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彝学研究中,关于彝文的创立与发展问题,在学术界颇有争议,认为彝文一是变形汉字,二是仿汉字,三是与汉文同源,四是在汉文影响下创立的。提出上述四类观点的主要依据:(一)某些彝文字形与汉文字形相同、相似、相仿,(二)某些彝字读音与汉字读音相近;(三)彝汉两种文字都有“六书”造字法;(四)彝文创立晚,汉文创立早。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及其论据,从表面上看,似乎各不相同,然而就实质而言,  相似文献   

2.
彝语言文字承载着彝族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等重任,其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处理直接影响着彝族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在30年历程中,规范彝文字信息处理技术产生了一大批令人鼓舞的成果,彝文信息处理在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正开拓前进。应继续加强彝文信息化处理研究工作,以更好地发挥彝语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广泛占有彝文字形基础之上,根据彝文构字理据,结合彝文构形规律拆分出由彝文字笔画组合而成的稳定不变的构字部件。同时依据彝文字形特征,分类整理出"方位倒置类、形变类、形近类和单个部件"等部件类型,建立规范的彝文部件系统。  相似文献   

4.
彝文古籍翻译世家罗氏三代人对彝语文事业的贡献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罗文笔先生翻译彝文古籍巨著《■文丛刻》到五、六十年代罗国义先生翻译彝文百科全书《西南彝志》,再到八十年代罗正仁先生为主整理翻译出版《彝文金石图录》,罗氏一家三代人在彝文战线上辛勤耕耘了数十年,在翻译、教学和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彝文古籍翻译世家的美誉。本文试对其一家三代人的成就和贡献作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述,以引起业内人士对他们的历史功绩、学术思想等作全面深入的研究,进而促进彝语文事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1988年,《彝族诗文论》和《论彝诗体例》两部彝族诗学经典译著相继问世,这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发掘研究的又一成果。翻译整理这两部彝族诗文手抄本的康健、何积全、王子尧、王冶新同志,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是十分可贵的。 我国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勤劳智慧的民族,由于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才使得把丰富的彝文经典保存流传下来,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彝族古代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6.
彝文是彝族使用的一种单音节表意的文字。彝文创始于何时何人,无从稽考,仅有一些民间神话式的传说,如传说是孔子造的,说孔子右手造的是汉字,所以汉文自右向左;左手造的是彝字,所以彝文是自左向右,这是由于彝文与独体汉字相似而有此传说,见于史志记载的如《滇系·杂载》说“汉时有纳垢酋之后阿(田呆)者,为马龙州人,弃职隐山谷,撰爨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千八百四十有奇,号书组”。“爨字”即彝文。这和仓颉造字传说同样是查无实据,似乎不必多费唇舌去争论这类问题。但我们从现有的彝文文献年代可考者,  相似文献   

7.
最近,经中共毕节地委批准,由毕节行署民族事务委员会主持召开了彝文古籍《西南彝志》选集审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纳雍、织金、赫章、威宁等各县农村中通晓彝文古书的代表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民族学院的研究人员及教师,近三十人左右。  相似文献   

8.
1972年,赫章县铁矿乡一农民在该乡政府驻地附近一座山包的炭酸盐岩洞内,挖掘出一具铜器。铜器高12cm,口沿周长25.4cm,直径为8cm.经贵州省考古所和贵州省博物馆有关专家鉴定,属于西汉遗物。现藏于毕节地区博物馆。 铜器口沿外表为一圈花纹装饰图案。图案中有5个竖排文字,笔者经反复研究,认为此5个文字实为彝文:。读音为:。义为:万古擂钵。 贵州铜器彝文铭文的发现有二。一是大方县的成化铜钟铭文(钟铸于明代成化二十一年,即公元1485年),距今500余年。一为上述的西汉铜擂钵铭文(具体年代未定),距今2000余年。西汉铜擂钵铭文,已经是发展成熟了的彝文。  相似文献   

9.
彝文     
彝文是我国彝族自古相传的一种文字,又称“?文”或“韪书”,亦直接称为“倮倮文”“毕摩文”及“西波文”。它是彝族男性巫师毕摩(昆明地区称西波)书符画咒的工具。多以竹片锤碎一端醮鸡血或木炭锅烟写在木板上。近汉地者亦用笔、墨、草纸等书写。其字方形,颇似篆书,像仿照汉字制成。书法有从左至右直行和从右至左横行两种。已发现的毕摩手抄彝文经典种类很多,卷帙浩繁。内容除毕摩的祭祀经和占卜经外,还有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神话、伦理、谱牒、律历、医药等方面的典籍。其中已翻译成汉文的有《西南彝志》、《洪水泛滥史》、《水西制度》、《水西传全集》、《德布氏史略》、《德施氏史  相似文献   

10.
《西南彝志》彝语原名《恩布散额》,有源流的意思。作者是古代罗甸水西热卧土目家的一位慕史(歌师),姓氏已无可考,人们习惯称他为“热卧慕史”。他把彝族的文献和民间的各种传说,搜集、整理加工而著成《西南彝志》。从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来看,成书约在清乾隆年间。全书有彝文三十七万多字,四百多个标题,是一部记载彝族历史较为全面的史书。全书的内容有:上古混沌时期万物的出现与发展;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彝族早期部落  相似文献   

11.
宇宙万物都是不断地变化着的。彝族先民对这个普遍规律有着朴素的辩证法认识,一言以蔽之,就是“变”,彝文作。 “变”的哲学观点,从古彝文记载和彝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充分表露出来。 一、“变”的现象 彝族先民认为:天、地、人和一切事物在产生和发展中不断地“变”。据《西南彝志》、  相似文献   

12.
彝文金石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文金石始于先秦 ,及至明清而达顶峰。分为丹书、铭文和摩崖碑刻。先秦至明初为单纯的彝文 ;明清时期基本为彝汉文合壁 ,且以墓碑为最多。彝文金石的价值 ,首先是研究彝族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其次 ,彝文金石内容的含盖面很广 ,是古代彝族的一部百科全书。第三 ,彝文金石的文化内函非常丰厚 ,是研究古代彝族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 ,社会心理 ,低层意识形态 ,高层意识形态等文化层次结构 ,特别是研究古代彝族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彝族星月历     
前言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民族。他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占第四位。在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中占第一位。云南省的彝族有三百三十五万多人。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唯一的一个彝族自治州。省、州党委和政府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组织翻译古典彝书和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学工作十分重视,多次给予表彰和嘉奖。并在一九八二年一月批准成立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室》。彝文研究室一成立,就大量征集古典彝书;召开彝族古代文化知识分子“毕摩”座谈会,为毕摩落实政策;举办国际音标学习班,请省语委张廷宪、马忠英等同志来讲授国际音标知识;又举办了彝文学习班,请张先、施学生等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大批的彝文古籍蕴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瑰珍,内容丰富,举世瞩目,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实践中,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在彝文古籍中亦有记载流传,这是祖国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组成部份,有待抢救、整理、继承、发扬。《西南彝志》和《宇宙人文论》都有原始的人体解剖和经络气血的理论记载。如说“清、浊二气”六条,相当于现在汉医中的太阳、少阳、阴阳、太阴、少阴、厥阳等“六经”。同时,还有五体分属五行的说法,与汉族医书记载的对应相似,汉医说“肺属金”彝医说…  相似文献   

15.
彝文历史谱牒档案探析华林一彝族在历史上创制了本民族使用的古文字,虽然彝文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未定论,但从云南昭通发掘出的铸于东汉年间的彝文“铜蛙印”〔1〕和贵州大方县遗存的一方蜀汉建兴年间的彝文《妥阿哲纪功碑》〔2〕来看,迟至汉晋时期,彝文已为彝族学者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学者们对彝文的表音、表意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笔者正学读一点较简单的彝文古书,也学一点凉山规范彝文,但都研究不深,加上汉语文水平不高,认识不到争论表音、表意,对于书写彝族古籍文献的彝文和凉山规范彝文有什么意义。从作用上看,凉山规范彝文在扫盲中见效快,它给凉山彝区广大彝族介绍了很多现代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彝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关于彝文的起源、类型、造字法等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提出了“彝文独立起源论”,“彝文借用汉字论”,“彝文仿制汉字论”,“彝汉文同源论”等观点。笔者认为:彝文笔画起源于树枝。概括地说就是:彝文是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彝族先民,出于生活、生产、宗教祭祀的需要,就地取材,先用实物即树枝作记事符号,然后模拟树枝形状作为彝文的基本笔画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文造字法也不仅局限于树枝,而采用多种造字方法。本文主要试述早期的彝文造字参照物,即以树杈的形状作为彝文基本笔画。  相似文献   

18.
纸书彝文献数字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民族之一;彝文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古文字之一;彝文献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古文献之一.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知道彝族古代文明吏,还能知道彝族古代文明史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主要是凭藉彝文和彝文献记载.总共6卷,长达3000余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纸书彝文文献研究成果,只用了6张光盘就将其全部内容收录其中.通过这一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字化对民族文献保护和民族文献研究有极大的作用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古代彝族的宇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广泛流传于贵州毕节地区的《宇宙人文论》、《彝族源流》和《西南彝志》 ,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述了彝族先民对宇宙本原、人类起源以及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认识 ,因而它们可以看作是古代彝族宇宙论哲学的代表作。指出这些哲学典籍蕴含了自古以来彝汉文化交流的大量信息 ,彝汉文化都可能溯源于伏羲画卦 ,彝族宇宙论是源远流长的彝汉文化交流的一个具有多层民族文化信息的智慧之果 ,它最早萌芽于春秋末年 ,形成于明代后期 ,较之汉族宇宙论的形成要晚两千年左右。从这一角度讲 ,彝族宇宙论是汉族宇宙论的“流” ,而不是“源” ,然而它却具有比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比较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认识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彝文献《爱佐与爱莎》中,多处出现颜色与方位有序对应的句子,这种近乎固定的表述模式也见诸于其他一些彝文文献中。从此类文献中归纳总结颜色与方位的对应模式,并从文化视角进行分析,认为文本中这种整齐的对应叙述体现了彝族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观照,折射出彝族人民的哲学、宗教观念和文艺创作理念,是彝文化的一种外在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