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高远 《学理论》2009,(6):133-135
名词化实现于不同的语法环境,导致出现名词性程度不同的成分,这是非时间范畴化的结果。动词源名词从动词的限定式蜕变为名词,丧失了体现时态和一致关系的能力,其动词典型特征或完全丧失,或部分中和。从句法上讲,动词名化是动词向名词范畴转化;从语用上讲,是语言形式由陈述功能向指称功能转化;从语义上讲,是行为动作范畴向事物范畴转化。为适应新角色、发挥新功能,这种变化必然引起动名特征的代谢消长。  相似文献   

2.
陈红芹 《学理论》2010,(20):194-196
浚县方言中的助词“咾”是浚县方言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词,既可以出现在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句尾。出现的位置不同,意义和用法也不同。浚县方言中的助词“啦”总位于句尾,跟表示情况实现的体貌助词“了”位置相同,可以认定“啦”是“了”、“啊”的合音,有很强的凝固性。“啦”还具有完句的功能,这跟它是“了”、“啊”的合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汉化”科技新词有规范周大平具有审定科技名词权威职能的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在今年7月公布了其推荐使用的第二批有关信息学科26个新词的规范译名。据悉,这一学科第三、第四批规范的新词译名也将尽快公布。当今人们对信息学科的新词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4.
商叙明  刘华东 《学理论》2009,(17):203-204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领属类和属性类。这两种语义关系的确定对英语中所有格的使用有很大的启示:汉语领属类名定结构和属性类名定结构跟英语名词所有格的结构和名词定语结构存在着某种对应。  相似文献   

5.
宋文平 《学理论》2009,(11):145-146
“A而不B”格式是由连词“而”和否定副词“不”前后嵌入意义相反、相近或相关的两个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构成的,整个结构的层次是否定副词“不”修饰“B”,“而”连接“A”和“不B”。它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可以在句子或篇章中并列对举使用,并且还可以独立运用。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格式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本文将着重分析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军才 《民主》2013,(4):56-58
行“善”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说明“善”字在中华民族道德规范中的重要意义。“善”是一个会意字,从言从羊。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有“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项,做动词用有“擅长、修治、羡慕、认为好、赞许、友好”等义项,做名词用有“好人”义。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N·所·V”结构析——兼论“所”字之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前,笔者曾撰文论述过“所”字词性。现就《孟子》一书中的“所字结构”缕析一番,以企对“所”字的词性作出较为明确的符合语言实际的判定。 《孟子》中共有“所”字227例,其中表处所名词7例,出现于《诗经》引语中2例,其余218例皆属本文讨论的范围。N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O代表宾语。  相似文献   

8.
谭敦民 《党政论坛》2011,(22):59-59
酵素食品 专家介绍,酵素又称为“酶”,是生物体本身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与细胞活性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如同一个精密的化工厂,每天都在进行着不计其数的各种化学反应和变化,这些化学反应主要靠成千上万的各种酵素才能顺利进行。酵素可以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清除体内不完全代谢产物(体内垃圾或毒素),迅速活化生理机能,制造新的细胞,是人体健康的保障之,被科学家称为“生命的魔术师”。  相似文献   

9.
林宇宏 《党政论坛》2009,(13):52-53
最近国内网络中继“俯卧撑”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热门名词,叫“裸体做官”(简称“裸官”)。网民把这种孤身一人留守官位,而配偶子女移民国外的官员叫“裸官”。“裸官”之所以成为热议话题,是由于近些年频频发生的“裸官”外逃现象。本文想就此现象谈淡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汉语语法中,双宾语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动词+之+名词就是一个双宾语结构,即动词后面的之为直接宾语,名词为间接宾语。如,文公与之处(《孟子.许行》)。但是,这种结构中的之并非都作间接宾语,它或为单独的宾语,或为宾语的定语。这样,就出现了貌似双宾语的其他语法结构。就动词+之+名词结构中的之的句子成分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个人利益(“利”、“功利”)和社会整体利益(“义”、“道德”、“道义”、“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每个社会都会碰到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尽快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伦理价值观(即社会主义义利观),并用其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活跃了社会经济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它也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与此相应的各种关系,如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  相似文献   

12.
华樱 《各界》2008,(10)
非谓语动词的教学通常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实践内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和主动学习,同时也给教师的语法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笔者通过实践,在适量呈现语法信息的同时积极地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并且自主总结,为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语法教学作出新的尝试,并且收到了更好的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个全新的名词开始在全世界回响,这就是“知识经济”(knowldgeEconomy)。知识经济将开始替代工业经济而成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这一重大转变,其意义比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更加深远。各国政府,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在重视国民...  相似文献   

14.
一、党员素质的内涵所谓党员的素质,是构成党员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党员先进性和先锋模范行为的本色,是党员通过接受教育与参加社会实践及学习而形成的品德、理想、信念、本领、形象、诚信的统一体。党员素质主要由“德”、“智”、“行”、“绩”、“信”构成。德是指党员应具有的道德和品行。包括:()思想品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说的“五种人”。(2)理想、信念。正如党章中规定的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3)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4)政治思想、觉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  相似文献   

15.
张志海 《党政论坛》2009,(13):11-13
突发事件是指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并引发一系列危害的公共事件。我国习惯称“突发事件”(Emergence Events),而国际范围内一般都称“危机事件”(Crisis Events)。“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突发事件往往是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处理好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关系对化解危机事件至关重要,要处理好媒体关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并树立正确的危机传播理念,把握突发事件中处理媒体关系的方法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如何理解这二者的关系呢?列宁说:“只有认清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以此为根据来估计这国或那国的更详细的特征。”(《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列宁的上述论断,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只有认清了时代的基本特征,而后才能认识一国的特色。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新构想,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只有认清…  相似文献   

17.
辩证地理解公有制的地位与作用──与胡连生同志商榷朱漪读了胡连生同志在贵刊1994年第1期发表的与张书印同志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胡文”),颇受启发。本文从与张书印同志一致的观点出发,与胡连生同志进行一次再商榷,同时本文也是对张书印一文观点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8.
熊昊  刘利琼 《理论视野》2008,(10):52-54
本文以俄格冲突和波美反导协议为视角,来探讨近来俄罗斯对西方外交政策的调整。2008年以来,俄罗斯在外交和安全上面临着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诸多挑战,俄格冲突爆发和波美反导协议的签订使得俄周边局势更加严峻,此番形势下,调整对西方外交政策成为“梅普组合”的一大抉择。具体而言:对西方实行展示自身实力的强硬外交路线,现实加防御性的外交戈为俄对西方政策的概括。国内外相关绩效的随之显露更促使俄坚持上述强硬政策,而且矛头直指美国。  相似文献   

19.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20.
1968年底,经过“文革”初期的造反、夺权、武斗等剧烈动荡之后,全国除台湾、港、澳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从上到下直至农村生产大队各级“革命委员会”均已成立(当时称为“全国山河一片红”),紧接着一场“查成分、查历史、查社会关系,清理阶级队伍”的“三查一清”(亦称“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又席卷神州大地。湖南省平江县向家人民公社梅树大队清查的重点目标落到了谭泰平、毛远明、黄玉堂、毛远春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