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娟  杜莉 《前沿》2005,(12):29-31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在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垄断,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必要性入手,进一步论述在我国缺乏反垄断规则的情形下,如何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引起的垄断问题进行有效的规制,从而催生正在制定中的《反垄断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带来资本、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尤其是挤占国内市场,形成外资垄断势力,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从外费并购我国内资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外资并购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在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有效调控外资并购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经营者集中被否决的案件。具有示范性作用。该案实践了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立法目的和宗旨、反垄断审查实质标准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综合地反映了我国反垄断法的发展现状,见证了我国反垄断法理论的丰富,有助于我国反垄断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与《反垄断法》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相一致,对《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作如下修改:一、删除第五章“反垄断审查”,在“附则”中新增一条作为第五十一条,表述为:“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达到《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规定的申报标准的,应当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不得实施交易。”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作为外国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投资方式,为各国政府所极力推崇,广泛地应用于国际投资领域,对国际资本流动,产业重组的进程、结构和趋势产生重大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五次全球性企业并购浪潮中,本文拟通过对跨国并购基本问题和外资在华并购的动态分析,阐述对法律规制必要性和反垄断法立法价值取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滥用相对市场优势地位是否应当引进的争论渐渐停歇。然而对《反垄断法》第18条中,规定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认定标准因素之一的交易上的依赖程度如何理解,是否认定其为相对优势地位理论的引进,以及这种制度安排是否与反垄断法宗旨、反垄断法的相关制度相冲突的争论再起。有鉴于此,笔者重新审视了相对优势地位理论的特殊性,对相关的质疑进行回应,认为相对优势地位理论的引入是社会现实需要,也可以与现有制度和谐共处,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相对优势理论的地位。并在文末对《反垄断法》进一步明确该制度的立法模式给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和汇源公司高调宣布双方实施要约并购。两个月后,商务部正式立案审查。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发出通报,依法作出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决定。从并购意向的宣布到商务部正式立案受理该并购案,再到禁止决定的作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引起了各方关注,由此展开了民族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大讨论。此案的审理结果更是导致了各界对《反垄断法》实施、民族品牌保护和产业安全管理的广泛争议。通过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的案例分析可知,须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的安全审核机制,保证我国农业及涉农企业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刚刚通过的《反垄断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8月30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9.
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强调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应当适用反垄断法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指南等,释放互联网平台不是反垄断法外之地的明确信号。《指南》共六章24条,包括总则、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和附则等内容。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就《指南》答记者问时指出,我国反垄断法的基本制度、规制原则和分析框架适用于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但由于平台经济商业模式和竞争生态复杂、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职工参与机制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防止职工权益受到不当损害,降低企业并购成本,消除劳资之间的冲突。我国现行立法规定了职工参与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对职工的告知义务,但存在职工参与的内涵界定模糊、职工代表机构未发挥实际作用以及法律后果缺失等问题。为完善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职工参与机制,应当明确雇主对职工的告知义务,规范职工参与企业并购的组织形式及其职能,并完善雇主违反职工参与规则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1.
最新趋势今年将加快经贸立法工作今年我国将以制定《反垄断法》、《企业关闭条例》等为重点,加快经贸立法步伐,应对加入 WTO 的要求。国家经贸委经济法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国家经贸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经贸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法工作,完善行业法规体系:——抓好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等急需的法律法规的起草论证工作。包括:抓好《反垄断法》的修改论证工作,在行业垄断突出的几个行业加快引进公平竞争机制;做好《商会与行业协会法》的修改论证工作,规范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加强企业立法和行业立法工作。包括:加快《企业兼并条例》、《企业关闭条例》、《控股公司管理条例》,以及《公司法》、《破产法》的修改论证工作;推进中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具有消极与积极的双面属性。基于这种特征,在反垄断的基本价值取向下需要同时关照并购的积极因素与效应,并在反垄断的法律框架内合理设计或划定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实现消极一端的损害最小化以及积极一端的效益最大化。简言之,通过阐述企业并购反垄断豁免考量的主要实体因素及其适用规则,在实证分析我国并购案件中的实体性抗辩情形的基础上,厘清反垄断豁免实体规则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建议,包括完善并购规制立法、制定专门性并购指南以及加强豁免审查的程序性控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2,(5):26-27
最高人民法院5月8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反垄断审判领域出台的第一部司法解释,对于指导人民法院正确适用反垄断法、依法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酝酿了近20年却始终"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反垄断法》,如今又面临新的变数。 尽管《反垄断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但据媒体报道,在最近一次草案修改中,"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一章被整体删除。《反垄断法》或许将成为一部专注于反经济性垄断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2]2号现公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监会二○一二年二月六日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工作,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的专家咨询作用,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  相似文献   

16.
赵红亮 《小康》2013,(3):20
发改委有史以来最高的4亿罚单背后,是《反垄断法》和新民诉法实施普及的风潮,可想而知,一旦消费者可以要求垄断企业对其损失进行索赔,今后由消费者发起的诉讼也会愈来愈多。2013年2月23日,反垄断监管部门之一的发改委因价格垄断对茅台和五粮液做出有史以来的最高罚款,前者被罚2.47亿元,后者被罚2.02亿,共计4.49亿元。这是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后最大罚单。由此,彰显了《反垄断法》这部曾被寄予厚望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逐年增加,其所引起的反垄断申报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建立了外资并购事前申报制度,然而,现行的外资并购涉嫌垄断事前申报制度的施行比较吃力,存在许多缺陷,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孙鸿怡 《前沿》2005,(3):126-129
反垄断法的本质就是对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及其行为进行监督控制; 支柱内容是对限制竞争协议的禁止规定和兼并控制的规定。我国行政垄断是行政干预经济的直接表现形式, 这决定了我国在WTO成员国的大环境下必须不断完善反垄断法律。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5,(5):55-55
近几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速度明显加快。据《经济参考报》今年7月报道:2004年,我国共买下278家德国企业。据《香港商报》今年8月报道,2004年,我国已超过韩国成为亚洲第二大并购交易市场。截至2004年底。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50%,所涉及的并购金额接近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新的市场准入机会的增加,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已十分普遍。我国企业在接受外资并购实行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排挤民族产业,造成金融风暴,甚至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这些问题都源于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问题。一旦形成垄断,会造成排挤国内企业,扭曲市场机制,降低市场效率等后果。因此,对利用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构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实施体制,对于实现大的市场经济法治的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