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0年至1944年间晋西北征收抗日救国公粮、农民交纳公粮,实质是一种国家与农民之间征税与交税的关系。不过,公粮的分配数字和分数征收所建构起的"封闭的村庄",巧妙地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置换成村庄内部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国家介入村庄构造了一  相似文献   

2.
王力 《党史文汇》2015,(2):52-54
《抗战日报》的产生背景"晋西事变"爆发之前,晋西北和晋西南根据地都是抗日军队与国民党顽固军队并存,抗日政权与顽固政权并存的局面,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种种限制,有时还要遭遇顽固势力的骚扰。晋西事变以后,在晋西南地区,中共党组织活动由公开转为隐蔽;晋西北地区则成了中共领导的统一的抗日根据地,边区的新闻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40年2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电示,中共晋西南区党委与晋西北区党委合并,组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5,(10)
<正>凉城是一片红色和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凉城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绥南根据地更是大青山游击根据地与晋西北联系的咽喉要道,是延安根据地向东北挺进的桥头堡。为了记录在内蒙古境内发生的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国家于2011年确定在凉城县建立红色旅游  相似文献   

4.
正在探索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之路上,曾作出独特贡献的除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外,还有站在他们后面的张闻天。"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我们现时的任务"张闻天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上全面地批判了自己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左"倾错误后,主动表示离开中央机关,下决心去农村调查研究。1942年1月至1943年2月,他任团长、由九人组成的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深入陕北和晋西北的农村调查。1942年10月,他在兴县调查时写的《兴县十四个自然村的土地问  相似文献   

5.
来自湖北中部地区的调研经验表明,农村阶层分化基础上推行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对于农村不同阶层有不同的影响。总体来讲,处于经济收入中上层的外出经商阶层和举家务工阶层就短期而言是受益的,但从长远来看,举家务工阶层也存在失地的担忧;处于中下层的务农为主的兼业阶层、务工为主兼业阶层和村庄贫弱阶层的利益则在不同程度上受损。这样的土地流转方式使"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固化了农村阶层结构。另外从村庄整体来看,大规模土地流转并未增长村庄总体收入和整体福利。由此,对于大规模土地流转,政府部门应该谨言慎行。  相似文献   

6.
申健  王静修 《求实》2005,4(1):85-87
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我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布局分散的村庄格局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村庄集约是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转移过剩劳动力、启动农村生产力的新一轮高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选择,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村庄集约"战略,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巨大系统工程,应该因地制宜,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唐越 《党史文汇》2014,(11):F0002-F0002
正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原为晋西北著名开明士绅、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先生的故居和私家花园。该馆由上下两个院子组成,建筑物主要是石拱窑洞、砖包大门、起脊瓦房等。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地方民居特色。1940年1月晋西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副参谋长滕代远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等人,在岚县史家庄召开了晋西北军政民高干会议,决定成立山西省政府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1941年8  相似文献   

8.
正在衡水市饶阳县崔池村的农村党校课堂上,来自饶阳县委党校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将报告中的方针政策制作成一张张通俗易懂的幻灯片,深入浅出地讲给党员听。这是饶阳县利用"农村党校"宣讲十九大精神的一个缩影。十九大闭幕后,在饶阳县的每一个村庄,197所"农村党校"成为宣讲十九大精神的主阵地。驻村第一书记建起全县第一所"农村党校"北歧河村是饶阳县最北端的一个小村庄,饶阳县第一个"农村党校"就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1942年,正值抗战最为艰难的阶段,许光达请缨到条件艰苦、对敌斗争激烈的晋西北抗日前线。受命于民族危难之际,他率领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军民通过开展统战工作、大生产运动、练兵运动、反"蚕食"斗争,将第二分区建设成为晋西北的模范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的发展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时期,笔者在晋西北革命老根据地宁武、神池、五寨等地搞农村调研。"今后谁来种地?农业现代化靠谁实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这种隐忧来自乡村的现实。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46亿,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一些县农村耕地撂荒越来越严重,最高的撂荒面积达30%,最少的也有20%左右。越来越多的农村,农民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对农业已经完全提不起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对农民这个职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农业的弱势以及过低收益,无法激起他们创业的激情。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导致了如今在乡村务农的,几乎只剩下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留守"队伍。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主义的政策话语对基层政权与村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基层组织为推动村庄较快发展,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实践中发现了土地之于发展的重要性。"富人治村"则顺势而为,成为当前形势下村庄干部选用的主要标准,各地农村也因此呈现出了一种"富人主导型借地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下的乡村治理出现了"富人治村"的不可逆趋势,中低收入阶层被永久排除在村庄权力结构之外;同时这也导致了村庄发展资源的私化与乡村治理"去公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主要做法(一)统一绘制"一张规划图"就是将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统一绘制在一张村庄建设规划图上,实现"两规合一"。将全县612个农村居民点整治类型划分为精品型、提升型、普及型三大类,其中精品型村庄85个、提升型村庄155个、普及型村庄372个,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分步实施。整合两规用地分类、设施配建类型与标准,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分类进行合并归类,实现用地分类相互对应。结  相似文献   

13.
正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机关旧址位于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西。1940年2月,晋西北第八专员公署成立。11月7日,晋西北第八军分区成立。1942年5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成立晋绥分局的通知,8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晋西北第八军分区随之改为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八分区是晋绥根据地的南大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年11月,罗贵波调任晋绥八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八地委书记,第八  相似文献   

14.
<正>高君宇故居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距县城25公里。高君宇故居是高君宇诞生地及16岁以前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以砖窑洞为主,共有房窑70余间,为晋西北农村特有的建筑风格,被当地人称为"高家大院"。除住宅外,还有药店、油坊、粉坊、酿酒等  相似文献   

15.
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 ,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我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布局分散的村庄格局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 ,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村庄集约是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转移过剩劳动力、启动农村生产力的新一轮高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选择 ,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村庄集约”战略 ,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巨大系统工程 ,应该因地制宜 ,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贺关分兵晋西北开创根据地军民团结反围攻收复七县城19:17年11月14日凌晨,一队人马踏着雪路,从神池县义井镇走出。这队人马._上是八路军12O师师长贺龙、参谋长周士第、参谋处长彭绍辉、军法处长黄新远等师司令部人员。此次行军的目标,是向南经五寨、奇岚到岚县县城,同在那里的师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共商在晋西北实行战略展开、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大计。12O师于9月9日渡河进入山西后,先到侯马集中待命。9月I7日,毛泽东发出要12O师转至晋西北管洛山区活动的指示,19日又专电彭德怀:“贺龙部应位于晋西北,处于大同、太原之…  相似文献   

17.
泪洒偏关     
正对山西这片黄土地,我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5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并在贫瘠的晋西北,与日寇血战了整整三个春秋。我的一些同学和老师,许多人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我最敬爱的老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制度是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村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基础。现存的农民与集体、农民与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土地产权得以扩大和强化。随着土地流转和社会流动的加速,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传统村庄的地域边界、人口边界、组织边界和阶层边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建构与土地流动相适应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各地农村社区建设表明,通过合理划定社区规模、组织重构、社工队伍建设、服务下乡等方式,有助于加强现代民主国家的建构和对乡村的有效整合,推动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视域下的"空心村"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地区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使得乡村社会发展陷入一种治理性困境.人力资本空心化,土地抛荒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集体空壳化、科技空心化以及公共服务空心化已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却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利契机.因而以充分保障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益为前提的土地流转,为"空心村"的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20.
冬学前后,农民对地主截然不同的认识,映射出冬学教育之下,晋西北根据地乡村政治意识的形塑。在"亲不亲,阶级分"的表征之下,是中共依托冬学这一特殊载体,对根据地民众思维方式和认知系统的成功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