企业并购初创企业或新兴平台的行为进行违法性判定,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规制路径:首先,要通过完善经营者集中审查标准加强事前审查;其次,要通过完善反垄断执法方式优化事后评估;最后,还要通过倒置举证责任分配加强事中执法.  相似文献   

6.
特许经营是一种商业模式,特许人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一系列特许权组合授予被特许人使用。由于知识产权的具有专有性和独占性,特许经营协议条款中必然有限制竞争的条款,可能会引发特许经营的反垄断问题。从特许经营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特许经营中存在的反垄断问题,提出特许经营反垄断的豁免理论,并探讨特许经营反垄断豁免的适用及例外,有助于特许经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专利合并的反垄断规则借鉴了企业合并规制的一般理论,但是在专利合并的反垄断审查中,需要注意在确立产品市场、技术市场以及创新市场等方面的独特性.专利产品与技术的市场力分析需考虑技术本身的影响力.专利合并的反垄断审查的具体目标是确立专利合并对市场竞争的实质性损害.对专利合并反垄断审查的救济更多的采取非结构性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8.
傅玲娜 《前沿》2010,(16):8-11
在法经济学视角下,有关强制要约收购豁免的法律规定构成了对强制要约收购制度的合理而有效的补充。不同的制度选择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强制要约收购作为一项公司并购中的法律制度,其具体规定对并购活动乃至整体经济的运行影响深远。强制要约收购豁免法律制度存在的价值在于缓和强制要约收购中的过硬规定,促进并购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本文将法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于有关强制要约收购豁免的法律制度分析中,试图对豁免法律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公共属性预示着其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引发模型共谋、数据剥削、歧视性模型许可和模型独家许可型集中等多重垄断风险,同时在“资本-技术”和“算法-数据”双循环中形成结构性壁垒和生态型垄断。现行反垄断法律规则在主体、行为及规制能力等方面无法有效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垄断风险。鉴于此,有必要从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建立软法优先硬法和包容优先刚性的基本准则,同时在具体规则层面完善相关市场及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增加模型问责的反垄断程序性执法权,细化数据剥削和模型优待的行为类型,以及增加模型独家许可的并购反垄断申报。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民事司法豁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良友 《求索》2010,(3):136-138
国家民事司法豁免问题是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各国关于国家民事司法豁免的立法、理论和实践尚存在着分歧和争议。国家民事司法豁免的主体包括国家及其国家机关、中央政府所属各部门、国家代表、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或者单一制国家的政治区分单位和其他经授权行使国家主权权力的机构或实体。当前,由于大多数国家已抛弃绝对豁免论,采纳了限制豁免论,国家民事司法豁免的范围并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处理国际民事司法豁免问题,我国应采纳限制豁免论,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法》,积极应对涉及国家及其财产的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是我国反垄断规制的重要制度。"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案,反映出现有制度对于互联网产业经营者集中在申报标准、审查参考因素与豁免条件等方面尚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基于互联网领域有别于传统产业的特性,有必要重构经营者集中的审查程序启动机制、强化技术性标准指引作用,并确立反垄断私人实施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带来资本、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尤其是挤占国内市场,形成外资垄断势力,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从外费并购我国内资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外资并购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在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有效调控外资并购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外资并购中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健  佘发勤 《前沿》2006,(8):106-108
外资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其带来的双重影响和国家的固有主权必然要求国家对之进行法律规制,即使在WTO规则下规制外资并购的权力也没有受到直接的实质影响。诚然,在并购过程中通过产业政策进行疏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进行反垄断规制固然重要,但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繁荣稳定证券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实体法、程序法来具体落实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徐珊 《理论月刊》2007,(9):106-108
豁免原则是一项古老的国际习惯法规则。时至今日,豁免原则仍是国际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随着近年来国际刑法迅速发展,豁免原则日益受到挑战,限制豁免主义正在成为一般性趋向。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充分研究利用现有豁免规则,权衡利弊,灵活运用,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导读: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因"二选一""大数据杀熟"、层出不穷的企业并购等问题备受诟病,"反垄断"成为2021年互联网经济的高频词。一场平台经济反垄断大幕已经开启。从去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作为今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再到今年以来,相关部门频频发声,围绕平台经济接连出台多个配套规范,以及反垄断执法机构密集亮剑,屡屡开出顶格罚单……"反垄断"成为2021年互联网经济绝对的高频词。  相似文献   

16.
邹琪  万山 《求索》2011,(8):27-29
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资源导向型企业纵向并购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此对政府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和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各国法律多数是针对横向并购的情况考虑反垄断政策的制定,这是有局限性的。在纵向并购情况下也可能引起市场的集中,从而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各国有必要对纵向并购可能引起的市场垄断进行认真考察,严格审查。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湖湘论坛》2019,32(4):138-148
反垄断与政府管制都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市场的常见方式,两者有不同的干预目的和干预理念,因而可以视为相对独立、相互平行但又存在交叉的两种政府行为。欧美等域外国家和地区通过否定、豁免、吸收等形式,构建了灵活协调的反垄断与政府管制互动关系。我国在处理反垄断与政府管制之间的关系时,须注重对管制的竞争分析,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减少管制对竞争的负面影响,同时防止反垄断演变为管制而陷入"管制悖论"。只有当反垄断政策和管制政策相互欣赏对方的作用并携手合作时,才能达至最佳的工作状态,才能最终实现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职工参与机制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防止职工权益受到不当损害,降低企业并购成本,消除劳资之间的冲突。我国现行立法规定了职工参与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对职工的告知义务,但存在职工参与的内涵界定模糊、职工代表机构未发挥实际作用以及法律后果缺失等问题。为完善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职工参与机制,应当明确雇主对职工的告知义务,规范职工参与企业并购的组织形式及其职能,并完善雇主违反职工参与规则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新的市场准入机会的增加,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已十分普遍。我国企业在接受外资并购实行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排挤民族产业,造成金融风暴,甚至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这些问题都源于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问题。一旦形成垄断,会造成排挤国内企业,扭曲市场机制,降低市场效率等后果。因此,对利用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构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实施体制,对于实现大的市场经济法治的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并购与重组的一般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的价值与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利益驱动下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它是企业扩张发展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企业并购行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并购能够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