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体制是在对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政党体制的模仿中逐渐形成的。国际形势、政治思潮以及西方民主化压力等外部因素,不可避免地对各国政党体制发展演变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错综复杂的国情、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以及不成熟的法律法规等内在因素,则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政党体制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2.
在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政党是主要的政治力量.民族主义政党晚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大多以民族主义为旗帜,以寻求民族独立解放、民族发展富强为宗旨目标.民族主义政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与西方国家近现代政党有很大不同,即使在民族主义政党之间,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也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3.
选举制度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不少国家政党都朝着"选举党"方向演进的环境下,选举对于政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在趋于增大。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4.
政党的起源及功能作用不同是中国政党与西方政党最根本的区别。当前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和政党之间关系三个方面。特定的政党与国家关系决定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首要功能是政治稳定功能;在政党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则表现为动员、影响和塑造社会的功能;在政党关系上,则发挥着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和巩固、完善多党合作的政党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1989年至今,中东欧国家经过十多年的政治、经济转轨,以多党议会民主制为特征的政党制度已初步确立.但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相比仍有较大差异,作为中东欧政党格局重要构成力量的左翼政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欧洲一体化对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制度经历了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转型进程,在此变迁过程中,以欧盟接纳中东欧国家入盟为主线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欧洲一体化影响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轨迹是曲折的,从中东欧国家多党制初现时欧共体谨慎观望,到欧盟开始在幕后对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进行合法化整合,再到欧盟通过入盟谈判主动型塑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制度,直至目前欧盟对已入盟和未入盟的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的影响出现两种不同向度。欧洲一体化对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转型的影响是依靠欧盟接纳中东欧国家入盟为杠杆实现的,其在各国的实现路径具有极强的相似性。欧盟在接纳中东欧国家入盟过程中主动提出的诸多制度性要求和安排是对这种影响的产生起到核心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少数民族政党发展迅速,它们积极参与政治、表达诉求,而参加议会选举是其参与政治并力图影响政府政策的重要渠道之一.经过约30年的发展,中东欧少数民族政党出现了分化,有的发展稳定,通过议会选举进入议会;有的长期无法迈过议会当选门槛;还有的则由于缺乏支持者而融入其他政党或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已有研究对中东欧少数民族政党兴衰原因的解释侧重于国家的选举制度、当选门槛、少数民族的聚集程度、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等,但这些解释仅仅揭示了少数民族政党兴衰成败的外因.事实上,少数民族政党的目标、意识形态、组织力量等自身因素也对其兴衰成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外高加索三国独立后,三国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处境艰难,发展缓慢.一些社会主义政党坚持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传统,成为执政当局的反对党,遭受政治挤压.而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任务有社会民主党化的趋势,主张市场经济、混合所有制、多元民主政治,建立西方式民主和法制国家.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受民族、领土争端问题的长期困扰,"强总统、弱政党"的政治格局、"颜色革命"以及俄美土伊(朗)多种国际力量在外高加索地区的角逐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外高加索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多年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演变日趋复杂,呈现出政治力量碎片化、"右强左弱"、素人强人受捧、思想交锋加剧、政党博弈混乱等阶段性特征。全球经济整体疲软、社会问题矛盾加剧、西方民主深陷困境、传统政党功能弱化以及国家政治干预增强等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产生上述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展望未来,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与政党发展的困境可以预期,新老政党力量此消彼长难以避免,能否妥善处理保守与创新、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直接决定其政党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主要体现为:长期共存把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从一种策略需要发展为一种战略需求;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参政党概念的提出确定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定位;无党派人士群体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机构成;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11.
西方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之间存在着一个互动的过程:政党组织是政党认同的制度性资源,拥有健全有效、组织严密、动员有力的组织既是政党组织制度化的结果,也是政党争取认同的有效手段;而政党认同也是政党组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西方政党组织的嬗变折射出政党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党认同总体发展的曲线.  相似文献   

12.
Party charis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廉德瑰 《当代世界》2010,(10):34-36
2010年9月14日,日本民主党党首选举大战落幕。菅直人以721分大幅领先小泽一郎的491分,成功连任民主党党首,继续担任日本首相。菅直人连任民主党党首既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所谓出人意料,是因为在选举投票一周以前,人们对选情的分析还是以小泽作为民主党内最大集团的实力为基础的,但是,临近投票时,得到民意支持的菅直人便逐渐胜券在握了;  相似文献   

14.
现代政党治理刍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党治理是政党改革自身及其领导方式 ,以适应新环境和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政党治理应遵循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结合、高效与责任相结合、参与与公开相结合等原则 ,从而为我们党改革、完善自身领导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越南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从2006年4月18日至25日在河内首都召开。会议通过第九届越共中央委员会提交大会的政治报告,2006—2010年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方向的报告,党建工作报告,通过已补充、修改的越南共产党章全文。本文主要论述越共党章补充和修改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民党自成立后一直把持日本执政地位,并一度被称为"万年执政党".这种由自民党一直把持政权的体制被称为"一党优位制".在自民党领导下,日本创造了"日本模式",国力空前强大,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派阀纷争、金权政治、腐败、一党独大等,使日本国民丧失了对自民党的信任.1993年自民党在大选中失败,标志着日本政党体制由"一党优位制"向多党竞争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8.
Edward D. Cohn 《欧亚研究》2013,65(10):1912-1930
During the late Stalin era, many of the USSR's local party control officials and prosecutors entered into a protracted conflict over who had the right to judge the conduct of communists; prosecutors charged that party committees were shielding communists from prosecution, while control officials claimed that party organs were deferring to prosecutors and abandoning their traditional oversight role. This article will argue that although some party committees were interfering in the courts, the dominant story of party–procuracy relations under post-war Stalinism involved the disengagement of party organs from the oversight of administrative wrongdoing, with long-last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Soviet regime's attitude toward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donesia presents an extremely rare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case: the constitutional reforms and the transition to full presidentialism have effected a presidentializ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that is largely in line with the change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of Samuels and Shugart [2010. Presidents, parties and prime ministers: How separation of powers affects party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u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specially the rise of the new president and his difficult relationship with his own party are testimony to this. But a closer look reveals that the model has to be adapted to Indonesian politics. Presidents have tools to forge grand coalitions and to overcome the dualism to an extent. The size and history of political parties as well as wider socio-economic changes, that is an increasing oligarchiza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 have to be considered. Moreover, highly personalized vehicle parties serving the interests of a presidential candidate have emerged. It follows that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incentives combined have produced a party system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party 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