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格拉克(Julien Gracq,1910—)在中国鲜为人知,或者说几乎根本没有被介绍和研究过。去法国之前,我不知道有这个作家,更没接触过他的作品。到法国后,才知道他的成就、声望都在我原以为很重要的一些作家之  相似文献   

2.
郎红 《新民周刊》2012,(19):89-89
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春雨消歇,草木怒生,上海市民等来了这个机会,拢紧崇敬的心怀,放慢脚步,穿上鲜艳的新衣,去拜谒作为文化遗产的老建筑。静安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袖珍城区,也  相似文献   

3.
马俊杰 《新民周刊》2012,(30):72-77
弄堂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共同记忆,这些记忆将长留在我们的心里。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也是上海地方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路过静安区67街坊,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稍显破败,  相似文献   

4.
绿茵荣光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29):12-17
<正>足球,一直是凝聚这座城市人心的一种力量,也一直是上海积极的城市精神和独特城市文化的标牌与名片。2023年的7月,中超赛程过半,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暂列积分榜前两位,在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中领跑。沪上双雄的精彩表现,再次为申城的球迷带来了惊喜,人们也期盼着,在赛季结束时,能够以足球的名义,让上海再次骄傲。  相似文献   

5.
一番风雨消歇,云南南路美食街以老字号抱团取暖和新锐民营企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为黄浦区保留了最后一条美食街,以及走到哪吃到哪的散漫式消费模式。在今天市民朋友采购年货的时间节点上,不妨去那里逛逛。那时候,从哈尔滨到海南岛,从启东到香格里拉,全国人民三十六元工资,但上海人精打细算,勤俭持家,仔仔细细过好亭子间、三层阁的小日脚,每至年根岁末,当家主妇就要东张西望地备齐年货,免得临时抱佛脚。  相似文献   

6.
《新民周刊》2015,(21):102-103
许仰东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再说上海市区高价房房价一直是楼市最直接和敏感的话题。而最近上海大宁金茂府的高价开盘热销,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上海中心城区房价的再思考?高价房是否会日落西山?上海和北京,一直是中国高价楼盘的集中地。关于京沪两城市中心房价过高的评论,其实是十多年来一直没停止过。批评和争议了十多年,在中国楼市京沪高价楼盘一直是"价格前峰"。即使在多轮调控中,依旧高歌前行。把上海高价房纳入"非刚需",而认为开始日落西山的评论又风声再起。对此,我持相反观点。  相似文献   

7.
17年前非典时期,我跑1461/1462次京沪绿皮车,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仍出乘,跑临客,去重庆。作为上海客运段职工,我长期在京沪车队工作。2003年非典时期,我跑北京。那时候1461/1462次是没有空调的绿皮车。服务在一线,直面过疫情,那时的我还不是列车长,一直也没有退缩。现在我作为列车长,在疫情面前,就更应该带头做好榜样,做好列车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旅客的安全舒适出行。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当代韩国》编辑部 :我是 2 0 0 0年有机会到韩国做高访 ,韩国人民的民风民俗、生存状态、精神风貌和韩国的文化、教育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每一个曾经在异邦异乡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一样 ,回国以后 ,我对这个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的“近邻”生发出一种特殊的感情 ,对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格外关注。但是 ,由于国内其他刊物的介绍不可能非常集中和及时 ,使得我的关注成为一种“渴望”。贵编辑部主办的《当代韩国》使我的愿望得以实现。《当代韩国》作为中韩友谊的桥梁和了解韩国的窗口 ,它使我获益匪浅。从中 ,我不仅了…  相似文献   

9.
访韩归来后的思考汝信近一年来,我两次去韩国访问,在汉城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走访了一些学术机构和大学,又去庆州、大田等地参观考察,时间虽然不长,只是走马看花,未能对韩国各方面的情况作较深入的了解,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出访之前,早就听说我们这个被称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一杯饮罢,怀想上海的母亲河,究竟是苏州河,还是黄浦江,这都已经不是最为重要的事了。百川威威,终究要奔向大海。上海,在这个时空里。上海,就是上海……“我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在上海,不仅活在当下,还能遇见未来。这里高度现代化,且极富创新活力,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方。百威集团和中国结缘将近40年,我们选择将中国和亚太总部设在上海,正是被这里富有活力、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所吸引。”今年10月15日,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邓明潇(Michel Doukeris)在沪参加第35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之际,发出如此感慨。  相似文献   

11.
Fu大爷 《新民周刊》2022,(13):70-71
做了外卖小哥,才知道他们太苦太累了,一单也不过六块、十块钱。一个棕色的背包、一辆自行车、外加无限动力的大长腿,我这个一米九二的男人,从没想过有一天,在空无一人的上海街头,挨家挨户地送外卖。我叫“Fu大爷”,一位白领,留学过西班牙,在南美做过项目,来上海五年半,兼职脱口秀演员。  相似文献   

12.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7,(11):109-109
国际母语日前一天晚上,我在浦东参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白领上海通”。这个活动由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办事处主办,马尚龙海派文化工作室承办。身为散文作家的马尚龙,长期关注上海女性与中国制造等话题的写作,现在跨界建立了工作室,将语言和海派文化融合于一体,以沪语和普通话相融的方式,展开海派文化系列讲座,从而达到“白领上海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说这个世界就像一块大幕,我们这些人运气好,就是有机会,能在某个地方揭开一个角,窥探一下幕后是什么样子,绝大部分还是看不见。那不是人能看到的事物,是造物主的神通。  相似文献   

14.
翁俊 《新民周刊》2015,(1):13-13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坐船出海,被一头巨大的鲸掀翻了船,然后又被它喷出来的水柱给搭救。那场面太过浪漫,以至于这次去台湾旅游,就想来个“赏鲸”之旅。 除了宜兰,我们要去的花莲也有“赏鲸公司”,每天都有很多固定航班。在问过公司导购并得到“放心不会晕船”的答复之后,我带着我妈按时抵达了游轮码头。  相似文献   

15.
<正>大江万里奔腾而来,性如烈火桀骜不驯;大海波涛壮阔,势如命运伟力无穷!是性情战胜命运,还是命运战胜性情?2023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到启东,这是一片从来没有踏入的土地,东海茫茫,稻田绵绵,暖风阵阵,一片片开发区耸立着高高的塔吊。簇新的美术馆正在举办版画展,启东在上世纪50年代就诞生了中国乡村第一家版画社,为历史的变迁留下了珍贵的画面。海边的文化旅游园区人流穿梭,  相似文献   

16.
邵宁 《新民周刊》2022,(17):90-91
再过很久,我都不会忘记他们。了给年过八旬的父母团菜,几天前我潜入了他们的楼组为群。我先是加上了平时一直关心父母的居委干部小杰的微信,小杰再把我拉进了这个“延武机电大楼买菜群”。  相似文献   

17.
初访香港话交通张志湘今年春天,我有机会去香港旅游。这是我第一次访问香港,许多东西觉得很新奇。要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说是香港的交通非常方便,管理得非常好。在港期间,我有意识地变换不同的交通工具,去东九龙、西九龙、新界、屯门等地参观游览。可以毫不夸张...  相似文献   

18.
张英 《新民周刊》2024,(2):46-51
<正>王家卫就说我:老金你真是亏,你这个《繁花》,那么多故事,换一个人能写好几部作品了。这是王家卫的原话。我当时回答他说,我是不考虑这个的,我就是要把小说做到最好就好了。这个想法和别人不大一样。根据金宇澄小说《繁花》改编、由王家卫执导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中。时间回到2013年11月,小说发表才半年,王家卫已经主动找到了金宇澄。后来金宇澄回忆起这段经历格外感慨:“当时上海有一些同行还不知道这本小说,  相似文献   

19.
《德国研究》2005,20(1):6-6
亲爱的李乐曾先生:从勃兰肯堡先生:处惊悉您父亲的噩耗。多年来我们一直对他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曾与他在上海会面,他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辞世令我们非常痛心。愿您化悲痛为力量,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我想说,我们再困难也会响应政府号召,去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病毒阻击战!我是70后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大学毕业之后的十几年间,我主要从事机电设计顾问方面的工作,在美资、港资和内地几家大企业都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