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1月1日一大早,七师一三○团育才路社区居民王玉凤就来到小区停车场地打扫卫生,社区工会给予5分的积分。9月份以来,该团工会为激发职工群众的奉献精神,营造文明风尚,开展了"好人好事银行"活动,"储户"随时可在指定的超市领取相应积分的生活物品。积分则可以兑换相应的商品,自己享用或转赠生活困难的职工群众。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优化治理效能,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调动村民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积极性,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群众精神饱满……走进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铺镇卧龙村,一幅鸟语花香、邻里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深冬时节,璧山区正兴镇大面坡村的积分超市里,木质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肥皂、洗洁精、纸巾等商品,常有村民来向工作人员询问自己的积分情况。作为一种文明的“货币”,积分正在璧山活跃流通。人们可凭借积分兑换商品、服务,当积分不足时,还可以联合兑换、提前预支、按揭偿还。随着积分主体增多、积分内容优化,积分制逐渐成为璧山创新基层治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也进一步打开。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是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内在需要。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同缔造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回应基层治理时代之问的重大创新,其主要理念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8)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乡村建设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乡村社区在提供良好生活条件和优质社会服务等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能,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关系弱化等问题。改进乡村社区治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促进失地居民再就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多年前,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还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落后村。如今,这里却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等。2021年,代村集体各业总产值达38亿元,  相似文献   

7.
<正>黔南州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契机,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黔南特色的路子。乡间小道干净整洁、村寨秀美隽永、布依歌谣美妙动听、溪水潺潺倒映彩霞……美丽乡村该有的样子,在龙里县醒狮镇谷新村都能感受到。谷新村突出问题导向,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     
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即要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提出,要来一场  相似文献   

9.
正干净联户路、整洁的庭院,走进江口县大小村寨,村民们爱护环境卫生蔚然成风,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美丽乡村气息迎面扑来。去年以来,江口紧扣乡村卫生治理主体、机制和陋习三大难点,以太平镇快场村为试点,探索建立了"垃圾兑换银行",通过"垃圾兑换积分,积分兑换商品"的形式,逐步实现垃圾减量  相似文献   

10.
<正>湖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美好家园。一、湖北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湖北各地积极探索,在创新议事协商形式、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加强县乡村三级联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等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一批又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再次强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都说了啥?一起来看!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党委深入领会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总体目标,以点逐面,用心答好乡村振兴这份新时代"考卷",努力打造吴房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一、"党建+凝聚"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抓牢人才队伍凝聚。镇党  相似文献   

13.
叶婷 《学习月刊》2023,(8):46-48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治理模式,为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提供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的治理经验。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长阳)探索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通过推广“云上积分、云上建档、云上发榜、云上兑物”模式,激励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密切干群之间的沟通协作,解决了诸多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对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战旗村在村民居住条件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并正在发挥着示范作用。其做法与成效启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好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就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抓住用好惠农政策机遇,以改革激发"三农"活力;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村风增加农民幸福感;必须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以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强化村级治理,以良好生态环境凸显农村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黔西南州乡村文明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稳定有效的内部动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黔西南州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本文通过分析黔西南州乡村文明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对如何加强乡村文明建设作出思考。一、黔西南州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一)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黔西南州紧紧围绕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乡村环境"等标志性战役,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截至2019年底,全州森林绿化面积达到1516.9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18%,比上一年提高1.68  相似文献   

16.
正仁怀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深耕"美丽经济",在绿水青山间释放出无限活力。春末夏初,走进酒都仁怀,一个个秀美村庄正渐露芳容、串点成线,如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颜值与产值。近年来,仁怀市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美丽攻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活动,为社会创造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群众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笔者认为,在完善文明创建治理机制的过程中,通过治理活动的开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一、文明创建缘何具备治理能力(一)文明创建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文明创建治理能力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澜桐 《新长征》2023,(2):38-3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居民小区已成为城市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小区居民自治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实价值。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在操作层面,具体应该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些方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9,(2)
<正>近年来,包头市九原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明乡风孕育有机结合,坚持塑型与铸魂两手抓、"硬件"与"软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提升,把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打造了一批"村美、人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让乡风文明的种子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