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国后至农村改革前的重大运动之一。而北京郊区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又是近年来在史志工作中没有弄清楚且无法绕开的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从1958年9月,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开始,至1960年底,按照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  相似文献   

2.
罗平汉 《共产党人》2007,(11):50-51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各地农村纷纷建立公共食堂,几亿农民吃起了大锅饭。公共食堂既限制了农民的吃饭自由,又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一段时间,公共食堂却被当做“共产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由农村人民公社化和城市人民公社化两部分构成。城市人民公社与农村人民公社相较有其复杂性,而城市又有"大、中、小"之分和类型的殊异,这使得各城市兴办城市人民公社的路径和内容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历史档案为依据,对1960年代武汉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高潮及其衰落和武汉城市人民公社的规模、结构、弊端等进行初步考察,意在呈现一份"大城市"人民公社化样本,冀以推动城市人民公社化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穷其一生,毛泽东都在努力建立一种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毛泽东在建国后实现理想社会的一次巨大努力,人民公社所建立的各种公共机构如公共食堂等都是为了消灭剥削,人民公社具有毛泽东早年所要建立的新村的影子。换句话说,毛泽东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为了在中国建立一种类似新村的新的理想社会制度,而农村全部公社化的实现则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建立理想社会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它具有不稳定、不统一、低水平和追求绝对平均等特征。大公社绝对平均分配的尝试,从根本上颠覆了社会秩序与动力机制,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次倒退,直接促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并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饥荒的制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建国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和农村改革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农村在农业发展道路上经历过许多重大的变革,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进行了农村改革。对于土地改革,经过历史的检验,认识上没有什么分歧。而对于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人们就有不同的看法。对于这一段变革和近13年农村改革的关系,说法也不一。这是关系党在建国后的历史的一个重大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就教于对党史有研究特别是对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同志。  相似文献   

7.
王健 《世纪桥》2008,(21):26-30
<正>农村公共食堂是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伴随着"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而骤然兴起的"新生事物",是新中国建立后极"左"路线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1949-1989: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与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它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而产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运动的推动广泛普及,走向鼎盛;1979年后随着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瓦解而萎缩解体。  相似文献   

9.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高潮。而在农村,一场以“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为显著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亦风起云涌。对此,农民意见很大。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调查,也觉察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在郑州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专门研究讨论人民公社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等“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队为基础。这些措施有利于纠正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发展观反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首先就要反思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看.它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左”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能很快发动起来.群众的积极性又那么高?从社会思潮的角度说.  相似文献   

11.
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一直是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全都拥至新开办的公共食堂就餐.至是年底,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全国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5亿中国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为这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这年的农村公共食堂是如何兴起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朝阳的振兴发展至关重要。市委高度重视党建的引领、凝聚和推动作用,重点围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和社区三大领域,为实现“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到2010年底,主要经济指标均比2007年翻一翻,圆满完成了三年再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是当时所谓的“新生事物”。1958年8月,伴随着人民公社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公共食堂在农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起来。公共食堂的命运是与如火如茶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伴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食堂也最终宣告结束。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到彻底终结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穷过渡”等特点,都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并由此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徘徊和停滞。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反思人民公社的发生过程及“左”倾思想形成的条件,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推进,仍有一定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子恢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驱。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不久,他就提出了建立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按劳分配、适当照顾的分配制度,实行以包产到户为代表的一系列责任制等改革主张。他的农村改革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是当时所谓的"新生事物".1958年8月,伴随着人民公社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公共食堂在农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起来.公共食堂的命运是与如火如荼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伴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食堂也最终宣告结束.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到彻底终结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之际,毛泽东提出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并亲自发起了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讨论。讨论围绕着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法权的关系、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性质及表现等问题展开。随着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逐渐发觉和纠正,讨论没有深入开展下去。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是毛泽东追求其理想社会的一种方式,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安徽省农村公共食堂的发展过程是全国农村公共食堂发展过程的缩影。本文通过对“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农村公共食堂兴废虏史的详细考察和梳理,从中管窥全国农村公共食堂的总体概貌和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中,基层组织起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在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基层组织旧的权威和功能出现了缺失,同时在发挥新的权威和功能上面临许多困惑。这不仅影响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也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王永华 《党史纵横》2002,(10):33-35
从1958年到1961年,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开展,我国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农村公共食堂是怎样演绎其历史命运的?它为什么能够产生?它为何只存在三年就夭折了?它留给后人的教训是什么?!大办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1年冬,全国掀起了一个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当时片面地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已不适应大办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年2月,党中央在成都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各地据此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