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徐丽丽 《法制与社会》2010,(23):104-105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特有的从宽处理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立功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司法机关以较小的诉讼成本发现、打击和预防犯罪,有利于激励犯罪嫌疑人认真悔罪自觉接受教育改造。然而长期以来对立功的认定标准还存在争议,对检举揭发材料的查证以及对查证材料的质证、认证程序也缺乏具体依据,导致部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引发一定范围的社会矛盾。基于此,本文对立功认定过程中的一些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立功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关涉刑罚的裁量与执行两大环节 ,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在对立功的认定上 ,应划清坦白、自首与立功的界限。共同犯罪中犯罪分子只有揭发共同犯罪以外的他人的犯罪 ,经查证属实的才成立立功。对帮助立功应予认定 ,对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后提供“利用职务之便得到的情报”不宜认定为立功 ,犯罪分子立功后又脱逃不影响先行立功的性质。立功者刑事责任上的从宽 ,对未决犯表现为刑罚裁量过程中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已决犯表现为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减刑或消除犯罪记录  相似文献   

3.
现行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在价值追求上过于功利,立法技术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认定程序,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立功现象。建议限制法定立功的范围,只将危害国家安全罪、毒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做为立功的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其它立功行为只做为酌定量刑情节处理,并建立专门的立功认定机构,规范立功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法的立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比较抽象,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立功"的异化现象——"买功"行为。针对"买功行为"的立功认定,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和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议,有肯定说、否定说以及折衷说等学术观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立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相应的现行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进而对"买功"行为是否认定为立功这一问题进行评析,以期对完善"立功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郑龙滨 《法制与社会》2013,(16):167-168,173
驰名商标作为商品或服务经营提供者的重要无形资产,为社会公众广为接受和认可。驰名商标制度对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驰名商标的认定是整个驰名商标制度的基石。鉴于此,本文在回顾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沿革演化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程序、原则以及认定要素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著名商标制度内部、地方著名商标制度与驰名商标制度之间均存在着协调不足的问题,这种协调不足导致了很多弊端,其主要原因在于基本认识上的分歧。地方著名商标制度内部的不协调体现在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及保护待遇等多方面的较大差异上。地方著名商标制度与驰名商标制度的不协调体现在认定标准的较大不同、认定程序的巨大反差和保护待遇的倒挂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宣传教育、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等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立功作为刑事审判中重要的量刑情节,对其审查、认定也是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本文立足于审判实践,从几则案例入手从"检举揭发型立功材料的审查、认定"、"协助抓捕型立功的认定"、"立功认定后的处理"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立功在我国的刑罚制度中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揭发同案犯的罪行能否被认定为立功,对合犯的一方供述另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检举连累犯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信息在犯罪之后能否用来立功。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如何认定,自首后又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处罚六个问题,争议较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关于立功制度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引发争论,这种争论源自对立功的立法精神的不同理解。在实践中,司法人员和学者针对检举、揭发他人犯罪和提供他人犯罪线索型立功问题及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型立功问题的争论尤为激烈。笔者认为,立功的正确认定需要从犯人的主观悔过性和客观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一些特例则需要个别分析方能得出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性质上分析,立功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后到刑罚执行完毕之前所实施的可以获得国家刑法奖励的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的行为。关于立功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我国立功制度的理论基础不是功利主义,实际上应该是国家实用主义,它体现的是国权主义的刑法观。立功有四个必备条件:立功的主体只能是犯罪人,包括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罪犯;时间条件是犯罪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前提条件是立功行为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实质条件是指立功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必须是符合刑法规定且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达到突出以上程度。我国立功制度存在缺陷和不足,建议通过列举方式明确规定"立功表现"和"重大立功表现"的形式和范围;完善立功认定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立功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刑法》确立的立功从宽处罚制度符合我国现实国情,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这一制度对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实现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从我国刑法立功制度的历史演进、设立意义、立功的认定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见义勇为、扶正祛邪理应得到鼓励和提倡。然而我国目前还存在见义勇为认定难和保障乏力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认定标准、认定机构不统一;认定条件苛刻;认定程序不完善;对见义勇为者的损害赔偿、补偿的制度不科学;受益人、证人不愿作证;以及一些部门、人员还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因此,应尽快立法,统一见义勇为的认定机构、认定标准、完善认定程序及赔偿、补偿制度,健全见义勇为配套法规;同时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改变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错误思想观念和做法,倡导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见义勇为保护的队列中来,从而建立起一整套见义勇为的法律和社会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驰名商标的定义谈起,在介绍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对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规定,对如何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制度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事实认定权:模式的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事实探知理念以及案件事实认定方式而言 ,我国的事实认定模式属于职权主义认定模式。这一事实认定体制在事实探知绝对化理念指导下形成 ,存在着诸多缺憾 ,应当进行改造和完善。重构我国事实认定体制的基本思路是 :重新界定各级法院的审判职能 ,并以此为基础合理配置法院在认定事实上的权限分工 ;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和类型 ,建立灵活多样的事实认定机制 ;从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出发 ,完善诉讼准备程序 ,并强化庭审程序的事实认定功能。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是指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本文认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能无限度扩大,其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文中在分析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主体标准、程序和认定方式等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有关立功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功作为一项重要的刑法裁量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现行刑法规范对立功制度的表述比较粗糙和过于笼统,致使立功情节的认定在实践中逐渐呈现出泛滥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司法实践中对立功情节认定的混乱,从而影响了立功作用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立功的特征及效应进行简要梳理,指出立功的审查与认定。  相似文献   

18.
立功在我国的刑罚制度中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揭发同案犯的罪行能否被认定为立功,对合犯的一方供述另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检举连累犯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信息在犯罪之后能否用来立功,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如何认定,自首后又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处罚六个问题,争议较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民事审判监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强调无论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只要有错误即应通过再审制度加以纠正,贯彻了我国有错必纠、有错必改、实事求是、司法公正的司法理念。审判监督制度作为特别的司法救济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实现最终的司法公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往的审判监督制度越来越显得不堪重负,各种弊端日渐显露,影响了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科学性、民主性与文明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审判监督制度,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高映 《法制与社会》2011,(4):205-206
驰名商标的认定是整个驰名商标法律体系的关键,我国现在实行的驰名商标认定双轨模式尽管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这种认定模式也有许多弊端,为了在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上与国际接轨,尽早消除这些弊端,我国应该修订有关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而构建更完善的驰名商标认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