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何广  董桂 《当代贵州》2023,(3):52-53
<正>黔南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开新局奠定坚实基础。黔南州围绕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目标和“三个转向”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系统推进“1+5”行动和“六个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州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实现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海晏县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把“金钥匙”,从夯实基层组织、建强骨干队伍、推进乡村治理、壮大集体经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推动组织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换挡提速。夯实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着眼打造基层组织建设新高地,持续加大农牧区“行动支部”建设力度,积极引导乡村两级在农牧业产业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乡村志愿服务队上组建“行动支部”23个,不断扩大“行动支部”增量;持续开展党建示范点培树工作,以党建品牌打造与项目化党建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东达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仓开村党风廉政教学、哈勒景乡村集体经济循环发展等8个有貌可观、有点可挖、有经可学的示范引领典型;持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摸排整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坚持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在省州确定的“负面”清单基础上,把村级党员活动阵地管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村干部学习培训等情况纳入软弱涣散整顿范围,全面启动新一轮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3.
罗添仁 《实事求是》2024,(1):103-112
边疆民族地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与关键环节。基于对云南“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进行调研、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及整理形成的案例库,结合云南省乡村人才振兴的相关政策文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炼出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一种驱动机制,即通过政策创新激活乡村人才“引擎”,辅之以柔性动员的方式用乡愁乡情引发各类人才的情感共鸣,能够不断激发乡村人才振兴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云南“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实践初步证明,政策创新与柔性动员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振兴贯穿其他四个振兴实现的全过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需要法治保障作为基础,当前在乡村生态环境防治的法治保障方面依然存在立法不够完善,制度供给不足;执法权责不明,推进相对乏力;司法能动不足,监督体系不严;法治观念淡薄,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法治自觉,提升法治理念,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立法体系,落实法治行动,严格乡村生态振兴执法规范,深化法治担当,公正乡村生态振兴司法能动,增强乡村生态振兴守法意识等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黄承伟 《新视野》2023,(3):67-7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方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需要从理论维度、推进路径、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个乡村”,扎实推进“三个现代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6.
为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近日,我省印发《关于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我省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明确到2025年,全省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到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保定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为契机,突出党建引领,大力开展强基固本、队伍培优、组织提效、人才赋能“四项工程”,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开展强基固本工程,夯实振兴基础立足农业大市、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更好地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全过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强化文化赋能,把乡村文化建设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激活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动能,全面释放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9.
高帆 《理论导报》2023,(4):28-30
<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党中央对“三农”发展的理论认识在深化,我国的“三农”工作也站在了新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这些都对未来一个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要求。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新的历史阶段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乡村振兴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明确了“如何推进”“振兴什么”“怎么振兴”。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成果,从内在要求看,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和建设农业强国。当前,以高质量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国有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武汉市创新开展了“国企联村”行动,大批市属国企深度助力武汉市下辖的黄陂、新洲、江夏等新城区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这一行动与以往的扶贫不同之处在于:与国企结对的不再是单一的行政村、三五户人家,而是由相邻数村组成农村片区党委,这样做便于整合相邻数村的资源,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目标也不再是单向输血,而是实现多方共赢,通过确立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一批”任务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经济合作组织,要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必须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一、推进服务创新,增强为农服务功能一是以城镇重点工程项目为支撑,提升“一级”中心流通网络的服务功能。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在开发区、托管区及周边地区,积极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迁西县委组织部在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中,持续激活思想、组织、产业、载体、先锋等五个要素,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相似文献   

15.
彭杨扬 《当代贵州》2023,(46):58-59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广大基层妇女已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她力量”。把乡村妇女力量更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能动主体,可以推动各类妇女人才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央媒看龙江     
本刊编辑部 《奋斗》2023,(10):40-41
<正>“头雁”展翅飞振兴加速跑《人民日报》(2023年5月9日第19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书记更是发挥着“领头雁”的重要作用。黑龙江省近年来全面优化农村基层党建,推行村党组织带头人素质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奖”全链条激励机制,持续加强集中换届后村干部队伍管理监督,有效推动广大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真抓实干、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辽宁省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的实施意见》,强化党建聚势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开展以来,辽宁省牢牢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明确载体路径、选准产业项目,组织党员、动员群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信息短波     
<正>大庆市打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全链条”,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庆市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全链条”抓好驻村干部教育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坚持课程方式多样化,配好“营养套餐”。建立师资库,设置涵盖党性教育、政治理论、基层党建等方面理论课程100余门,为市县两级培训提供“点单式”服务。打造精品学习路线,通过“室内+室外”“理论+实践”方式,全面提升培训质效。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23,(12):69-72
<正>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作出整体部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工作多次研讨,形成了“九个聚焦”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20.
潘丽娅 《求贤》2023,(4):12-13
<正>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特色农业、优势农业是发展农业农村的良好渠道,而“一村一品”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天津市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根据不同村落特点,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气候、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布局相吻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出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天津4个村镇榜上有名。自2011年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以来,天津市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4个,产品涉及水果、蔬菜、休闲农业、花卉、畜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