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规模和速度稳步推进,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受到空前的挑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解决城市管理中环境问题的出路,在于建立起全过程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环境。未来城市全过程管理体系主要应包括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后期跟踪管理三个阶段,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到一个城市,总是容易被其高层建筑所吸引。它们拔地而起,直冲霄汉,“欲与天公试比高”。显示出人们克服技术障碍,征服自然的豪情。高层建筑在受到技术狂热者激赏和渴望摆脱贫因、实现现代化的第三世界民众的支持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指责和抵制。如高层建筑密布的城市被称为“现代混凝土丛林”,缺少人性,反生态等等。随着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盲目开发,拙于设计,急于建设,高层建筑确也埋下很多隐患。于是寻找有人性,“有风度”的高层建筑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如何使高层建筑在视觉上为城市增色,在空间上与城市环境协调、沟通?本文拟从这…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促进和谐发展,建设和谐城市,单凭热情不够,还要有搞好这一建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和谐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谢海 《前进》2005,(12):28-29
前不久,省委书记张宝顺、代省长于幼军率团赴内蒙古、河南两省区学习考察,两省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让大家深受启发。概括地说,大气魄、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和市场化运作,是这两个省区城市规划和高水平快速建设的共性。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制订“十一五”规划。如何借鉴周边省区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将推进城镇化、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让城市面貌有一个显著的改善,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立足优势规划先行大手笔描绘山城阳泉的宏伟蓝图规划是…  相似文献   

5.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是实现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城市环境中的一些"痼疾顽症",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县的力量,形成合力、联合执法才能取得突破。一是应整合执法、监督、管理资源,建立常态化、高效化的综合管理、联合执法的有效机  相似文献   

6.
广西,你让我们荣, "博览会在广西举办,这是广西的骄傲,这是我们的自豪,让我 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荣耀!"亲爱的读者,请不要以为我们在笔下生 花,这可是我们的海外华人华侨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表白。 知道吗?多少年来,海外的桂籍同乡们在华人族群圈子里,因为 广西是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广西人贫困,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总有一 种抬不起头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7.
王建鸣 《政策》2003,(6):26-27
我们这次到浙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切身感受到浙江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温州、台州等地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看浙江,想天门,学先进,比先进,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找准存在差距,明确赶超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们力争上游的勇气,才能抢抓机遇,加快天门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彭显崴 《公民导刊》2011,(1):196-197
"自2007年巴南区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城区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城市环境进一步靓丽。今年市委、市政府在主城区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巴南!"在2010年8月6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上,巴南区委、区政府作出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9.
王洪辉  胡颖 《小康》2005,(2):35-35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勾划了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美好蓝图,也为我们各项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但是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时代的紧迫任务,更是落实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自觉建构文化软实力,才能确保未来中国改革的方向,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才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营造良好局面,做好城市环境建设工作,是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办好奥运会、残奥会的基础和保障.2008年,是奥运决胜之年,奥运的圣火已经点燃,奥运的火炬已经开始传递,奥运会举办的日子已经日益迫近,举全社会之力,完成奥运的各项准备工作,成为当前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春城"有轨"     
《创造》2010,(6):66-67
一位交通科研学者也说:"没有轨道交通,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短板'。"有了轨道交通、有了地铁,市民才能成为驾驭时间空间的主人,昆明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4.
海口是一个滨海城市 ,蓝天、碧水、椰风、海韵 ,这一切恰恰形成了有别于全国其他城市的城市风貌。建设一个城市须刻意塑造其内在灵魂 ,发掘城市自身的生命源泉 ,创造城市独特的“意象” ,赋予其生命 ,展现其个性  相似文献   

15.
王建萍 《政协天地》2014,(12):22-22
指导协调、优化完善厦漳泉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才能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使都市区规划与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所以省厅十分注重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引导区内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划定都市区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多规合一"是今后几年城乡规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创建世界城市,不断提升首都城市环境面貌,要求我们对首都的城市功能和性质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谋划。要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城市环境建设要求的讲话精神基础上,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十八  相似文献   

17.
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教育改革也呼唤和谐,因为学生要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全面发展。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育,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我们必须从三个层面着手,即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与班级氛围。在社会环境方面要求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做到公平、公正;在校园环境方面要求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专业场所,使之成为建设和谐教育的主阵地;在班级氛围方面,使班级成为学生自己在学校的家庭,从而使班级成为构建和谐教育的砖瓦。  相似文献   

18.
毕怀恕  刘建成 《前进》2002,(4):44-45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这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和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城市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如何才能推进和搞好城市社区建设,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到阳泉市矿区、太原市杏花岭区、晋城市、长治市,就城市社区建设进行了实地调查,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大连,也亟须从地域历史文脉中汲取养分,以城市文化复兴推动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健健 《理论月刊》2013,(2):160-163
自然既是人类的母亲,又是人类的老师。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生存资料,还能教会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我们应当学会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文章提出了城市环境建设中"道法自然"的四种主要途径:摹仿自然之形、提取自然之意、遵从自然之法和发挥自然之效,并对这四种途径进行了论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道法自然",不仅是模仿自然的视觉形态和外貌,还应该学习自然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从而在艺术和科学两种维度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营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能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