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儒家学说通过一整套身份等级和道德话语的建构,有效地维护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之前的很多研究都认为,基于身份等级和道德话语的秩序建构落后于基于自由、平等和权利话语的契约建构,历史是一种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但是,纯粹的自由平等契约依赖于一个全能型的公共权力或一个信息完全的社会,这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同时,自由主义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宣称的平等缔结契约的机会与能力也并不成立。通过自然身份和道德话语的建构,儒家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契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传统中国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合作。在现代社会中,身份并没有褪去,反而变得更为复杂。基于身份、道德和契约的考察,有助于思考儒家思想在现代的阐释可能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性倾向和性别、种族一样,属于因出生而获得的"不可改变"特征,所以应该得到严格审查,得到宪法的平等保护。这一进路遭到了批评,因为关键问题在于政府立法和性倾向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自然科学关于同性恋生物基础的研究对"不可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这种本质主义的研究遭到了社会建构主义者强有力的批判,身份政治中的这一争论提醒我们,从"我也无能为力"的诉求中,同性恋权利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尽管争取性别平等、反对权力分配中的性别歧视已经40多年,但植根于社会、意识形态、制度结构包括法律中的性别依附和男性主宰的政治仍然存在。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经过平等理论的建构、辩论和行动计划的实施,实现性别平等仍然是如此的虚幻呢?部分的原因就在于现行的争取性别平等的斗争受到前人形成和传承的哲学、法理观念的束缚。本文提出了一个更实际的实现性别平等的办法,即跳出性别,在人性普遍的脆弱性上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框架。这种新的理论研究聚焦于特权和歧视,考察社会组织和制度结构在利益分配中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促使我们在美国社会中更好地获得实质的平等权和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4.
一、平等自愿原则 所谓平等自愿,就是指合同当事人的身份平等,订立合同采取自愿原则。我们说合同在本质上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当事人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具有法律上的平等地位。无论当事人身份、经济力量、所有制形式有何差别,在合同关系中的地位都是对等的。它们之间不存在强制关系和从属关系。任何的一方不得强迫或采用其他手段使对方服从自己。法律地位的平等,可以使当事人根  相似文献   

5.
叶传星 《北方法学》2009,3(5):40-5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主导性法学意识形态是现代性话语。我国法学的现代性话语中包含着传统与现代、中国性与西方性、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与改良等诸多方面的内在纠缠关系。评析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革命主义、法律的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形态中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纠缠,对清醒认识我国现代法学态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从建构主义基本思想出发,重新认识数学本质和数学教学,认为无论是数学创建和数学学习都是个人建构与社会建构相统一的过程,数学、个人、社会三在教学中的关系应当是双向性的,并提出以“在做数学中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法律职业话语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艺 《法律科学》2005,23(4):3-12
职业主义、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构成了现代社会关于法律职业的三种话语系统和意识形态。职业主义是一种描绘和论证法律职业的理想图景的话语,精英主义是一种论证法律职业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话语,而民粹主义则是一种批判法律职业之弊害的话语。三种话语系统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法律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的法律建构及其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性别等级是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由男权文化不断解释与不断塑造的结果,社会性别这一概念是探求这一原因最好的分析工具。原初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成为家庭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分野。在公共关系中,男人在自利心的驱使下渐生平等的要求,并在平等诉求下形成法律;而在家庭关系中因为亲情而使平等与公正成为多余。由于女性并未参与公共关系中的法律建设,致使性别平等既不能在公共领域中得以表达,也不能在家庭关系中得以体现。最终,法律认同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并在这一基础上建构起了性别等级的社会模式。而代表男权文化的法律理论也极尽"科学"之能,不断地掩盖和强化性别社会化的实质,尤以社会契约论为最。社会契约论以法律为公民同意之结果而使法律披上了公正的面纱,却因为无视女性没有成为契约主体的事实而沦为掩盖社会性别的帮凶。即便是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也因为无法排除性别的先天知晓而成为法律平等与公正的神话。虽然,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在许多理论问题上存在着针锋相对的观点,但在制造并掩盖社会性别上也成了同盟军。法律与法律理论的紧密联系与有机配合终于迫使社会性别及其等级模式在法律中立的旗帜下不断地得以演绎、建构和强化。  相似文献   

9.
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之间存在影响与互动的关系。罗兰·巴特的社会语言观启发了女性话语的建构,德里达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主张深化了女性主义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批判;反本质主义的解构立场亦启发女性主义学者颠覆固定、僵化的女性形象与模式化的女性特征,打破女性地位、命运与生理之间的本质主义联系,同时关注"女性"这一范畴内部的异质因素。而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与现实精神又决定了其对解构理论必须采取为我所用的实践策略,将之纳入自己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10.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通过对语篇形式的分析研究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它旨在研究文本如何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中生产,再造了权利,支配和不平等的关系并使其合理化。本文以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政治家在政治演讲中是如何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