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不问姓“社”姓“资”吗?周仁近年来,不断有人发表文章,著书立说,把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称作是第二次思想解放,说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破除姓‘社’姓‘资’”。在他们笔下,小平同志似乎是不问姓“社”姓“资”的,而且是反对问姓“社...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姓“社”、姓“资”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是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推动改  相似文献   

3.
关于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作了精辟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我国理论界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现将这些认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这段谈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思想解放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措施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标准的提出,消除了顾虑,排除了干扰,解放了思想,端正了方向,使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三个有利”标准这一思想武器的作用,必须对它有个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自从十年前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起,姓“社”还是姓“资”就成了热门话题。十年来,差不多每有一项改革措施出台,一桩新事物涌现,或者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人们总要姓“社”姓“资”地改论一番。说来也怪,我们这个国家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绝大多数人对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认真学习和正确把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对于促进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客  相似文献   

9.
“姓什么”的纠葛虞丹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一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要不要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于是,人们在经济政策上常常发生“姓什么”的争执。记得1920年1月,列宁提出租让制时,曾经引起一场“姓什么”的纠葛。租让制是利用外...  相似文献   

10.
一、有些东西,原认为姓“资”,其实它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姓“中”。 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中,有许多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特别是与生产力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有着必然联系的那些物质和精神的文明成果,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些文明成果决非是那个阶级的专有,更不具有阶级性。与现代大工业相联系的一些经济手段和管理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果,我们不应该乱贴阶级标签,不应将“发明权”和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4):83-83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左”的东西就抬头了.1990年2月22日,北京某大报发表一篇很有来头颇具权威性的长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相似文献   

12.
“土气”辨     
日前,在《北京日报》杂文专栏上读到资深杂文大家高扬同志《喜读三篇短文章》(三篇短文均登于199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专栏),其中一篇与“土气”有关,读来心生联想,也想就“土气”问题说上几句。该文题为《地毯与地坝》,写的是“某乡农民有事去找乡长,都习惯地站在办公室门外与乡长谈话。何故?脚上有泥的农民自爱、知趣,怕进去会弄脏了地毯。乡长大人的办公室不姓‘乡’,不姓‘土’,而姓‘香’,姓‘洋’;桌是老  相似文献   

13.
从“两个凡是”到姓“资”姓“社”———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黄铸哲学革命往往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恩格斯讲到18世纪的法国革命和19世纪的德国革命时说:“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不仅18世纪的法国唯...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0日和22日,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第6期厅干班学员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座谈。座谈会由副教育长张松业同志主持,进修部、政治教研室、科技教研室、《湖湘论坛》编辑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和教研人员应邀参加了座谈。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畅谈了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的体会。这里特选刊部分座谈会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十五大精神──兼议“冲破姓‘公’姓‘私’”说薄澜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有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但如果把这归结为冲破姓“公”姓“私”的障碍,则...  相似文献   

16.
经过“辩”才能“证”艾农最近研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同早已出版的邓小平著作联系起来思索、领会,获益良多。《年谱》记载,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两位负责人谈话,指出:“毛主席讲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新年伊始,《交锋》一书的两位作者,又抛出了《交锋》的续集,名日:《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该书说,它的主题是:“一个中国,多种声音。”我们且拿《呼喊》一书的“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来剖析一下吧!所谓“主流的声音”。这里讲了邓小平理论,但是却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至于作者宣扬的不问姓“社”姓“资”,不问姓“公”姓“私”,更是把邓小平理论糟蹋得不成样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最后一篇文章,其内容和重大意义众所周知。《要点》不是全部,邓小平从1992年1月17日到2月21日。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南方考察过程中,尚有若干重要谈话内容未被收录到《要点》之中。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根据《邓小平年谱》,将邓小平南方谈话未被整理到《要点》中的“要点”整理出来,希望能为大家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邓小平理论,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9.
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考察时,就当前的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意见。他谈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三个有利于”体现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有利于”体现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董德刚(本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