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政治意蕴表现为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首创精神、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尺度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其当代价值取向已经远远超出文艺复兴时期其本初意义之内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可以将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取向概括为主体性、人民性和人性化。主体性是从哲学视域而言,人是手段,又是目的;人民性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而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和发展的主体与动力;人性化是从社会视域而言,社会要和谐、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尊重和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也要尊重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邹卫邦 《理论前沿》2003,(15):20-21
人是文化建设的对象和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发展先进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本,以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本。努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与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同向度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公正的社会才能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公正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历史主体地位,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二者相互规定、相互制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其落脚点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人性、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是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体,科学发展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社会条件.检验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标准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公安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在于其正义性,激浊扬清,扬善惩恶,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保护;公安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还在于其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合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以及其平民性与亲和性。新世纪公安新闻传播强调人文精神,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人。进一步加大公平公正、诚信友爱的传播力度,使正义与和谐的理念成为全警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蒋文玲 《理论前沿》2007,504(15):32-33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过程的核心理念和根本价值取向,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是全体人民群众;表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实践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利益出发谋文化发展、促文化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就是要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角度,以人为本与以神为本、以权为本、以物为本相对,表征人的启蒙和解放。以人为本之根本不仅仅在于人民群众的富裕,更应指向主权在民的参政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道德哲学意义上,以人为本是一种实践思维和价值指向,是"单一性与普遍性"统一的道德主体的能动精神。在此意义上,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承接。  相似文献   

11.
清末以后以秩序为目的、民众的权利自由为手段的"纯秩序化"的中国传统警察开始向法治化的近代警察转变,近代中国警政呈现一些直接的具体的民主、民权表征:一是清末以后的历届政府在制定警察法规时,莫不以承认民权为前提,警察法规不过是为其实施划定界限;二是警察执法实践层面已呈现尊重人权倾向;三是警察内部呈现出民主管理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理想中的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不全面、不自由而提出,其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制度、物质基础、方法手段和根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从实际出发,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提高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视角来审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关注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传统价值视野片面强调人类的主导作用,使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失衡,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世纪,人类应以多维价值视野重新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平等和谐地发展,从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礼治”是自西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和“礼法并用”。在一定程度上,“礼治”表现出尊重人的主体性及人的生命的人文主义特征和某种近代刑法原则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开明君主时期的“礼治”,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法治”。“法治”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民众痛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作用,而且因自身治国理政和刑制的独特优势在人类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与公共政策中人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而人的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人类政策活动的结果却是离人越来越远。今天我们在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上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人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的终级关怀。  相似文献   

16.
民生内涵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民生改善是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要切实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开盛 《外交评论》2006,10(2):51-58
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国际关系理论总是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倾向。秩序与正义是国际关系中两种基本的价值倾向。在三种理论传统中,现实主义传统潜含着秩序追求,革命主义传统高举正义的大旗,自由主义传统则游走在秩序与正义之间。国际关系理论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其中的价值倾向是否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论批判因此也可以转化为价值批判。要建构一种完善的解释或预测理论,就需要认清国际社会发展规律,学会调适自身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是顺应现代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而实施的,它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社区矫正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致,对于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说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一致;坚持国家与社会相统一;坚持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相协调;坚持市场经济的辩证法;坚持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完善相统一等思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发展理念,是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的要求相一致的。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去,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我国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构建起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