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吴风月、六朝烟水、淮左名都、酒酣乌篷的江南。无尽绿的江南。雨丝霏微如情丝、东风细细如呢喃的江南。幼时即相逢,立偕老之誓的江南。人间四月,遂想起江南。诗文里的江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江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江南。“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的江南。“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的江南。  相似文献   

2.
江南四月天     
<正>最是一年春好处,江南人间四月天。有个声音在耳畔反复催促,软语痴缠:怎能不把苏杭游?怎能不下江南去?于是,《新民周刊》策划了本期封面专题。春光多情的江南,草木有灵的江南,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飘香的江南,美食“内卷”的江南,名画里的江南……底蕴深厚、自由开放的江南;与时俱进、常游常新的江南;横扫“全年龄段”、让侬舒服得不得了的江南;不是没有缺点,但家乡人永远无条件包容的江南。  相似文献   

3.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4.
周洁 《新民周刊》2023,(13):18-23
可赏、可饮、可食、可玩,它几乎无处不在。春日江南,梨花落院,柳絮传檐,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水色如烟的江南春雨中,不仅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颜色,更有“石上清泉竹里茶”的春滋味——事实上,春天的江南,茶的存在感让人无法忽视:它在街边奶茶店的新式茶饮里,在西湖柳树边的茶楼里,在老字号餐饮店的招牌菜色里——可赏、可饮、可食、可玩,它几乎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陈冰 《新民周刊》2024,(2):30-35
<正>千百年来,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联系和交往从未中断过,相同的文化渊源、相似的情感追求为彼此的关系锦上添花。新马泰越自古与中华文化有紧密联系。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以后,这些联系有些被掐断。如今,新马泰越与中华文化之互动、交流又有了新的开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的交流合作取得进一步发展,人员交流更加频繁,经贸合作日益拓宽。  相似文献   

6.
浩然气     
黄祺 《新民周刊》2022,(13):F0003-F0003
元丰三年,东坡被贬黄州。三年后,张怀民来“陪”他了——就是也被贬官的意思。两位同志慢慢相惜,交往密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子瞻赴偃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道赏月,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十一月,侄于新居西南筑亭以览胜景,子瞻欣然起名“快战亭”,附赠《水调歌头》一闵。扬州平山堂的“江南烟雨”“香香没孤鸿”,没得说;而快哉亭的壮丽景象与欧阳修的平山堂风味一致,可见坡仔评价之高。  相似文献   

7.
略论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黄松赞这里说的“文化”,用其广义,即既包括无形的精神产品,亦包括有形的物质创造;所讲:“中华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新加坡文化”则指殖民地时代的多元文化和现在的多元文化。1819年莱佛士在新加玻开埠...  相似文献   

8.
阿布 《新民周刊》2023,(13):24-27
说到底,还是风物盛,底气足。百物争艳的春天,一切都显得很“卷”,你有虬枝垂柳,我有花边漫卷。人杰地灵的江南,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人才之“卷”自然又是另一种卷法。不过,细看之下,原来江南之卷,从春馔就已经全面开卷……  相似文献   

9.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3,(17):52-53
<正>1.“毁”之即去?叫嚣摧毁台积电、窜台时鼓动"台湾全民学用枪支"的美国白宫前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引发众怒,岛内专家嘲讽道:以逻辑推论,选择民进党就是选择战争了?2.“媚”况愈下韩国总统尹锡悦的美国之行一番“吹拉弹唱”媚态百出,韩国民众愤怒骂曰“简直小丑表演”。面对反对派质疑,尹锡悦更是放出“要懂得对美国感恩,这样才有国格”的奇谈谬论,对已经下滑的国内民调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中华文化迎来了“走出去”的最佳历史机遇。当前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在,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捧。无论是全球中文热(新民周刊封面报道《全球中文热》),还是汉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复苏,以及中餐走遍全球,无不彰显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韩国济州岛,有这样一位“农夫”,他如痴如醉地爱上济州岛的树木,36年来,倾注毕生精力,将一片荒凉的乱石地建成了世界唯一的盆栽庭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都饱蘸着这位农夫的信念与理想,这不仅是一座盆栽之苑,更是一座浸透着灵魂的精神之苑。他就是韩国济州岛盆栽艺术苑———“思索之苑”的苑长成范永先生。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的《思索之苑》一书,讲述的就是这位韩国“农夫”的石头与树木之爱以及他的人生故事。2006年2月17日,该书首发仪式暨出版座谈会在现代文学馆举行。该书2003年在韩国出版,由成范永先生亲笔撰写。成范永先生…  相似文献   

12.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22,(13):124-124
在饭稻羹鱼的江南,蔬菜一年四季是不缺的,即使在青黄不接的当口,老百姓也早有准备,比如咸菜、霉干菜、萝卜干、大头菜、虾卤瓜、榨菜、腐乳等等,都是下饭的大杀器。如果想吃点新鲜的,也可自力更生,比如孵点黄豆芽、绿豆芽和发芽豆——沪方言称作“发”。  相似文献   

13.
为上海碰杯     
《新民周刊》2023,(42):6-7
<正>2023年,百威推出高端“玉兰寻啤酒上海特酿款”。由此打开了啤酒与上海新的不得不说的故事。上海开埠180年,许多年代都有属于时代的啤酒。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啤酒不仅是市民的生活记忆,更是上海之所以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的符号与诠释。如同每一座名城几乎都依水而生,啤酒产业链之兴,亦是名城与水之关系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4.
阙政 《新民周刊》2024,(10):60-63
<正>成为票房“黑马”,不仅仅是因为贺岁档之后没有有力的竞争对手,更是因为《周处除三害》是一部“爽片”。自3月1日公映以来,截至3月12日,黄精甫导演的《周处除三害》已在大陆拿下超过4亿元高票房。这部电影去年曾在台湾地区上映,当时的票房为470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而今大陆票房已翻了40倍之多,一时间成为台湾电影中的“现象级”。主角阮经天凭借这部电影多次登上热搜,连他在影片中吃过的炸猪排便当,戴过的小猪卡通手表,都在网络上爆红。  相似文献   

15.
谈及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几十年来的众多评述难以计数,以致有“说不尽的毛泽东”之言。这当中,“伟大战略家”称誉最为广泛。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历经千难万险、夺取辉煌胜利征程中展示的伟大战略家风范,彪炳史册,启迪后人。  相似文献   

16.
阿晖 《新民周刊》2023,(25):74-77
<正>“算大家族的话,球队30多个人中有一半都是我亲戚。”火遍全网的贵州“村超”,比赛现场座无虚席、锣鼓喧天、人气爆棚,场上更是频现“倒挂金钩”破门、任意球百步穿杨的名场面,释放着群众体育的无穷魅力。那些在“村超”中拼搏的球员,都是土生土长的乡里乡亲,绿茵场上,是他们的高光时刻。  相似文献   

17.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打嬴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湖北和武汉是重中之重,更是决胜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曾热情赞扬,“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抵达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湖北和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  相似文献   

18.
虽然印尼华人这个概念本身已经从理论上明确了印尼华人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定位问题 ,但实际上印尼华人的定位问题远未得到解决。首先 ,长期以来印尼政府实行歧视华人的政策 ,使印尼华人为印尼公民的定位变成一个问题 ;其次 ,与之相联系 ,一些印尼华人自身虽然理智上已经认同印尼民族和印尼国家 ,但感情上并不能完全认同。由此 ,衍生了印尼华人如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问题 ,如何处理与祖籍国的关系问题 ,如何看待宣扬中华文化的问题以及如何看待所谓“少数民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煜 《新民周刊》2023,(1):64-67
<正>茶之路,不仅是茶叶的贸易之路,更是文化的传播之路、历史的演进之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名扬天下。其实,“茶之路”在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等诸多方面,均可与之媲美;在许多时候,还与前者共享同样的路径。起源于中国的茶叶,在千年的时光洪流中,传遍世界各地。它超越了国家、民族、语言、宗教,为全世界的人们宠爱,  相似文献   

20.
一 序言 本文所探讨的论题是开化期以后韩国的舞蹈。按场所来分,它属于“作为演出艺术之舞蹈”;按西方的时间段来分,属于“现代舞蹈”。作为演出艺术之舞蹈的概念,在界定了作为艺术之舞蹈的构成要素的“二重根源论”中,已经很明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