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徐忠全 《中国保安》2012,(15):52-52
离开学校已经好多年了,这么多年没有认认真真地看完一本书。前段时间,女儿的学校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买黄蓓佳的长篇儿童小说——《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闲暇之余我也捧起书来阅读一下,谁知看过以后就爱不释手,被书中小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动。  相似文献   

2.
联系我们     
《人民公安》2013,(17):4-4
关于纸媒与阅读的回声 翻开《人民公安》第15期的卷首语,徐翼主编的《纸质出版物的生命力》一文意味深长。再往后.看完一篇筛关于文化、阅读和书心的文章.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昧瓶,各种滋味一起涌了上来。  相似文献   

3.
峥嵘复旦     
原上海市闸北区妇联主任、离休干部薛韫秀从80岁时开始,写出了40余万字的《我的情怀》一书,最近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曾在上海从事过地下学运工作的乔石、李岚清及钱李仁、朱良等同志为该书出版题词或撰联致词。楚图南先生的大儿子、著名学者楚庄为该书撰写序言《弘扬忠良文化树立科学精神》。《我的情怀》一书分三个部分,上篇为《永远的亲情——我家的故事》,描述了作者的父母亲和她七住兄长姐弟解放前投身革命后,走过的正直而艰辛的人生路程;中篇为《永远的爱情——汉煌和我的故事》,描写了她和她的爱人、曾任复旦大学地下党负责人李汉煌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别的历程:下篇为《永远的社会情怀——我的人生故事》,描述了作者本人一生走过的路程。此书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现摘登个别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古月 《研究与交流》2005,(6):24-24,28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人对田园生活的写照。而当我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似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桃花源般一尘不染。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相似文献   

5.
深深海峡情     
在我的旧文件夹中,有一份珍藏30年的《中国新闻》,其中《故乡的怀念》一文是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时我在江苏无锡市各界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稿改写而成,后来被中新社收入《海峡有限情无限》一书。文中那寄托着绵延多少岁月思念之情的语句——“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那么远,因为与她来往断绝,音讯不通已30年;  相似文献   

6.
很喜欢周国平在他的书《宝贝,宝贝》中这样的一段文字-成为人父人母,是人生中的~段无比美妙的时光。最初的日子里,我守着摇篮,端详着沉睡中的婴儿圣洁的小脸蛋,心中充满神秘之感。这个不久前还无迹可寻的小生命,现在突然出现在了我的屋宇里,她究竟来自何方?单凭自己的力量,我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父亲,我必定是蒙受了一个侥幸得近乎非分的恩宠……除了天使和幼兽,婴儿又是“人之初”。  相似文献   

7.
赵玫 《天津人大》2011,(7):42-43
关于杜拉斯,我已经说过很多了。我无法讲述我对杜拉斯的迷恋。这迷恋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近乎赌瘾一般的。杜拉斯就是那枝罂粟,开在遥远的法兰西,远远近近地诱惑着你。我曾将她的《琴声如诉》、《痛苦》、《情人》以至于《广岛之恋》、《物质生活》反复阅读,是那种无限愉悦的阅读。已经不是单单的爱不释手,简直就是迷狂。  相似文献   

8.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能改变人的形象”,“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这里所提到的伦理和逻辑都属于哲学,我觉得读哲学书不仅使人庄严和深刻,更重要的还在于:哲学使人深刻。小学时,我凭借《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读懂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给了我无限乐趣。上初中后,我读书的视野不断扩大。从文学作品开始转向读评论文章、理论文章,尤其是受父亲的影响,我开始阅读哲学书籍,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黄佳渝 《人权》2005,(1):60-60
我是从第一期就开始阅读《人权》的,那时还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在图书馆里很偶然地遇到了她.从此就与她成了朋友——对每期的内容很用心地看.到现在还保存着创刊号。  相似文献   

10.
幸福 《观察与思考》2008,(3):108-108
前不久,我和女儿在北京的一家小书店买了一本韩国女作家写的书,名叫《女人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当时我是冲着排行榜位居第二买下这本的。女儿说,“妈,你都早过了二十几岁,书就给我看吧。”还诡秘地冲我一笑。  相似文献   

11.
宋放 《中国妇运》2002,(5):17-17
在儿时的记忆中,康克清这个名字好似一个童话中的人物;在我上学读书时,她出现在我所读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故事书中;真正地了解和认识康大姐,是在我大学毕业,来到妇联工作以后。当时,我被分配在儿童部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我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儿童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其中《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论儿童少年与儿童少年工作》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  相似文献   

12.
走近委员     
《江苏政协》2016,(4):57
正徐雁,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民革江苏省委监督委员会主任,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江苏南社研究会会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著有《秋禾书话》《藏书与读书》《纸老,书未黄》《旧书陈香》《书来话多》《书来话长》《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南京的书香》等20多种书名中都有一个"读"或"书"字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月刊》终于到了。当我轻轻摩挲着散发着浓浓油墨味的《公安月刊》时,一股暖流涌过心间。是她,伴随着我从一个不请世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公安战士。认识她是通过父亲的介绍。那时我正上小学,父亲是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每月,当腋下夹着崭新的《公安月刊》的父亲回到家中时,我总是扑过去,从父亲的怀中夺过她,然后趴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一字一句地读,惹得洗脸的父亲呵呵直笑。这时,母亲端着盛好的饭菜,从里屋走出来看了一眼父亲,回头笑着对我说:“今天吃《公安月刊》夹鸡蛋了。”这时候,《公安月刊》已在我的心中播下了…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从部队退伍以后,我就走上保安的工作岗位,刚开始的时候,总有些沉不下心来,一心想干大事业,而不愿意呆在这样无滋无味的工作岗位上。是《中国保安》帮助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刚刚拿到《中国保安》时,我对她没有特别的感情,当翻开杂志阅读了几个栏目后,我就由衷地喜欢上了她。特别是这次增版以后,《中国保安》的栏目多了,而且内容丰富、新颖。“情感驿站”栏目,情真意切;“法制经纬”栏目,让人了解更多知识;特别是“一线写真”栏目,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认识到保安工作的重要性,我开始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历经60年风雨,拥有了与时代同行、与妇女同步发展的60载辉煌成就。60年如一日,《中国妇运》沉淀积累记录了一个甲子的妇女事业。她大处有党政领导关心妇女事业,有妇联辛苦镌刻的座座丰碑;小处有妇联人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有各级妇联人工作的真实写照,同时她也是一部妇女事业经验总结启示录、大事记。对于我而言,她则是悉心指导的良师、知心陪伴的益友,我在妇联岗位上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她的点播教诲,也因为有她,使我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不知不觉之中认识了妇联工作、认知了妇女事业、深入社会这个大学堂,逐步成为一名妇女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虽然“书话”是很晚才有的名目,但上溯到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就觉得似乎很早了!若说较晚的话,抑或可以20世纪周作人的《药堂语录》、《书房一角》,乃至后人编进《知堂书话》的一些“书话”大家而论。若以我的见识,则可谓《求书日录》、《劫中得书记》、《劫中得书续记》等诸文,系以非常之笔,记非常之事矣!另则,郑振铎、唐驶、黄裳等虽然皆是书记比读书记写得好之范例。然而,在我以为的唐文之中和、黄文之恬淡、郑文之稍显激越之中,我倒更看重的是黄裳“书话”之“精刻”、之“恬淡”。  相似文献   

17.
从1978年读研究生算起,我接触、关注、研究科学哲学已有三十个年头。文章和著作没少撰写,译文和译著没少适译,阅读的科学哲学书籍当然不会太少。但是,像手头这样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语句流畅的《科学哲学》书,我着实是第一次谋面。  相似文献   

18.
万顷波涛拥抱着湄洲湾肖厝港。她以水深、港阔、避风、不冻、不淤而被誉为“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良港。伴随着潮起潮落、斗转星移,多少代人盼望将她开发,用于富国裕民。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还把对这里的开发,列入《建国方略》之中。  相似文献   

19.
著名报告文学家陈祖芬的新著《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开心》,是专门写大连市市长薄熙来的。文前题记用了薄市长一句通俗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83岁了,眼力不济,除了读报,书已很少看,但人大机关赠送的《解放战争》,尽管长达1400多页,还是引起我的兴趣,因为我对那段历史有感情。由于书里的字小,为了看清内容,白天,我坐在阳光明亮的一角,一字一句辨读,夜晚,在灯下举着放大镜看,仍然吃力。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