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湛 《中国保安》2014,(12):32-33
我国民营保安企业总体上正由初始期进入成长期。《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保安服务业进入了法制轨道。国有保安企业脱钩改制,有利于民营保安企业的发展。保安监管部门、保安从业单位、保安从业人员如何面对法制环境下的保安服务市场,民营保安企业如何有序、健康发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吴凤文 《中国保安》2014,(20):60-62
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保安服务市场逐步放开,一大批民营保安企业涌入保安市场。以北京为例,短短几年间,就新成立了100余家民营保安企业。与国有保安企业相比,民营保安企业有着机制灵活、创新潜力大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者美杰 《中国保安》2014,(10):25-27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颁布施行,给民营保安企业以合法身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民营保安企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民营保安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保安企业发腱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探讨,分析影响民营保安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促进民营保安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保安服务业逐渐走向市场化,打破了国有保安企业垄断的局面,由个人及团体出资的民营保安企业进入市场,开始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对国有保安企业来说,有限的客户资源必然会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5.
刘永 《中国保安》2014,(3):64-65
2012年初,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形象,北京和睦家医院拟终止与其合作多年的一家民营保安服务企业,并准备聘国有保安服务企业。获知这一信息后,  相似文献   

6.
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各地新成立的保安企业增多,竞争已经成为我国保安行业的常态。无论是老牌的国有保安企业,还是众多新成立的各类民营保安企业,都越来越多地从业务拓展、人员招录、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品牌塑造等各个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安》2014,(18):3-3
走市场化道路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保安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施行,我国保安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国有保安企业“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民营、外资等资本纷纷将目光投向保安这块“大蛋糕”。一个竞争激烈的保安大市场正在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安》2014,(20):3-3
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施行,保安服务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等不同性质的保安企业与国有保安氽业共舞,主体的多元化导致长期“闭关自守”的市场出现了竞争异常激烈的新景象。伴之而来的.是保安企业亲身体验到的生存压力。部分保安企业选择大打“价格战”,以恶性压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谢利苹 《中国保安》2014,(10):28-30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施行以来,随着保安服务业的经营主体数量及从业人数的逐渐增加,保安服务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这对民营保安企业说,一方面,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另一方面,民营保安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经营压力?新形势下,深入分析和探讨民营保安企业的发展亟需破解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保安队伍的特点,保安员招不来、留不住,留下的却是人在心不在,这样的恶性循环,已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发展了20多年的国有保安服务企业,浙江省杭州市下城保安服务公司的生存基础就是拥有一支几千人的保安队伍,它服务于社会各领域,成为了维护下城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如何在保安市场开放、不少民营或私营保安企业低价渗透竞争的严峻形势下,千方百计地稳定保安队伍,是保安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曾昭俊 《中国保安》2014,(20):68-70
加大宣传提高民营保安的社会地位 我国保安企业30年来的发展,其中很长一段时间是由公安机关组建自管,而今《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出台,实施保安企业改制,管办分离.大量的民营保安企业出现。保安企业性质的改变引起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国内保安服务市场逐步放开,民营资本开始进入保安服务业,自此,国有保安服务公司垄断保安服务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在岳阳、淮安两地,民营保安服务公司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组建。  相似文献   

13.
曾昭俊 《中国保安》2014,(12):26-28
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保安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各地民营保安企业在获得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笔者所在公司的实际出发,对新形势下民营保安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民营保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的繁荣需要多元化市场主体间的竞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保安服务业而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后,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保安服务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这其中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民营保安企业。《条例》施行后,民营保安企业依据《条例》的规定,经过严格的行政审批,昂首踏入了保安服务市场。这种“鲶鱼效应”为保安服务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经过几年的发展,一批民营保安企业崭露头角,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引起了业内外的注目。近日,本刊记者对部分民营保安企业进行了调查采访,分上、中、下三篇刊出,以窥其貌。本期为您推出充满活力的民营保安企业(中)。  相似文献   

15.
市场的繁荣需要多元化市场主体间的竞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保安服务业而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后,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保安服务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这其中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民营保安企业。《条例》施行后,民营保安企业依据《条例》的规定,经过严格的行政审批,昂首踏入了保安服务市场。这种“鲶鱼效应”为保安服务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经过几年的发展。一批民营保安企业崭露头角,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引起了业内外的注目。近日,本刊记者对部分民营保安企业进行了调查采访,分上、中、下三篇刊出,以窥其貌。本期为您推出充满活力的民营保安企业(上)。  相似文献   

16.
芦瑞玲 《中国保安》2012,(16):31-33
转型期的特点与问题中国保安服务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从行政上管办合一、市场上单一国有主体垄断性经营的模式,开始走向管办分离、国有与民营、有限公司等多元主体自由竞争的管理与经营格局,标志着我国保安服务业进入市场经济新的发展时期。这个转型期到来的标志是《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自2010年1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保安服务业开始了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市场开放的实践,国有保安企业也探索性地开始了企业改制工作。正如母体里脱胎出来的婴儿必然带有胚胎的基因一样,新时期的保安服务业也同样遗留着旧时期的深深烙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上讲,有一个新旧更替的转型期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减少新秩序产生的阵痛与不应有的缺憾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保安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吴云龙 《中国保安》2014,(12):29-31
2010年1月1日,《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标志着保安服务业进入了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民营保安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保安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有序竞争和扩展业务,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扬长避短、规模发展以及如何管控风险与品牌创新等等。当前,从民营保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14,(11):28-31
伴随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保安服务市场逐步放开,除国有保安服务企业外,民营等不同所有制的保安服务企业如潮般涌入,保安从业单位数量的增长,导致保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保安服务业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在欣喜于行业走向法制化、市场化的同时,诸如恶性低价竞争、非法用工、挂靠转借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亟需加强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这一方面有赖于保安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后者,即行业自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常用。更显灵活。  相似文献   

19.
问题 国有保安企业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辅警力量,也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治安防范力量。《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施行后,国有保安企业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而国有保安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困境,主要表现在:一、保安行政监管力度失衡。  相似文献   

20.
陈文杰 《中国保安》2014,(20):51-55
当前,我国的各项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福建省泉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开展“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和推动“政府全方位服务,企业全方位创新”活动,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视。本文旨在结合泉州的实际,分析当前保安监管工作在服务民营保安企业发展的不适应性,探索保安监管工作服务民营保安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