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23,(6):27-29
<正>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集聚着上市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4家、市“专精特新”企业205家、“国高新”企业817家。石景山园党工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条主线,落实石景山区“品质先锋”工程要求,强化政治引领力、组织凝聚力、服务驱动力、人才吸引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必须抓住自主创新这个主线,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而创新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灵魂。现阶段“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力量,是我国大中小协同发展产业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对于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实现自主创新,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从发展路径看,要从吉林省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出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政策体系;提高产业协调性,建立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强化数字赋能,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加快人才引育汇聚,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工信部于日前确定248家企业为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和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榜上有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近年来,逐渐成长起来的"小巨人"企业,成为促进贵州区域经济竞争力持续增强的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数读5年来,重庆持续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近2倍,研发人员总量实现翻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2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倍。截至2022年底,重庆市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42989家、6348家、255家,上市公司达到90家。  相似文献   

5.
正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公布的两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贵州省有14家企业入列。他们是贵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东方泰洋幕墙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打造铁人、匠人、善人的“三人精神”党建品牌,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党支部曾获2022年市级非公企业党组织奖励经费,被评为大兴区“党工共建”示范点。  相似文献   

7.
桂榕 《当代贵州》2024,(11):52-53
<正>六盘水市聚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大抓产业招商,在“营商”中“迎商”。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2023年,六盘水市聚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大抓产业招商,在“营商”中“迎商”。2023年,六盘水市经营主体总量达32.34万户、增速12.99%,增速排名全省第1,总量从长期全省第8进位到全省第7,“贵商易”注册使用率保持全省前列,新增“四上”企业264户、全省排名第3,新增“大个体”24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2户,引进优强企业139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55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8.
陈露 《当代贵州》2023,(22):44-45
<正>打破传统、重塑架构、创新开局……贵州专精特新企业锻造实力快速抢占市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持续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环境下不断实现新突破乃至领跑。眼下,位于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的贵州富乐森装配式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内,一期厂房10余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全力赶订单,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9.
《奋斗》2023,(20):58-60
<正>黑龙江惠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达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专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与应用,致力成为领先的全生命周期大田农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此,公司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近三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6亿元,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28.54%。2021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相似文献   

10.
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年来,禹城市顺应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潮流,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城作为城市基本定位,大力实施“科教兴禹”战略,初步培植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被评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全省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六个“依托”:一、依托科技基础,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长期以来,禹城…  相似文献   

11.
王雪 《当代党员》2023,(15):18-20
<正>5.4%,这是2022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这个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的比率,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激起的“浪花”超乎想象——科技创新发展速度肉眼可见:战略性新兴企业产值约占全市25%,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增至327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超140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15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500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3件、达到全市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情况及先进经验与做法 苏州市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达的城市之一,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760亿元,财政收入20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90元,在工业总产值中,民营工业产值占到全部工业产值的60%以上,2001年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1200多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7.5%。上交税金6.5亿元,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8家。技术进步意识强,技术研发积极性高,自主知识产权增多。省级火炬计划39项,2001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54项,占全市工业科技进步的90%以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2001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申请专利2345件,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星光"行动,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创新、转型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以上。6月25日,以"办好实事,助力发展"为主题的贵州首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专项培育服务行动启动仪式暨中小企业志愿服务工作会在贵阳举行。活动面向贵州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调兵山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市有“两新”组织9218家,其中,私营企业464家、个体工商户8654户、新社会组织100家,从业人员3793人,“两新”组织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面对“两新”组织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调兵山市委创新思路,大胆实践,牢牢扭住关键环节,使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喜人局面,有效地促进了“两新”组织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深入贯彻,南京市“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到1995年,全市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80亿元,为1978年的10倍,年均递增13%左右。同时,全市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科技进步支撑体系,保证了科技含量较高的“电、汽、化、特”产业的产值、利税每年都以高于全市平均增长率的速度递增。目前,“电、汽、化”三大产业的产值、利税已经分别占全市的50%和60%以上。面向21世纪,南京市实施了“5个100科技工程”(简称2151工程);全市1600家民营科技型企业1995年技工贸收入超过20亿元。但是,近年来南京“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问题,以下就四个方面谈些看法。 一、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全省第一,但贡献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丁凯  李佩洁 《前线》2022,(3):64-66
元宇宙是虚拟世界融入真实世界的未来社会新形态,是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技术的系统性和场景的广阔性决定了其战略意义不容忽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落地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提供极大助力,元宇宙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当其时。北京市持续引领关键技术突破和加强产业布局,积极探索元宇宙时代的网络空间治理与国际规则制定,并率先传播新网络文化理念,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相似文献   

17.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五年里,广元市各类人才新增9.9万人,总量达45.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2%.其中,高层次人才增长900余人,获评国、省、市以上人才荣誉850人. 五年里,广元市新建国家级星创天地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广元人才兴业"成绩单".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才"洼地"广元通过大胆创新,打破人才制度壁垒,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实现了"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8.
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对长治市30家“三资”企业的调查□王召转武银虎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打好我省对外开放新战役的号召,最近,我省长治市城调队对全市82家“三资”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省“三资”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全省具...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完善的产物。截至2003年年底,上海市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已达56.55万家,从业人员约383.7万人;民办非企业单位3323家,从业人员约4.54万人;各类中介机构约1.5万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核准登记的社团2713家。全市“两新”组织中的从业人员已达421万余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4.77%,而且这一趋势还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两新”组织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强组织、优服务、兴产业,全力打造长安街西延线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开阔舒朗的大道、层次分明的绿化、现代风格的高楼……目之所及,现代科技风格悄然溢出,这就是坐落在西长安街延长线上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以下简称“门头沟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