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悦阳  李云中 《新民周刊》2023,(28):25-29+24
<正>一部庞大的史诗级艺术作品,自然离不开精彩生动的人物造型。作为该剧的人物造型概念设计,青年画家李云中为全剧一百多位人物手工绘制的造型设计,使得该片精彩纷呈的人物形象成为一大亮点。万众期待,开榜封神。历时九年的国产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第一部终于在今夏上映。该片改编自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尽管该书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地位远不能与四大名著相提并论,但其中的生动有趣的人物设定和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却给明代释道儒一统思想和丰富精彩的民俗文化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几百年来通过小说、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的传播,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哪吒闹海、姜太公钓鱼等故事,更可谓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2.
应琛 《新民周刊》2023,(12):60-61
<正>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投入无人工厂的建设,并成为自身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关键。电影《摩登时代》里,卓别林用最后的黑白影画抨击了工厂主对工人的压迫,人被困在急速转动的齿轮里得不到喘息。而在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奇幻的巧克力瀑布、郁郁葱葱的糖果草丛,空旷的车间里只听到机器发出的声音,人在这里仿佛没有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3.
阙政 《新民周刊》2012,(44):34-36
方言之于方言电影,绝不仅仅是喜剧元素而已,它还是一种"生活秀"和"时光机"。"接地气"最近很红。要夸一部电影富有生活基础,总会搬出这个词来。而说到"接地气"的捷径,非方言莫属。数数今年大银幕上重量级的国产电影,几乎被方言占去半壁江山——东北话的《黄金大劫案》、四川话的《杀生》、陕西话的《白鹿原》……无一不是地域色  相似文献   

4.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5.
砧秋 《新民周刊》2012,(2):66-67
这两部影片没有大明星,不打时尚牌,更没有华丽特效,却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它们的走红当然并非不可解,说穿了,就是"接地气"三字而已。这却恰恰是当下中国电影最稀缺的品质。80后女生鲍鲸鲸以"大丽花"为笔名撰写的网络小说《失恋33天》,促成了今年以900万成本拿下3.5亿票房的同名"神片",台湾票房大热电影《那些年,我...  相似文献   

6.
战智峰 《法国研究》2023,(1):98-112
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发展了马拉美的“双语制”,发掘了词语的“物质性”及其导致的“模棱两可”。而在《想象物的两种说法》中,布朗肖将语言的模棱两可在三个层面展开:与世界的融洽、形象和意思。布朗肖的文学尤其强调了语言、书写的被动,他一方面批判了主体性的权能,另一方面以沉默的方式为他异性提供了话语层面的尊重,并因此从根本的不可溯源的层面提出了文学的可能性,即一种话语伦理——对无限的呼应。  相似文献   

7.
晚年遇盛世,欣逢金虎本命年的戴老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抓紧自己的晚晴岁月,再为他毕生心爱的文学名著,中国故事,献上"民间艺人"团队最大的敬意、笔墨与心血!壬寅将至,金虎送福。欣逢84岁本命年的国画大家戴敦邦先生,在新春来临之际,格外忙碌。自去年完成了三卷本《资本论绘本》创作之后,耄耋之年的他始终不曾停下艺术探索的脚步,一如既往地在没有空调、冬冷夏热的画室之中,忘我地创作着,画出了《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与《毛主席〈沁园春〉诗意图》等大作,每幅皆是数张丈二匹的宣纸拼接而成的大画,张挂起来,顶天立地,气势惊人,很难想象这批场面宏大、气魄雄伟的作品,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仅用了半年时间完成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陈冰 《新民周刊》2023,(26):56-59
<正>生物层面的人类将与数字化的生活模式结合起来,也许未来的人类将是硅基器件与碳基生命融合。《黑客帝国》中,男主角尼奥通过在脑后插入一根线缆实现与“母体”系统的连接就可进入一个虚拟世界,用大脑意念获得知识和发出指令。电影《阿凡达》中,双腿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杰克“入舱”并头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装置进入潘多拉星。以往科幻片中的脑洞大开的想象,正在靠着打开的脑洞一步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9.
徐熙 《法国研究》2010,(1):36-42,82
法国作家让·科克托的艺术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诸多领域。俄耳甫斯神话成为贯穿其毕生的重要题材,他的多部作品都与这一题材有关。我们主要以科克托的电影《俄耳甫斯》为例,考察他以电影语言重写俄耳甫斯神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杨潇 《人民之友》2020,(2):39-39
长沙市地方立法工作始终与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同频共振,始终彰显守护“山水洲城”的立法初心。从1982年至今30多年来,长沙市共制定地方性法规68部,修改(订)50部次,废止27部,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41部。1982年,地方组织法的修改赋予长沙市“拟订”地方性法规的权力,长沙市1983年就拟定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草案)《长沙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6年,地方组织法修改,“拟订权”上升为“制定权”,1987年,制定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规《长沙市关于游行示威的暂行规定》;1990年,制定了第一部管理地方特色事务的法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并且第一次废止了一部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1.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3):44-47
我拍电影就像是看心理医生,我有对人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找一批很有才华的人跟我一起去探索。从影32年,执导17部电影,监制40部作品,总计获得超过400个奖项提名,赢得超过230个奖项,代表作《甜蜜蜜》《金枝玉叶》《如果·爱》《中国合伙人》脍炙人口——他就是陈可辛导演。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请来这位资深影人开授“大师班”,而陈可辛也与观众坦诚相见,将自己的从影经历与代表作拍摄故事尽数分享——  相似文献   

12.
《托巴兹》是让马塞尔·帕尼奥尔早年在戏剧界一战扬名的作品。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主题并不是帕尼奥尔最擅长、也最为人称道的南方风土人情,而且还是一部被帕尼奥尔翻拍了三次的电影作品。本文试图沿着时间的脉络,从主题、作者创作意图和文化环境三个方面入手,从三部电影《托巴兹》展现帕尼奥尔电影人生的三个阶段,也略窥法国电影从30年代到50年代的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单飞 《法国研究》2003,(2):49-59
在法语中,连环画(bande dessinée,简称bédé或BD)这种被某些人称为继第八艺术——电影艺术——之后的第九艺术,是指报纸或出版物中“讲述同一故事或表现同一人物的系列图画”。C.Moliterni和P.Meillot在《连环画编年表》中明确地将连环画定义  相似文献   

14.
砧秋 《新民周刊》2012,(4):65-67
我觉得演戏最大的享受就是过程,难得这么好的合作对手,但是如果很快拍完,就感觉像是明明很美味的食品放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只有5分钟时间吃,我就觉得——你为什么不让我慢慢吃,慢慢享受嘛!2012年,有三部梁朝伟主演的电影公映:贺岁档喜剧的《大魔术师》、武侠片《一代宗师》和刚在上海拍完的谍战片《听风者》。梁朝伟自拍过了王家卫...  相似文献   

15.
195 8年 ,克洛德&#183;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183;布勒东》、《与安德烈&#183;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得“反文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天文学批评家们在使用“反文学”这个词的时候 ,几乎没有人再对它的意义和起源作任何解释了。克洛德&#183;莫里亚克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反文学”理论家 ,而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反文学”实践家。除了发表四卷本“反文学”小说《内心对白》和多卷本回忆录小说《静止的时间》,他还写过“反文学”戏剧《对话》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反文学”电影剧本《遗忘》等等。在《当代反文学》( 1 96 9年版 )这部论著里 ,克洛德&#183;莫里亚克对卡夫卡、贝克特、亨利&#183;米肖、巴塔耶、罗...  相似文献   

16.
从今年一月份起,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始出版了一份新期刊《活动的画面》,为匈牙利定期出版的有关电影资料方面的杂志又增添了一种。在这些杂志中《电影文化》和《电影世界》原来最享盛誉。《活动的画面》的主编卡罗·恰拉最近与苏联《电影艺术》杂志的记者谈话中说,这份刊物  相似文献   

17.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20):18-18
同样一个影人,在法国"现实世界"与在中国"虚拟世界"中,却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作为唯一一部入选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娄烨的《浮城谜事》究竟给法国影评人留下了何种印象?它是否代表着今天"中国电影"的水准?中国与法国的读者面对的绝对是两个现实、两个答案。  相似文献   

18.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3,(13):60-63
<正>“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马云说:“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2023年3月20日,阎建钢执导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开播,这部电视剧正改编自路遥的经典中篇小说《人生》。1984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吴天明曾将其搬上了银幕,获得了1985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以及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作曲奖。2014年,《人生》又被改编成30集电视剧,由王雨、缪婷茹等人主演。  相似文献   

19.
严敏 《新民周刊》2022,(1):80-80
韩国电影真是雄心勃勃,对外扩张,一路进军奥斯卡,继前年和去年《寄生虫》《米纳里》相继摘金后,今年又选送一部描述韩国外交人员携手朝鲜外交人员在索马里内战时死里逃生的《摩加迪沙》竞逐第94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另一路趁2021中韩文化交流年之机,进军全球最大的中国电影市场,送来一部温情喜剧片《哦!文姬》(以下简称"哦!")。  相似文献   

20.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