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涉及房产买卖、房产抵押贷款的房产委托公证与日俱增,此类公证虽然收费不高,但一旦涉及错证和赔偿,其标的往往是整个房产的金额.笔者在办理房产委托公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容易引起纠纷和错证的陷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交易的快速增长,有关房地产方面的委托公证数量也呈急剧上升趋势,在公证实务中,出现了许多当事人为炒房产而要求申办委托书公证,有的还设定有受托人代为出售房屋,收取房屋转让款的特殊条款,为规范房地产委托公证的办理,防止出现负面影响,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传统业务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各种纠纷和矛盾不断凸现,人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多,但在许多地方,公证却尚未较大规模地介入房地产领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房地产公证业务萎缩的趋势1999年6月.济南市公证处面向社会正式推出了房产公证组合服务。此举引起强烈反响,短时间内即有10家驻济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公证申请。房产公证组合服务作为新事物,需要深入研究和论证,也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它给低迷的济南房地产公证业务带来的希望,却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一、对房产公证组合服务…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司法厅出台6个公证类规范性文件(等5则)重庆市公证协会下发关于加强房产继承公证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公证协会于2008年1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房产继承公证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各公证机构加强房产继承公证工作作出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全市各公证处要高度重视房产继承  相似文献   

5.
王金萍 《法制与社会》2013,(20):167+170
房产所有权人申请办理房产委托公证,其房产委托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因此,房产委托公证又称房产委托书公证。房产所有权人可以采用公证机关制定的标准房产委托书,也可以自行起草房产委托书。本文主要探讨房产委托公证的潜在风险及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6.
房产委托公证的常见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 《中国公证》2007,5(10):43-45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购房置业逐渐成为人们理财方式的一种,各地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随之蓬勃发展。就公证而言,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以代办房产买卖手续为内容的委托书公证数量激增。办理委托书公证,其初衷在于为委托人提供方便,使其脱身于烦琐的房产买卖手续。  相似文献   

7.
一、房产之上存在赠与义务负担的继承公证的实例分析 张某、王某系夫妻关系,二人与李某签订了赠与合同,将共有的一套房产赠与李某并办理了赠与合同公证.此房产尚未办理过户手续,张某突然遇车祸身亡.后王某和李某持公证书到房管部门申请办理产权转移登记,却被告知因张某死亡,无法办理过户手续.王某和李某遂来到公证部门请求帮助.经了解,张某的继承人对赠与事实无异议,并愿意配合办理相关公证手续.  相似文献   

8.
曾照旭  王锋 《人民司法》2012,(12):101-104
【裁判要旨】继承公证不是办理房产继承登记的法定要件,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据申请人提供的证实房产因继承发生所有权转移的证据办理房产继承转移登记并无不当。案号一审:(2011)章行初字第22号二审:(2012)赣行终字第13号  相似文献   

9.
如此声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镔 《中国公证》2008,(12):48-49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发现经常有一些中老年人带子女来公证处申请办理声明书公证.声明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由父母出资购买房产,登记在子女名下,在子女准备登记结婚前,父母要求子女到公证处办理声明书公证,声明子女名下的房产是由父母出资购买,房屋产权归父母所有.对于这样的声明书可以办理公证吗?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月,张某持一份遗嘱公证书来到笔者所在公证处,要求为其办理父亲遗产的继承公证和母亲房产的赠与合同公证.经查,张某的父母于2005年共同订立了一份公证遗嘱,将他们共同拥有的一套单元房指定由他们的二儿子张某继承,同时声明此遗嘱单方不得变更.张某的父亲于2010年去世,母亲一直独居,张某征得母亲同意准备将父母名下的房产出售,让母亲跟自己一起生活,故而申请办理父亲遗产继承公证和母亲房产赠与合同公证.  相似文献   

11.
论公证与房屋登记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房屋登记办法》已于2008年7月1日施行。该办法除了规定境外登记申请人委托他人代为申请时的委托书需要公证和认证外,在登记过程中没有关于公证的规定。这个事实在公证界引起了一定的担忧。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公证的独特作用谈起。就房地产领域而言,要从公证与房屋登记的功能异同对比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2.
汤庆发 《中国公证》2013,(10):46-48
不动产赠与应经公证.这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上本属通例①.我国建设部、司法部于1991年发布的《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司公通字[1991]117号)也做出了同样的规定,其执行十几年并未引起什么争议。但《公证法》出台之后,随着“非法律、行政法规不得设立应当公证事项”之解释.该通知规定的赠与公证就成了众矢之的;赠与公证在《物权法》和《房屋登记办法》中的缺席导致局面愈加窘迫.而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房地产产权产籍和测量委员会组织编制、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与发布的《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则结结实实给了赠与公证当头一棒。该规程规定的“强制性条文”不包括赠与公证.于是相继有地方表示将取消赠与公证。  相似文献   

13.
房屋赠与合同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传统业务,在此类公证事项中,老年人将房产赠与给子女的情形占据了绝大部分。办理公证时,老年人往往要求达到房屋赠与至受赠人名下及自身居住权益同时保障的双重目的。若公证员对赠与人的居住权益关注不够或处理不够妥善,公证办理及房产过户完成后,一旦发生受赠人与赠与人关系恶化,甚至赶撵赠与  相似文献   

14.
吕秀琴 《法制与社会》2013,(25):232-233
办理房产继承公证关系着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办理房产继承公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继承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被继承人生前对所属房产具有合法产权;遗嘱继承、法定继承及遗赠的区别;转继承和代位继承的不同等。  相似文献   

15.
姜杨 《中国公证》2009,(8):55-56
贷款购房已十分普遍,这给公证实践带来了一些新的课题,特别是对夫妻一方婚前贷款所购房产的产权归属及其遗产份额的划分问题,各方观点不一.办理这类遗产的继承权公证应如何确认产权,如何划分遗产份额?  相似文献   

16.
陈刚 《中国公证》2005,(7):35-36
随着外国人在京购房限制的取消,在京购买房产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外国人死亡后,其在京房产的继承公证该如何办理?这不仅涉及到对国际法律冲突规范的理解与应用,还涉及到我国民事财产法律与国外法律在实际应用中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委托相比,涉房地产委托存在属性异化的现象。现实中,一份单方授权的涉房地产委托书基本等同于一份二手房买卖合同加一份房产抵押担保协议,委托公证书也逐渐演化成为了一些人炒房避税、逃避限购政策、高利贷担保的工具,这不但陷委托人于不利的境地,极易引发财产纠纷,也为公证机构、公证员带来了巨大的执业风险。本文拟探讨涉房产委托书(主要是房产中介、担保公司参与下的涉房产委托书,以下为叙述方便,简称委托书)异化情况,并从公证实务角度出发,审视在涉房产委托书发生异化的情况下,公证员在办理公证时应如何审查和告知,以切实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降低公证执业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房产公证业务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掌握原有的有关法律法规基础上,钻研一系列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新的房地产政策。本文拟就近年房地产公证中遇到的新问题,作如下探讨。如何办理房改房继承公证(一)房改房的种类。我国城镇公有住房(下称房改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出售公有住房。出售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第一期在1992年前后,售价以标准价为主:第二期在1998年前后,售价以成本价为主。我国房改政策规定:以标准价购买的房改房,职工只有部分产权,即占…  相似文献   

19.
雷达 《中国公证》2008,(9):39-42
2008年7月,一名持泰国护照的男子(买方)和一名房产中介(卖方代理人)来到深圳市公证处申请办理一件二手房买卖合同公证.公证员核实买卖双方的身份资料后,审查合同文本时发现一个异常的现象.该房产登记价格是132万(与市场价格基本相当),而买卖合同上双方的协议价格是680万,高出实际价格近五倍,且付款方式是一次性付款.如此高的成交价,真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吗?买方不合常理的行为是否有其他目的?公证介入此类房屋买卖合同面临怎样的风险?这些问题显然值得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房产委托公证风险产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与房产有关的委托公证数量大幅攀升.成为公证业务的重要证源和稳定证源。该公证在节省委托当事人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由于房产这类标的物涉及的财产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具有较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当事人为了获取其中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一是提供假产权证、假身份证明、假婚姻证明.安排他人冒名顶替产权所有人等方式骗取公证书;二是受托人与第三人恶意勾结,在委托人不明晰法律权利义务的情况下诱骗委托人授权后.低价、贱价销售房屋,或者私自出售、抵押房屋,一房二卖或者多卖,携款潜逃。这些给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带来巨大经济赔偿风险.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公证机构的形象和信誉。结合实践.笔者认为目前房产委托公证业务存在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