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金鸡奖和百花奖算是国内的最高荣誉,而对于许多中国作家来说,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就好比是文学圈的"金鸡奖"与"百花奖"。10月19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共30部,其中64岁重庆女诗人傅天琳的诗集《柠檬叶子》赫然在列。她的此番获奖,实现了重庆文学在鲁奖上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威姆·斯坦福特先生在重庆作的学术报告: 很高兴再次来到重庆。也是1983年西雅图与重庆建立姊妹城市关系以来,第12次访问这里。在过去的15年中,我所见到的重庆和中国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今天,我看到许多新落成的饭店和办公大楼,现代化的桥梁,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机场和高速公路。现在重庆直接隶属中央政府,不再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除了支边七年没有能够呆在重庆,一辈子都在重庆度过.然而,仔细回想,我其实一直没有读懂重庆. 意识到对重庆有深厚感情,是当了知青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双版纳,几乎无时不刻不在思念重庆.那时心中的重庆,不仅仅是父母兄弟所在,是故乡所在,更是一个先进文明的地方.除了北京、上海,我心中就没有更大的地方. 回到重庆后,堕入慵常的生活,重庆的特色就渐渐被我模糊了,甚至还生出一些嫌弃.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人大工作通讯》应该算是《公民导刊》最初的样本。我1985年大学毕业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当时只有四个人的研究室,就要编印《重庆人大工作通讯》。1986年2月《重庆人大工作通讯》成立编委会,我是编委会秘书,当时我的工作就是采写、摄影、约稿、编辑,当然干编辑是我工作任务之一。当时的刊物也是一个月一期,但是没有公开刊号,算是内部发行。刊物有固定的栏目,比如"工作动态"、"理论研究"、"言论"、"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5.
记者独白:至今,康波的笑容还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记得那是在去年重庆特大干旱过后,本人赶去武警重庆总队约稿,是胖乎乎的新闻干事康波接待的我。他给我讲述了武警重庆总队的官兵们,英勇扑救森林大火的故事,打那时起,我们就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但令我万万没料到,7月17日,当我在成都采访时,在电视上看到的"烈士"的容颜,竟是康波那张我熟悉的圆脸,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回重庆后,当我再次赶往武警重庆总队采访时,康波没能再次接待我,和我聊天,给我讲述他和战友们抗洪抢险的故事。康波——武警重庆总队政治部新闻干事,他将26岁的青春年华,镌刻在抗洪抢险的波峰浪尖上。重庆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重庆是我向往的地方。最初间接认识重庆,缘于《红岩》、《江姐》等文学艺术作品。歌乐山、渣滓洞、小萝卜头,甚至老虎凳都在我童年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如今我从事统战政协宣传工作,重庆在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八个民主党派中,有四个发源于重庆。能有机会造访重庆,寻览历史的踪迹,继承革命的传统,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2005年10月,全国地方政协报刊第六次联系会在重庆召开。接到重庆政协报社的邀请函,我犹豫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借此能了却多年的心愿,但家中的一些事情,又让我割舍不下。几经权衡,还是经不…  相似文献   

7.
今天,市政府、市交委在涪陵召开"8小时重庆"和通县公路建设工作会,主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通县公路和"8小时重庆"的建设要求。刚才振业同志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与交通部领导的讲话精神,李健同志部署了具体工作。他们讲得很好,我都赞成。为了开拓大家的思路,我在这里再讲三点意见一是总体认识枢纽重庆及对重庆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道路建设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对"8小时重庆"和通县公路建设提几点要求。一、关于"枢纽重庆"及对重庆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重庆直辖到明年6月就是5年了。为什么到了世纪末,我们第三代的领导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的战略决策,把重庆变成西部的直辖市?一个原因是和三峡有关,三峡库区主体在我们重庆。第二,四川规模很大,不容易全面实施开发,边远地区发展缓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把1亿人口的四川分为7千万、  相似文献   

8.
重庆经验是全面的也是系统的,也是理所当然的。重庆经验、重庆模式,我想更多的是重庆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西部大城市很耀眼的一种模式。整个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重庆的实践,坚持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和小军副市长一道来参加商社集团的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为什么我们两位副市长会一起来参加你们的工作会议呢?一是因为商业工作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二是因为重庆商社集团经过这两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中两部第1位、全国第11位的商业航母。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从两个方面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是讲一讲重庆商业行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环境和工作重点;二是讲一讲市政府对重庆商社集团的工作要求和重点措施。一、关于"十一五"期间重庆商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十五"期间商业发展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毛家书 《世纪行》2006,(7):33-33
我上中学时读过《红岩》,小说中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先烈同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湖北省政协机关党委在2006年“七&#183;一”前夕,组织机关部分党员干部职工赴重庆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活动。长久以来心中渴望赴红岩朝圣的我,在这次参观过程中感受多多,最让我灵魂深处长久震撼,让我牢记而深思的是“狱中八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公民导刊》的演变要从1984年说起。最初,市人大创办了《重庆人大工作通讯》,一份不定期出版的内部刊物。1993年更名为《重庆人大》,变为定期双月刊,然后更名为《权与法》,也是双月刊。到1999年,正式申请到刊号,创办《公民导刊》。这期间,我曾担任过市人大常委会的秘书长,《公民导刊》就像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感情很深。我的初衷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是我们党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2.
“弹指一挥间”。当我在自己的电子信箱看到为庆祝重庆直辖10年而发来的“我看人大这十年”的征文约稿信函及读到重庆人大报刊报道的相关消息之后,便亟不可待地翻出了1989年以来我在重庆人大报刊发表的所有文章的原件。细细一数,居然有三十余篇之多。而且,其中有二十五篇文章是在重庆直辖后的这10年间发表的。这就是说,仅重庆直辖后的十年间,我在该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公民导刊》和《公民报》发表的文章就多达二十五篇啊!很快,我从中找出了重庆直辖后最早发表自己文章的那期《公民导刊》和《公民报》。哦,导刊是1999年第5期,我发表的是在该期“公民视野”栏目的《世纪之交要正确对待工作压力》一文。报纸稍早一些,是1998年11月24日发表在头版“直言快语”栏目的《“开门立法”好!》。当时,虽然重庆直辖才一、两年,但对比重庆直辖前后市人大常委会所办的一报一刊,从其变化中既可看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一些变化,又可感觉到整个重庆市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到2012年第7期贵刊"史海钩沉"栏目刊载的《美国记者在重庆》一文,非常欣喜。作为《公民导刊》的老读者,我留意到贵刊有一段时间没有刊载这方面的内容。重新读到这个栏目,并且是有关重庆的,让我感觉非常过瘾。《美国记者在重庆》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白修德、芭芭拉·史蒂芬、格拉姆·佩克、哈里逊·福尔曼四位外国记者在重庆开展活动的情况,记者们为报道重庆人民抗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5月21日至25日,第六届"两岸一家亲——渝台少数民族交流活动"在重庆举办。来自台北、新北、南投、花莲、苗栗、台东等地的54名台湾少数民族代表相聚重庆彭水县,感受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共话中华民族情畅叙两岸一家亲"这已是我第3次到重庆参访,也是第3次到彭水自治县,我对重庆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初,友人自北京来访.她是我几十年的朋友,彼此有很多共同的青春记忆.1997年,她曾带着女儿来重庆旅游,因记错了吾等重庆友人电话号码而失之交臂.事后告知,重庆留给她的印象是匆忙和杂乱…… 对客人最大的尊重,也许是把家里家外的菁华推介出来.都说夜景是重庆最靓的名片,我和在渝的闺蜜(也是共同朋友),便有意安排了一次两江游——乘着装饰漂亮的旅游船夜游长江、嘉陵江,眼观四岸风物.对于两江游,友人流露出这样的心态:一座山城,建筑物矗立于山脊与江岸,可远眺也可近观;夜景么,无非霓虹闪烁而已.  相似文献   

16.
我是《重庆行政》的通讯员,更是《重庆行政》的忠实读者。我以为,《重庆行政》自创刊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迅速传递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大政务信息,及时披露西部大开发、政府机构改革、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重点反映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之政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市政府领导班子变化,市长们的分工作了调整,让我分管经委。过去二十年,我几度在经委工作,对经委这一条线比较熟悉,非常高兴能与经委的同志们一道,共同振兴重庆的工业。重庆工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为下一步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农副市长分管经委这些年,形成了许多好思路、好办法。今后,凡是家农所定的事,我是萧规曹随,继续执行。以后我和家农也是 AB 角,彼此的工作互相涉及、互相配合。今天是第一次是与经委的同志们见面。刚才,听了吴冰主任对市经委的情况、重庆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以及经委2004年的工作目标、措施的汇报,我对经委、对重庆工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借这个机会,我简单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我参加了市委举办的党政领导干部深圳——香港专题研讨班的学习和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丰富了知识,增加了信息。现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一些发展思路。 1.高度重视抢抓机遇,重点突破。重庆经济发展,应借鉴深、港经验,更加重视抢抓机遇,实行重点突破。我认为,在近期可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三管齐下”发展加工制造业。一是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二是集中财力、物力发展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妙语     
●我在重庆工作两年,第一年大旱,"汪洋"没发挥作用;第二年大水,又过头了。在北京开会的时候,领导都问我,你怎么回事啊,第一年大旱,第二年大水?我说,第一年业务不熟,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庆经验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在很多地方后来居上,它从重庆建市起,一步一步地探索,最终成为了现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前沿阵地重庆经验,当然现在也有叫重庆模式等等名称,它一出来就有各种争论。我觉得有争论是正常的,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