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古希腊罗马的形而上学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其线索特别的清晰。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为形而上学作准备的;然后,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得以正式建立;亚里士多德之后直到罗马哲学,形而上学则处于一个衰亡和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罗马的形而上学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其线索特别的清晰。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为形而上学作准备的;然后,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得以正式建立;亚里士多德之后直到罗马哲学,形而上学则处于一个衰亡和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罗马的形而上学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其线索特别的清晰。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为形而上学作准备的;然后,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得以正式建立;亚里士多德之后直到罗马哲学,形而上学则处于一个衰亡和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 1 "人权"是基于"人"的权利,它所强调的是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考察,古希腊罗马就有了人权理论的萌芽. 按照一般的说法,古希腊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把重心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求转移到对人自身的研究,所以,在他们那里便有了对人性的一般论述.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理性指引着人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这种理性是一种法,即自然法.城邦的实在法必须符合这种理性的自然法,否则便不是好的法律.然而,这种理论过于淡薄,而且柏拉图的等级制和亚里士多德"人是城邦的动物"的论断是很难与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和主要特点问题,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把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早期希腊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中期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晚期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之后诸派哲学),这样的历史分期更加有利于我们细腻的了解各个阶段古希腊哲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关注对象,并对古希腊哲学的主要特点研究奠定下了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实践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在这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实践哲学可以奠基于历史、传统、生活世界、交往、社会实践等经验性的因素上,但不能以从普遍到特殊的演绎论证方式,从理论哲学来建构实践哲学。这种思想,实际上也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能够在当代复兴的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时期的人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重视统治者对智慧的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浸透着对法律的推崇。但二者都是都是强调理性的作用,只是通过不同的治理手段而达到理性的目的而已。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在西方,柏拉图最早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宪法学有关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这些思考构成了西方宪法哲学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人们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家,从五十年代末到“四人帮”被粉碎以前一段时间,学哲学的群众运动的规模曾经很大,用哲学的体会文章曾经发表很多,可是严酷的现实却是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这是什么原因?教训在那里?在探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宪法     
《政府法制》2012,(15):10-10
《南方都市报》2012年5月9日刊登童之伟的文章:宪法最突出的外在特征是其国家根本性,但古希腊、古罗马已出现了初具根本法特征的法律文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根本法观念。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不时谈到“雅典宪法”,当时这是指规定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和权限的法律。到古罗马时代,则已有了与行政长官可自行变更的普通法律不同的、须有保民官参与其事才可变更的关于国家的根本组织的法律。可以说,在欧洲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宪法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法教义学观念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磊 《法学评论》2019,(2):42-52
从历史上看,教义学观念首先起源于古希腊医学,随后古希腊哲学和古罗马的"规则法学"继受了相关观点并予以创新。法教义学经中世纪注释法学与人文主义法学奠定雏形,并由理性自然法学说提供方法论基础。源流时期的法教义学观念保持了大体一致:在基本观念上,法教义被认为是用以表述法律的一般性规则或命题,具有权威性;在方法论上,法教义学被认为是公理演绎方法(几何学方法)构造出的概念-命题体系。这使得作为知识形态之法教义学有别于研究型思维、决疑术和论题学。澄清这一源流可以为当下的法教义学研究提供更为扎实的"历史的向度"。  相似文献   

12.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2,(4):100-108
中国商代与古代的印度、希腊、罗马的婚姻观均是承继嗣、承祭祀 ,然而婚姻制度却大相径庭 ,前者实行一夫多妻制而后者多为一夫一妻制。造成制度不同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即宗教的影响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伦理反思,拒斥习俗主义,把国家与社会统一于道德之中,并以道德统摄城邦政治和社会生活。政治对人的要求是“应当做……”,所以,我们将它概括为“产生于道德的政治哲学”。亚里士多德则把政治看作是道德实践,将政治与社会分别开来,政治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善,它对人的要求是“能够做……”。所以,我们把它概括为“产生道德的政治哲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一切规范性政治哲学的道德根基。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的兴衰与哲学时代主题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上看,本体论的演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期,本体论的兴盛说明了哲学研究的重心是探讨世界的"本原","形而上"的追索构成了古代哲学的主题.近代以来,认识论的繁荣与本体论的衰落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哲学研究中对"形而上"问题的质疑和对精确科学的推崇把哲学变成了所谓的"科学之科学".哲学主题的"科学化"一方面使哲学蒙上了"科学"的表象,另一方面也使之远离了人类的终极关怀和至上理想.然而,现代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提醒人们:科学和人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双轨,哲学的科学化是不符合哲学的本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对本体论研究的热潮证明了哲学的当代主题乃是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处问题,哲学在其中起着人类生活信念重建和理性对待世界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5.
Classical and Hellenistic Greek laws and dowry practices were generally more progressive and provided more protections for wives than early Roman marriage law and practice. Roman dowry law then witnessed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republic, beginning with the time when the Romans were coming into increased contact with Greek culture. Changes in social attitudes towards the conditions for women in marriage, their ability to control their dowries, and their right to own property, seem to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se transformations in Roman family law. As Romans became increasingly Hellenized, their dowry and marriage practices in general came to resemble patterns prevailing in the Greek world, perhaps as a result of individuals’ emulation of Greek laws and customs. The shift from the overall predominance of marriage in manu to marriage sine manu may therefore be explained partly by influences from the Greek world.  相似文献   

16.
武建敏 《法学杂志》2012,33(3):124-129
春秋战国和古希腊都属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均为思想的源头,它们对各自的文化思想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先秦儒学和古希腊三位哲人的思想存在诸多的差异,但他们思想的相通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他们在实践理性、辩证思维以及对实践智慧的追求和关怀等方面具有深刻的相通性,这些契合性构成了对儒学与古希腊思想相通性进行法哲学阐释的理论落足点。这些因素也是中华法系复兴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希腊为例,对法的起源及其意义,从法哲学的视野,作了研究.从总体上看,希腊法起源于人文世界的开启,奠基于为人之理的确立.希腊法在学理上,归属于法的形而上学,尚未深入到法的制度化这一度,但是,希腊法在形而上的层面,表现了强烈的理性化特征,以及制度化的倾向.正义论是希腊法的核心,它是为人之理在法的层面上的现实化,希腊法正是以此守护着法的最本真的精神.这是希腊法对后世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