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同龄的孩子里,我不算是笨的,有些小聪明,大人们都叫我“机灵鬼”。可我的机灵劲儿都用在什么地方呀?出鬼点子,作弄人;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捅别的同学一下去逗乐;放学了,我第一个窜出教室,还庆幸由于自己的机灵劲不至于去和别人一起挤着下楼;学习时,不怎么用功,认为靠小聪明不刻苦也能考个及格。但看了《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小兵张嘎》等优秀影片后,我倒真佩服那些机灵英勇的“小革命”。潘东子多机灵!他为了把盐送给山上的游击队,在敌人严加盘查的情况下,不顾寒冷,毅然把盐水浇在棉衣里,让棉衣炮浸盐水…  相似文献   

2.
中宣部、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和文化部,最近联合发出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是非常正确的、及时的和十分必要的。开展用优秀影视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就一代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的重大举措。我校也利用这种形象化的教育形式,积极组织学生观看了《烈火金钢》等一些影视片。观后,组织初三年级学生围绕着中学生中存在的“追星族”倾向、爱国主义思想淡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对照优秀影片中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情绪…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村里人干活时都还在肩挑、手提时,小张竟然开上了手扶拖拉机。 大家都羡慕地说:“有了这个铁家伙,干起活来多轻松呀!”谁知他竟然一脸愁苦的表情,说:“轻松什么呀,我正烦着呢!”人们不解地问:“你还烦呀?那我们还活不活啦?”小张说:“你没看到城里停满了小货车吗?我正在为购买小货车还差钱而烦着呢。”  相似文献   

4.
幽默与漫画     
徐鹏飞《权威》曹开翔《听说局长家的小狗病了》 只有一个警察 一个孩子跟着父亲回家,在路上孩子问:“爸爸,‘醉’是什么意思?”父亲说:“你看,那里站着两个警察,如果我把两个警察看成4个,那我就是醉了。”“可是,爸爸,”孩子说,“那里只有一个警察呀。” 公 仆 主任妻:“每次开会后,你总要住医院。虽然宴席是公家出钱,可身体是咱们自己的啊!” 主任:“我是人民公仆,身体也是公家的。何况医药费也是公家出的嘛!” 儿 子 送 礼 儿子:“爸爸,给我买作业本去。”爸爸:“今天没工夫。” 不多一会儿,儿子从酒柜里拿出一瓶…  相似文献   

5.
退休多年,开玩笑时爱引用“已诉征求贫到骨”的杜工部名句,但是偶尔,还是会乘乘出租车或搭上阔朋友的车。逢到这样的时刻,问或会听到抱怨:“你看那些路人,一点也不懂规矩,过马路东张西望慢吞吞。我开得这么快,还得刹车让他呀?”  相似文献   

6.
想起了父亲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伴我度过了这个炎炎夏日的多个夜晚。说实话,五种类型的唱法一场场赛下来,没有记住多少歌曲和歌手,唯一让我动情的是民族唱法选手刘和刚和他演唱的一曲《父亲》,让我记住了他和《父亲》这首歌,他也将这首参赛歌曲作为了决赛歌曲,压了历时三个月“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大轴,最终获得了民族唱法金奖。一句“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的歌词。让我想起了自己只能来世再见的老父亲.一任泪水滚滚……  相似文献   

7.
马振邦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武坛奇才,被中国武术协会列入“武林百杰”、“武术名家”,是武打片《武当》、《大刀王五》、《岳飞》等10多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武打总设计和剧中人物的扮演者。由于都是回回民族,特别是我同马振邦的师傅王青山(本刊1997年第6期以《...  相似文献   

8.
片警老黄     
几年前我警校毕业分配到一个偏僻的派出所工作,片警老黄就成了我的老师。老黄40多岁,看上去却像个半截老头,头发灰白,皮肤黝黑,说话慢吞吞的,衣着也不讲究。说真的,到这个偏僻的派出所工作我就很有情绪了,没想到还碰上了个老黄。我们管辖的这个片不算小,12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我跟着老黄足足跑了一个多月,才把那些村走访了一遍。老黄说先让你简单地熟悉一下情况,以后再让你慢慢地摸底。我心里这个气呀,这还叫简单?你认为这是耙地呀。我看你也只能当个片长,要当了局长还不把你累死?不过有一点还是对老黄蛮佩服的,那就…  相似文献   

9.
我要讴歌     
我爱唱歌,特别爱唱影视歌曲。什么《少林寺》、《新白娘子传奇》、《京城四少》、《戏说乾隆》等插曲,连动画片《少林小子》、《花仙子》、《铁臂阿童木》的插曲都唱得熟极了。可是,自从看了几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片后,我不但爱看这些影片,被影片中英勇战斗的王成、江姐、潘冬子等英雄人物吸引、感动,而且特别爱唱那些鼓舞人心的歌曲。听!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主题歌《英雄赞歌》:“一声吼叫炮声隆,一道电光裂长空,晴天霹雳敲金鼓,大海杨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因为这,很多人打击过我,赵宝刚就曾相当直接地对我说‘你长得太难看了’。虽然备受打击,但是我从来没觉得我的长相对我的演艺事业有局限,我很清醒地知道演员的形象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是你的才华和演技。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变了,越来越多的小姑娘喜欢我了,我想我也能挤进偶像派行列了。”从《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征服》,到《半路夫妻》、《刀锋1937》、《大工匠》、《潜伏》,孙红雷走了一条由坏变好、由鲁莽硬汉到斗智斗勇的特工人员的戏路。  相似文献   

11.
展示陈祖芬     
“六一”前夕,陈祖芬把她新近出版的《童话展示柜》送给了我。书不厚,又图文并茂,我立马读了起来。读着她越来越少儿化的文字,看着那些摆出各种姿态逗你玩儿的小仙女、小公主、小天使、猪八戒、兔儿爷、米老鼠等诸多小精灵,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真是少有的精彩阅读,少有的狂喜阅读。读完重看书名,我觉得书名叫《展示陈祖芬》或许更恰当。  相似文献   

12.
“今晚干嘛?”“看电视,还能干嘛?”“要不到我家打麻将?三缺一!”“行,吃了晚饭就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云南省嵩明县青年李秀辉却与书无缘——家里没什么书籍,也没有报纸,偶尔有两本《女友》、《知音》、《打工妹》、《故事会》之类的通俗读物。以上对话发生在读书日当天下午,李秀辉准备吃完晚饭就直奔朋友家里打麻将。“反正输赢也就那么几个钱,这回你赢下回我赢。不然还能干吗?没其他活动可以消遣啊!”  相似文献   

13.
开心乐园     
山姆为朋友保尔演奏钢琴。“我弹得怎么样?”山姆问道。“你应该上收音机里弹奏。”保尔答道。“你是说我弹得有那么好吗?”“不是。”保尔说,“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在收音机里,我就可以把它关掉。”把它关掉蜈蚣先生向蚯蚓小姐求爱,不料后者却犹豫不决。蜈蚣:“你看你胖得一点儿体形都没有,还挑三拣四呀!”蚯蚓小姐:“……我不会做家务。”蜈蚣:“婚后什么活儿也不用你干,你看,我这100多条腿,勤快着呢!”蚯蚓小姐:“问题也在于此,我妈说,姑娘总得给恋人织条毛裤才好!”难题父亲把五岁的儿子抱在膝上,全神贯注地观看篮球赛。孩子看到运动员们…  相似文献   

14.
书,既要泛读,又要精读。这要看个人爱好,也要看什么书和什么人读。我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也佩服学究们把历史事件“研磨”成粉末,再“还原”,我还享受央视名嘴信手拈来的各种典故,还有法国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对“高老头”入木三分的刻划,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月号的《中国残疾人》杂志“理事长沙龙”专栏,有一篇《轮椅上的“侠客行”》,其中,“侠客”刘峥伟先生的“短语”:“别人看咱低低的,咱看自己高高的;别人看咱高高的,咱看自己低低的”,引起过我的强烈共鸣,而且至今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北京观察》2015,(4):53-55
“许多人毕生追名逐利,把名利看得比性命还重,到头来才发现,原来那些东西也没那么重要。我常想我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但是终有一天,我自己也要走入这个轮回,也许我们本就不该在意那么多,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7.
生不逢时     
我很长时间都在做着同一个梦,我管我爸叫“阿玛”,管我妈叫“额娘”,别人称呼我为“格格”,下人们说话不敢正眼看我,还得使劲掸袖口或者挥舞着绣花的真丝小手绢。多风光呀,美得我在床上直踹我“额娘”,还一个劲说:“快跪安吧。”  相似文献   

18.
“妈,快开门,我回来啦!妈,你看。”何冬放下书包,从书包中取出一只精致的长方形盒子,炫耀地送到妈妈的眼前。“巧克力?我的小祖宗,你哪有钱买这么一大盒巧克力?”“同学送的。”何冬骄傲地一扬头。“好了,好了,先放在这儿,你快去做作业。”玉琴催促儿子。刘玉琴望着桌上的巧克力,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儿子是班级的班长,学生为了讨好巴结他,常送一些糖果呀、玩具呀,甚至还有送笔记本、钢笔的。社会上的请客送礼风已刮到了校园。世道也就是这样,何冬爸爸辛辛苦苦工作十几年,仍然是个不上品的办事员,还不是因为不会拍拍…  相似文献   

19.
5年来,在我办公室案头上经常摆放着一摞《人大建设》杂志,它像良师益友一样,指导着我不断前进。1995年,我由乡党委副书记改任乡人大主席。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人大工作不过是摆摆形式、走走过场的“应景文章“。我也曾想:自己从一线到二线,应付几年就退休。接手后,我在人大办公室资料柜里搬出了从1992年以来收存的《人大建设》杂志,准备翻阅翻阅,以便能说点行话,应付一下场面。谁知打开一本一看,立即就被吸引住了。我接连看了一篇又一篇,读了一本又一本,不几天的功夫就把几十本刊物阅了一遍,有的文章甚至读了几遍。《人大建设》像  相似文献   

20.
老姜戒酒     
常言道:“戒烟容易,戒酒推”,老姜——这位“宁肯缺一顿饭,也不肯少一口酒”并时常张扬“我与酒有不解之缘”的人,居然始料不及地戒了酒,这实在令周围的人惊诧,成为小小海岛上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老姜何许人也?他是县冷藏加工厂的大库保管员,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平日酒杯不离手,加上脾气倔犟,爱叫真儿,人送外号“老犟”。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说要去考公务员,老姜听罢,呷了一口酒,慢条斯理地说:“唉,算了吧,我看这考试只不过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这样的‘好事’,还不够拉关系、走后门那些人的,能临到咱门下?”老姜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