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徐娟 《人大论坛》2010,(4):42-42
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也就是说,每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据这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我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周宁县对政协七届五次全会关于“加大餐饮业食用油的监管,别让‘地沟油’上餐桌”的提案,加强了办理工作。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为正、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10,(4):35-35
“地沟油”再次成为新闻热点。且产业化趋势让人担忧。据报道。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一个人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炼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赚1万多元。(3月24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4.
史丽娜 《人大论坛》2011,(10):42-42
针对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收购“地沟油”炼制、销售食用油问题,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特大的以地沟油为原料制作销售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彻底摧毁了一条地沟油粗炼、倒卖、精加工为食用油进行销售的地下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地沟油”,这个曾经沉寂了一段时期的食品安全问题,最近因为媒体的密集报道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层出不穷的“地沟油”新闻,让人们在对食品安全感到基本放心的同时,又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10,(3):115-115
新华社3月19日报道,一项来自武汉的“地沟油”调查引起全国关注。当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但否认曾提及每年全国有200万吨-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根据何东平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餐厨业废弃油脂的处理回收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据统计,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医学研究的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  相似文献   

8.
打击“地沟油”需完善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而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正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食品安全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出现用餐厨废弃物提炼的所谓“地沟油”,经非法渠道回流到餐桌,带来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朱音 《中国减灾》2011,(12):33-35
2011年10月13日晚7点半,在中国人民大学东区食堂门口,百余学生将一辆泔水小货车拦下并报警。因学生们看到该车无相关证明。怀疑与地沟油有关。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地沟油已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一大“心病”。  相似文献   

11.
李斐然 《协商论坛》2011,(10):43-44
跟厨房剩余材料打交道不仅仅是在“捡垃圾”,也可能是在“淘金币”。比如地沟油,这个被不少中国人视为贬义词的东西,在英国、加拿大、美国甚至阿联酋等国家,却被誉为“液体黄金”。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0,(5):88-92
从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到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让人触目惊心。作为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关系者,我们在怀着忐忑心情的间隙,却迎来了“地沟油”。  相似文献   

13.
潘科峰 《人民公安》2011,(20):10-15
此案经过艰苦侦查,首次全环节侦破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销售等6大环节于一体的地沟油生产销售“产业链”,不仅打掉了非法利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犯罪链条,而且揭开了利欲熏心、丧尽天良的不法分子制造有毒有害食用油的犯罪黑幕。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13,(5):28-28
5月3日,最高法院出台《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首次对“地沟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如果利用“地沟油”加工食品,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死刑。  相似文献   

15.
子荷 《中国减灾》2011,(10):28-29
跟厨房剩余材料打交道不仅仅就只是在“捡垃圾”,也可能是在“淘黄金”。比如地沟油,这个被不少中国人视为垃圾的东西,在荷兰、美国、日本,甚至阿联酋等国家,却被誉为“液体黄金”。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奶瓶子”的安全关系干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然而,近年来,地沟油、毒生姜、瘦肉精、问题奶粉、染色馒头……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出现,暴露出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切实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10,(17):63-63
据《新京报》报道,为从源头上切断“地沟油”,今后,北京市饭店、餐馆等单位倾倒残油等餐厨垃圾将登记备案。  相似文献   

18.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11):19-21
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随着一起起“黑心”食品事件的曝光,其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消极效应”被迅速放大,人们之于食品安全的心理负担无形之中加重。  相似文献   

19.
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有毒奶粉到染色馒头……近年来频频暴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意味着我国食品监管遭遇了空前的“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1,(9):22-24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主法制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一些领域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极端事件,却在不断动摇着人们对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