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场指纹质量的变化,鉴定标准的多样化以及错案带来的挑战,使得指纹鉴定人员把目光从宏观的指纹特征转向微观的指纹特征。随着指纹显现提取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级特征逐渐出现在指纹鉴定人员的视野并被理解和应用,对三级特征的研究也处于活跃状态。本文从指纹三级特征的基本属性、可靠性、自动识别以及鉴定属性四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指纹三级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归纳,明确了三级特征研究的进程,并对未来三级特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三级特征融入指纹证据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外有关指纹学的论著中将指纹特征的分类层级分为三级:一级特征即指纹线类型特征;二级特征即指纹线的宏观细节特征,如分歧、结合、起点、终点、小点、小棒、小钩、小眼、小桥以及罕见的交叉线、错位线、点线、节线等;三级特征即是指纹的微观细节特征,主要包括乳突纹线边缘形态、纹线宽窄、细点线和汗孔特征等[1].在指纹鉴定中常常遇到模糊、残缺、变形的疑难指印,这类指印的宏观特征点较少,如果按照常规的鉴定方法根据指纹的一级和二级特征则难以作出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判断.而这类指纹的鉴定意见在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中又是十分重要的证据.此外,鉴定中有时还涉及伪造指纹的鉴别等等.为此,指纹三级特征在指纹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本文将针对此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3.
指纹鉴定错案的发生引发了对指纹证据科学性要求的提高,伴随着指纹数据库的不断扩增,指纹相似异源问题已经成为指纹检验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对指纹鉴定标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指纹鉴定带来风险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相似异源指纹的研究背景以及概念,然后从相似异源指纹的产生原因和鉴定错误率两方面展开综述,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展望,以期补充指纹鉴定基础理论,为指纹证据的量化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油墨捺印指纹显现三级特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排除主观条件的影响。方法在最适宜的条件下,通过油墨捺印采集不同压力下的指纹样本,清晰地显出指纹三级特征,用高分辨率扫描仪扫描试验样本,保存指纹样本,最后分析了指纹汗孔、细点线、纹线形态、皱纹等三级特征的反映性及稳定性,确定其鉴定价值。结果油墨捺印法对三级特征的反映性不够理想,汗孔、纹线形态特征、细点线特征及皱纹在不同压力下的稳定性较差。其中,各个三级特征在轻压下的反映性及稳定性较为接近实际,捺印的压力越大则三级特征变形越大,甚至完全变形成为另外一种特征。结论所以如果将此法应用于指纹比对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5.
指纹鉴定意见是指纹鉴定人员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并通过一系列的检验获得的,整个指纹鉴定过程是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知过程。在指纹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辨别现场指印中细节特征点的能力是影响指纹鉴定意见的重要因素,在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照样本指印确认现场指印中的细节特征点则直接决定着鉴定意见。考察指纹鉴定人员在检验现场指印时点取细节特征点的结果,以及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指纹鉴定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判断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的认知变化,有助于判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理解现场指印特征的程度,有助于考察样本指印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点取特征稳定性与指纹鉴定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指纹管理人员评估指纹鉴定人员鉴定能力提供一定帮助。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邀请106家鉴定机构对4组指印进行特征点取,使用统计学工具对点取特征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与现场指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高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选取特征的稳定较高,且样本指印未对鉴定人员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低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和比对阶段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高低质量区交界处点取特征的离散程度较高;点取特征变化指数I可有效衡量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指纹管理人员可依据I值变化程度,评估机构或者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进而采取相应培训措施,提高指纹鉴定过程中点取特征的稳定性,确保指纹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学术界关于指纹鉴定标准构建的几种思路的分析,经综合比较,选择符合点"数量"思路作进一步探讨。在简要分析国外指纹鉴定"数量"标准研究概况基础上,尝试提出新的"指纹特征组合概率计算模型",并以概率计算方式论证了8个符合点作为鉴定标准的合理性,由此得出一些对指纹鉴定工作可能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胡卫平* 《证据科学》2012,(4):480-488
指纹鉴定标准是指纹鉴定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指纹鉴定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最低特征数量标准、质量—数量标准、面积—质量量化标准、拓扑学方法和标准、形态学方法和标准等均有其局限性.运用统计学理论和贝叶斯定理建立指纹鉴定结论概率化方法和评价标准,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也可以避免指纹鉴定标准之争,使指纹鉴定从经验走向科学.通过统计每枚指纹平均细节特征数量和每类特征的出现率,可以计算出两枚指纹匹配的概率值,进而对概率结论的可靠性作出分析评断.  相似文献   

8.
指纹是少数可以直接认定人身的法庭科学物证之一,在侦查破案及法庭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指纹只有三种鉴定结论,认定、否定和不够条件。长久以来,现场指纹存在着大量不够鉴定条件的指纹并被废弃不用,但这些指纹具有重要的侦查及应用价值,采用概率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这些指纹发挥重要的证据作用。本文阐述了一种对指纹进行扇形分区划分和特征统计的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统计了1 500万枚指纹图像的特征分布,拟合出各个扇区内部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并采用贝叶斯准则和添加噪声进行修正,最终得出指纹鉴定结论的概率。本研究所计算出的指纹鉴定概率与指纹匹配特征点的数量、价值及特征稳定度成正相关,与扇区内部特征出现的概率成负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纹匹配特征的相似概率问题,为指纹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办法。研究结果能够使大量不够鉴定条件的指纹重新发挥证据价值,使指纹鉴定从定性走向定量。指纹鉴定结论概率化表达方式结合其他法庭科学证据进行量化分析,在认定犯罪嫌疑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是法庭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孟柯  杨华 《刑事技术》2009,(1):53-54
指纹检验是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鉴定结论是一项重要的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发现、显现、提取的指纹是重要的痕迹物证,对侦破案件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现场指纹形成的复杂性,往往与正常的平面捺印产生较大的差别,反映在指纹的几何形态、乳突线的弯曲程度、粗细、密度及细节特征等等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即形成了变异指纹。怎样判断和识别指纹是否为变异指纹,其产生了哪些变化,是正确进行指纹鉴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浅议指纹鉴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在各国的司法活动,特别是刑事侦查中都广泛运用。但世界各国对指纹鉴定的同一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我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种司法鉴定纷纷推出“标准化”认证,制定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指纹鉴定行业标准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刑事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检验鉴定人员试图用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制作指纹鉴定图片,嘉兴各县市公安局技术室应用该技术出具指纹鉴定文书已有三年多的历程。可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指纹图像处理的流程还是图像处理格式标准以及图像处理质量控制均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指纹鉴定的图像处理技术与读者分享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定区域内指纹细节特征相似和偶合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偶合的规律对于准确鉴定指纹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通过使用CAFIS系统进行检索,借助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对箕型纹和斗型纹纹线特征偶合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箕型纹和斗型纹三角区域纹线特征的偶合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应引起指纹鉴定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基础性的法庭证据表面:指纹的法医鉴定广泛运用在罪犯的人身认定上。在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让检验及浅指纹的鉴定成为了可能。本课题对"纳米技术在刑事侦查潜指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时,重点对传统潜指纹显现方法应用现状、纳米技术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米技术在刑事侦查潜指纹鉴定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取指纹区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斗型纹中心区域,旨在探究千万人级数据库中相似异源指纹的出现情况及其与同源指纹的排位关系,阐述相似异源指纹带来的检验鉴定风险。方法 选取60枚具有代表性的斗型纹捺印样本,对其中心区域进行不同特征组合的标注,发送至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指纹查询,在前100位候选队列中查找同源指纹及检视相似异源指纹,并统计其排位关系。结果 在900次指纹查询的候选队列中查找到503次同源指纹,检视到474枚相似异源指纹,存在22.6%的相似异源指纹排位在同源指纹之前或其队列中没有出现同源指纹。结论 相似异源指纹在当前千万人级指纹数据库中有较高的出现率,且存在一定数量的相似异源指纹排位在同源指纹之前,这将给指纹检验鉴定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需要指纹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对相似异源指纹的认识,规避错误鉴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指纹鉴定主要根据指纹的纹型、流向、细节特征等进行检验判断,本文通过一枚整体变形指纹(见图1)的检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周秀玲 《刑事技术》2002,(Z1):31-33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 ,为广大指纹技术工作者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实现了从手工管理到电脑管理的质的飞跃。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对指纹图像的判读是模糊的 ,它对指纹特征的判断是根据电脑程序给的条件而作出的 ,最终的鉴定甄别离不开人 ,所以 ,掌握检验、鉴定指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使人脑与电脑进一步磨合 ,是指纹检验人员必须尽快适应和掌握的。我市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成并运行了一年 ,运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存储、分析、比对、鉴别现场指纹 10 0 0多枚 ,比对直接认定现场指纹 4 6枚 ,直破和带破大要案件一大批 ,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尸体指纹的提取利用中,除了正常的尸体指纹外,随着尸体的腐败,常常导致了表皮与皮下组织剥离,使尸体手指表皮脱落,手指部位只留下了真皮层,真皮层皮质柔软的性质及腐败的影响决定了指纹乳突纹线不明显,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高仿指纹涌现,给指纹鉴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案件中高仿指纹的鉴定需求,作者利用真实指纹和文件上的指印,以硅胶和感光树脂板为原材料制作高仿指模,通过其制作原理、形成的机制、变化因素、规律及表现形式,总结和分析高仿指模与真实指纹的特征差异,为高仿指纹鉴定和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1日,某县一居民放在家中的部分现金被犯罪分子采用破门入室的方法盗走。现场勘查,从现金包装物上提取指印一枚。5月3日,经调查走访,王某有重大犯罪嫌疑,依法对王传唤后捺印其十指指纹进行检验鉴定。检验中,对纹线整体进行观察,就细节特征而言只有箕头上部出现的一个起点、一个结合、箕枝上的一个分歧和第六线上的一个起点共4个特征,而且所反映出来的这4个细节特征也存在变形,用这4个特征进行鉴定显然是困难的。但经仔细观察,发现如以箕头上一线的结合作为基准线进行追踪,在靠中心纹线的部位出现了4个小断点,类似于锐器形成的伤疤,…  相似文献   

20.
对指纹鉴定标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又称指纹识别,它是以手指、手掌表面的乳突线花纹特征为依据识别个人的科学技术[1]。自1896年阿根廷警方首次将指纹作为人身识别的依据后,世界各国也陆续承认了指纹证据的合法地位,将其用于案件的侦查与审理[2]。因为指纹在揭露和证实罪犯、打击犯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众多证据中有“证据之首”的美誉。然而,因错误的鉴定结论导致的错案一再出现,使指纹鉴定的科学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其核心问题是鉴定的标准问题,即究竟在何种条件下能做出同一结论,而在何种条件下不能做出同一结论。对此,全世界的指纹工作者各执己见,争论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