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广西》2013,(4):39-39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陈英,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照顾三位瘫痪在床的亲人。10多年前,她的公公和婆婆就因病瘫痪在床。婆婆经常大小便失禁,还常常便秘,她就用手帮老人一点点地抠。十几年来,她每天为老人擦身、喂饭、梳头,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相似文献   

2.
涵江区社保中心针对当地分布多家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做好退休及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工作。几年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政府的关怀传递给每一位退休人员,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图为4月9日涵江区社保中心、区社保中心工业路退休人员服务站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慰问一瘫痪在床的企业退休老人,并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  相似文献   

3.
近日,伊川县举办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表彰大会,县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为10名道德模范奖励了300~3000元不等的奖金。其中,有二十八年如一日伺候瘫痪丈夫的家庭妇女李茹香,靠捡垃圾捐资助教的伤残老人胡发生,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乡村医生尤龙坤,爱心涌动助人为乐的高山镇草场村村民群体,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模范教师师素娟,用生命谱写树人之歌的白沙镇第四初级中学校长李学灿,  相似文献   

4.
倪秀英侍奉孤老胜亲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对老年人更需要这样做。北京123中的中年女教师倪秀英15年来一直侍奉一位不沾亲不带故的无儿无女的王锡印老人。王大爷今年86岁,患中风病,大小便失禁,半身瘫痪,卧床不起已近4年。倪秀英为让老人吃上热饭,每天午休都赶回家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晚上又为老人清洗屎尿的衣裤、被褥。她对老人像对亲生父母一样。 1975年,当时还在北京171中任教的31岁的倪秀英,见本校看校门工友王锡印的老伴  相似文献   

5.
在哈尔滨,一位老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3个月前的一天,凌晨两点多,平时连翻身都没办法做到的老伴从床上掉到了地上.老人想求助,点开手机通讯录,里面有包括独生女儿在内的100多人,却不知道该打给谁.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生活有了奔头” 隆冬时节,塞外草原一片苍茫。岁末年初,家住百灵庙镇大街社区73岁的海延庆觉得自己昔日困窘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他的退休养老金提高到1030元,瘫痪老伴和两个患病的儿子也领上了每月每人150元的低保金,加上一些专项救助金,海延庆一家不仅能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而且买药的开销也有了出处。老人说:“赶上了好年代、好政策,我是越活越舒畅。”  相似文献   

7.
正来宾市兴宾区福利院护理部主任韦金玉个头不高,身体不壮,却能抱起1.8米的老人,为他们擦身、换药。看着她楼上楼下忙个不停,记者被她小小身躯散发的大能量折服。三年前,韦金玉从百色市中医院辞职回到家乡来宾,应聘成为兴宾区福利院的一名护理员。福利院有不少高龄老人已经瘫痪,换药洗澡都要抱出抱进,多数护理员不大乐意照顾他们。但是韦金玉不嫌弃,抱  相似文献   

8.
正把老人扶起站立,然后用孱弱的身躯扶着老人,沿着山路,一步一步小心前行……寒来暑往,唐翠玉的身影,就这样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山水间定格。这位大化六也乡茶油村个六屯的党员,长年用温暖的双手扶助病残孤寡的老人,受她照顾的孤寡老人,都叫她"妈妈",爱戴她的乡亲们都说,她是大山里最好的女儿。1986年,唐翠玉与同村青年教师蓝如川结婚。婚后两年,家婆蓝氏患上腰椎骨髓炎并发展为骨髓癌,下半身失去知觉,瘫痪在床。为了让丈夫专心教学,唐翠玉把家  相似文献   

9.
让爱延续     
我是一名江苏省金湖县肢体残疾人,最初的懊恼、不适,如今已逐渐变得平静、坦然。当我有幸成为一名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时候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个残疾人朋友。75岁的刘风兰中风了,瘫痪在床。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让老人绝望了,整天以泪洗面。我听  相似文献   

10.
不时有报刊披露,许多老人活动馆成了老人“麻将馆”.以麻将之名,行赌博之实,不但危害老人身心健康,而且吵扰四邻,因此呼吁要大力整治。可是换个角度想,批评者是否考虑过这些“热爱”麻将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老人呢?文化层次低,收入不高,怕静,好热闹,可说是这些老人的主要特点。只有理解这些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尊重他们,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文明的休闲方式。如今,有些居民小区成立了老人纠察队,组织老人配合有关部门维护治安,组建老人秧歌团,让好热闹的老人们常可以凑在一块扭扭秧歌热乎热乎,或组织老人们到孤儿院里开展活动,很快就把老人们的兴趣点和注意力从麻将桌旁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11.
王壬 《广东民政》2011,(7):41-42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社区老人服务都是由政府提供并由街道居委执行的,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生活困难老人的经济救济、日常上门巡视、义工服务、负责操办老人去世的后事等,对于身体更弱无法自理的老人,则会选择送入公办的养老院等。现存的老人社会服务往往是补救性和救济性的,一方面接受服务的老人只占老龄人口的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12.
刘卫东 《中国保安》2012,(21):77-78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老人们感受年轻一辈的关心与祝福,10月1613,河南省焦作市金盾保安服务总公司的特保队员们拿着蛋糕、水果来到焦煤集团职工疗养院为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保安员们一边给老人们分发节日蛋糕,一边与老人们拉起了家常,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况。据了解,现在该疗养院共有116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9岁。  相似文献   

13.
一是把院务管理与发挥老人协会的参谋助手作用相结合。把威信高、资历深、办事能力强的老人选进老人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并把院务管理与老人自我管理的结合点,放在尽量化解老人与院里、老人与老人的直接矛盾冲突上。 二是把管理工作与老人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实践表明,摸清每个老人的思想脉膊和性格特点,遇到问题,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也是管理老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有些老人说话好信口开河,毫无根据地想说啥就说啥,我们以一个晚辈的身分经常找他谈心,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也能使之改掉坏毛病。 三是把院务管理与文化娱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01,(4):36-37
人们爱把孩子称作鲜花,称作太阳,称作我们明天的希望,但有些花朵却在他们盛开之前过早地经受了暴风雨的洗劫,他们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视听语言障碍;有些老人为国家、为人民工作奉献了几十年,晚年却患了老年痴呆症,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据科技和医疗统计分析,儿童脑瘫发病率达2.7‰、全球脑瘫患儿超过1000多万,我国现有脑瘫患儿300多万;老年性痴呆发病数与日剧增,老年康复工作任重而道远。一位年仅41岁的女医务工作者经过20年的潜心钻研,攻克了以头针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儿童脑性瘫痪和以运动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不是亲戚,是一家人” 春节过后,天气渐暖,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小区的居民们,又一次看到这样的场号:满头白发的尹升老人,搀扶着另一位老人出来晒太阳。被搀扶着出来晒太阳的老人名叫宫树震,今年91岁,是75岁的尹升老人收养的第17个“爹”。尹升赡养这位老人已经8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6.
微观察     
《乡音》2014,(12):1-1
“照顾老人可领工资”值得推广 《中国青年报》: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本分。但前不久,南京却开启了“照顾老人可领丁资”的养老新模式。“聘用”子女照顾老人,可以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即便是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17.
正9月底,一篇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小心翼翼地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长达5年,没想到平时连翻身都没办法做到的老伴在一天凌晨从床上掉到地上。朱阿姨抱不动老伴,只能打开手机通讯录求助,然而通讯录里面包括独生女在内的100多人,她却不知道该打给谁......"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这句幽怨的话不知道刺痛了多少父母和远在天边的儿女。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31日,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告别厅里哀乐低回,上百人怀着敬重的心情前来对一位85岁老人作最后的告别。追悼会一开完,老人81岁的妻子就带领6个子女,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全部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位已经离世的老人就是上海百联集团离休干部杨玉凤。虽然杨老去世已经快一年了,他无私助人的感人事迹还在社区里传颂,他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人们依然在无尽地怀念着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20.
凌君 《台声》2001,(11)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把老人称作“银发族”。多好的比喻啊,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颐养天年,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颇有启示性:“银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