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2017年6月23日,由《欧洲研究》编辑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和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共同主办的"英国脱欧、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就英国脱欧的进程与影响、民粹主义与欧洲政党政治及全球化的关系、欧洲一体化和英国的未来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机构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  相似文献   

2.
欧洲一体化对爱尔兰的国家身份产生了持久的深刻影响,为认识全球化、地区一体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身份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案例。爱尔兰的欧洲化进程与其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相契合,带来了国家身份在国家形态、经济模式、社会治理、对外关系维度的重大变化。英国脱欧使爱尔兰国家发展再次面临关键历史节点,有助于爱尔兰民族摆脱历史上形成的对英国的心理依赖,成为爱尔兰潜在的"宪法时刻"和国家身份进一步变迁的契机,但也显示了其在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借助"后民族国家"方案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面临的复杂挑战。就该问题开展深入的跨学科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欧洲化研究在历史制度主义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议程,而且彰显了在更广义的欧洲学和全球化研究视野下国别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英国面临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相交织的挑战,受威胁程度有加剧之势。2015年,英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和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报告将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划分为三个层级和三类威胁。英国安全和情报机构以事前控制和预防为核心,并根据不同的威胁进行了匹配性工作。但其安全预警体制机制存在协调性与联动性不足、情报传递机制缺陷、安全评估机制不合理等问题,英国据此进行了安全预警机制改革。尽管如此,英国安全预警机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英国脱欧的后遗症、"情报保护主义"、经济不振和部门间的"山头主义"等都困扰着国家安全危机预警机制的运作。如何针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安全环境,探索安全预警机制出路,将是英国新政府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英国脱欧的强政治化动力使得英欧未来总体关系发展为保留成员国资格、加入共同市场的挪威模式或特殊双边关系的瑞士模式的可能性较小,相对可能的理想博弈均衡点是"自贸区+模式"。在这一总体模式下,英欧新数据保护关系的内容之一是英国通过新《数据保护法》持续执行《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和《执法指令》等欧盟核心数据保护规范;内容之二是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英国获得"充分性决定+"的定制模式,包括《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和《执法指令》下的双重充分性决定、英国对于欧盟数据保护制度的适度参与。但这两个方面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英欧新数据保护关系将呈现出欧盟的外部差异一体化特点:欧盟成员国身份的强政治化、英欧数据保护关系的强相互依赖以及数据保护政策的弱政治化,意味着英国即便脱欧,在数据保护上仍将参与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利普哈特的经典威斯敏斯特模式为视角,考察脱欧过程中英国政府、议会和政党三者行为模式和权力关系的变化,分析其原因,探讨其对英国政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发现,在脱欧过程中,英国政府试图垄断脱欧主导权,甚至阻止议会行使表决权;而政党难以维护党纪,叛党、弃阁以及跨党合作事件频频发生;议长打破传统中立立场,影响脱欧议程;议员们也正在积极攫取议程的设置权。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因为脱欧过程是塑造政府与议会未来权力关系的重要窗口期,必然引发两者激烈的争权;另一方面是因为公投民意和代议制民主互相冲突,决意执行公投民意的政府与代表不同选区利益和立场的议员存在矛盾,政府无法通过政党控制议会。短期来看,政府和议会在是否"硬脱欧"的问题上将爆发激烈冲突,甚至引发宪政危机。长期来看,脱欧将恢复议会立法权的完整性,有可能逆转"入欧"带来的政府与议会相对权力的变化,甚至有可能削弱两党制,使权力向议会和小党派倾斜。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脱欧公投开创了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成员国退出联盟的先例,英国与欧盟将被迫开启成员国退出后维持与联盟政治、经济、社会联系的“多速欧洲”新模式,这对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多重危机下的欧盟“多速欧洲”辩论“多速欧洲”,也称“双速欧洲”,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为克服成员国利益和偏好的差异,允许部分国家选择性参加一体化的特定进程,或由核心国家先行在某一领域启动深化一体化的政策、待条件成熟时其他国家参与其中的政策模式。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正>"权力下放"是当代英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自1999年这一政策付诸实施后,其产生的效应好坏参半。从表面上看,权力下放彰显了英式民主,但实质上从整体上弱化了英国性,间接割裂了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等之间的情感。在民族国家仍是国际社会中主要行为体的当代世界,民族性的分化无疑会使英国的关注焦点从国际政治舞台转移到国内政治的发展。这也是近几年来英国在国际重大事务上作为不大的重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卡梅伦发表"脱欧"公投演说,英国随之进入"脱欧"时代。尽管脱欧的最终结果仍不明朗,但确定无疑的是,脱欧进程对英国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政党政治也不例外。"脱欧"不仅导致两个主要政党保守党和工党内部的裂痕进一步加剧,而且造成其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激进化"迹象。与此同时,其他"第三党"的力量则呈现出增长态势,并对两大政党的政策和地位形成了冲击。在此背景下,英国的政党体制发生了新的演变,或许正在从典型的两党制向更具多元化和碎片化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可能出现政党的分化组合。但是,目前尚无法确定这究竟是一种长期趋势,还是仅在"脱欧"这一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9.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触动,近年来西欧主要国家的政府经济角色都出现了相对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取向的不同程度的回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富有新内涵的产业政策的回归。尤其是在曾经最积极地践行新自由主义的英国,政界与学界的认识转变最为明显,卡梅伦政府和梅政府相继出台产业战略。本文以政府经济角色转变为主线,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的产业战略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剖析。分析表明,近年来英国政界与学界正在形成有关政府经济角色的新共识,认为与自由放任带来的巨大风险相比,适当的政府干预必不可少。政府要为市场经济运行构建坚实的基础,还必须具备战略眼光,积极扮演风险承担者和市场创造者的角色。在行业覆盖面上,英国确定了工业和高端服务业并重的发展路径。在政策方向上,英国的产业战略具有明确的创新导向特征,梅政府更是设定了大幅提高研发投入的目标;从卡梅伦政府到梅政府,促进创新的方式由专注于部门政策向跨部门的"使命导向型措施"转型。此外,受脱欧公投结果的影响,英国的产业战略还增加了公平导向的内容。上述战略的实施效果尚待观察,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英国政府经济角色演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2016年,英国脱欧成为全球政治的"黑天鹅事件",被认为是冲击当前欧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不稳定因素之一,并影响到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8年的"欧盟理事会合作和协商数据",通过建立欧盟理事会权力网络,来分析英国脱欧可能导致的各成员国在重要政策领域内决策权力的变化,以及欧盟理事会权力分布的结构性迁移,以阐释英国脱欧这一重大事件的国际政治影响,并且从方法论意义上,为研究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中权力的分配和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英国脱欧公投结果的公布,人们先是惋惜,然后是无可奈何,继而是对事情的价值判断开始混乱,随它去和叫好的声音开始出现。换言之,英国脱欧这件事情,暴露出欧洲公众的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既然无可奈何,还不如一刀两断的好。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所谓"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变成好事"就是这个道理。但无论如何,对事情应有一个基本判断,从各方面的信息,比如全球各种力量对此的态度、全球化的方向,乃至各国汇率的波动中不难判断,英国脱欧无论对欧洲还是对  相似文献   

12.
在《罗马条约》缔结60周年、英国脱欧之际,欧盟面临往何处去的选择,由来已久的"多速欧洲"概念被作为欧洲一体化未来可能发展的选项之一由欧盟正式提出,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热烈的讨论。本文详细梳理了"多速欧洲"的理念沿革、法律制度安排和相关实践,并使用成员国层面的宏观经济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成员国在经济上趋异的事实。这与其他导致民众"欧洲认同"下降等相关因素一起构成了当前"多速欧洲"被提出的客观背景和原因。由此看来,它更多的是基于对目前现状的默认和无奈的选择。"多速欧洲"既有可能成为推进渐进式一体化的良方,也有可能导致欧洲实质上的分裂。因此,欧盟领导人应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2月1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和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承办的《英国蓝皮书:英国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暨"英国脱欧与中英关系"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十几家学术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退欧公投的过程及其结果显示了当今英国社会的分化。如何弥合因本次公投而加剧的社会分化,成为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府及主要政党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从欧洲层面上说,遏制民粹主义浪潮、防止英国脱欧公投的消极影响的蔓延将是欧洲面临的最大政治挑战。(一)英国围绕公投的社会分化围绕着公投,脱欧和留欧阵营间的斗争在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不同力量之间激烈进行,到公投最后一刻几近白热化。公投前夕的民调显示留欧派略占优势,但结果  相似文献   

15.
法国公投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法国研究》2007,(1):82-88
就在跨入21世纪,中、东欧十国正式加入欧盟之后,正当人们高唱"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凯歌时,法国公民却在2005年5月29日的全民公决中对"欧洲宪法"无情地说了"Non",它不仅使具有象征和标志意义的"欧洲宪法"招受重创,给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整个欧洲的未来的期望,使人们重新思考过去一系列乐观的价值取向,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民族、经济、文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英国宪法司法化趋势日趋明显 ,司法机关在国家权力机关间和国家与个人间的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 ,欧洲一体化起到了催化作用。随着欧共体法纳入英国法律体系 ,欧共体法至上原则的确立使各行为体认识到议会主权的变革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也是可行的 ,同时欧洲法院和英国法院可以借助欧共体 /欧盟的法律制度对议会立法行使事实上的司法审查职能。而《1 998年人权法》 ,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趋势 ,使英国司法机关可以利用宪法手段对公民权利和自由提供更为积极的保护。因此 ,英国宪法司法化是一个内部和外部力量间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 ,它通过沟通、对话和学习实现了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研究》2021,(3):73-105
宪法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俄罗斯的宪法改革及由此引发的政治运行机制的调整变化,是在俄罗斯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内生演化的结果。从宪法改革的时代背景看,此次宪法改革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俄罗斯领导人对于宪法改革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认识明确,宪法改革的基本原则一以贯之。普京政权提前布局,稳步推进,最终确保宪法改革平稳落地,俄罗斯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从宪法改革的基本内容看,涉及俄罗斯国家政权的组织体系、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安全体系的调整。此次宪法改革是对普京20年执政经验的总结,是将普京行之有效的治国举措以法律语言的形式,进行理论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宪法从叶利钦时代过渡到普京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是宪法改革的刺激性影响因素,政治聚集效应明显。宪法改革引发俄罗斯内政外交的联动性明显,并将对俄罗斯的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持续上升,曾是印度洋霸主的英国近年来也不断加强在印度洋的存在。英国在印度洋有着自己的安全、经济和殖民利益。在安全方面,英国认为需要应对伊朗带来的传统安全威胁和恐怖主义、海盗、人道主义灾难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在经济方面,印度洋一些国家是英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英国需要从海湾进口大量的液化气,海上运输线安全对英国至关重要。在殖民利益方面,英国设立了印度洋海外属地,并通过英联邦保持与前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联系。为了维护和增进这些利益,英国在印度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升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如在巴林重建军事基地、帮助阿曼完善军事基地设施以及部署航母战斗群等。二是打击非传统安全威胁特别是海盗和恐怖主义。三是加强与印度洋沿岸重要国家,如沙特、印度和澳大利亚等的关系。四是强化与美国的合作,如延长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的租赁期限、参加美国在印度洋的军事行动等。尽管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在印度洋的影响,但英国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实力与当年称霸印度洋时不可同日而语,脱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英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是与毛里求斯存在领土争端,英国背负着殖民主义的压力。这些挑战会制约英国在印度洋目标的实现。总之,无论怎样调整印度洋政策,英国都不可能复制过去在印度洋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刘志丹  孙涛 《德国研究》2021,36(4):67-85
欧洲一体化是哈贝马斯晚期学术生涯最核心的主题,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英国脱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危机之下,他的思想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从历史逻辑来说,哈贝马斯欧洲一体化的思想进路,历经疑欧主义向亲欧主义、联邦主义向跨国家民主制的两次转向,得以最终确立.他的跨国家民主制构想,似超越了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  相似文献   

20.
单一制国家的政府间纵向关系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类型。1982年至2003年,法国在20余年的时间内,将其政府间纵向关系体制由原来的集权型转变为集权型与分权型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双轨制"。这场改革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推进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改革的启示是:改革前提是从理论上厘清政府权力的各个层面;改革目标是实现政府权力行使权在政府间的合理化配置;改革路径是经由权力下放实现制度性分权;改革保障是把握好改革内容的系统性和进程的策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