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明 《前线》2013,(10):86-86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主题歌唱的这句词,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里的“出手”作行动解。而“甩手”常指把事情或别人扔下不管,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有“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之语,里面的“甩手”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2.
正在古代,"作家"一词的字面意思:作,为也;作家,即治家、理家,管理家务。这个词最早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所引东晋习凿齿《襄阳记》一书。杨颙担任诸葛亮的主簿,主管各种文书,但是诸葛亮却事必躬亲,总是亲自校验簿书。杨颙于是劝谏道":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有句成语——定分止争,出自《管子·七臣七主》中"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一语。这句成语中所说的"分",并不是指分歧,而是指名分。意思是通过法律确定名分以平息纷争。如果用"定分止争"来概括刚刚颁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基本功能,应当是比较贴切的。现实呼唤"统一登记"《不动产登记条例草案(专家意见稿)》的起草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4.
管淑珍 《党课》2013,(10):110-111
《说文解字》上讲,“达”的意思是“行不相遇也”。行,《尔雅》上讲:“行,道也。”在甲骨文中,行字写作十字路口的样子,而“行不相遇”是畅通无阻之意。  相似文献   

5.
“官论”     
何为“官”?《辞海》以会意解之——“甲骨文字形,从‘一’(midn),以一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说文解字》日:“官,吏事君也”。可见,在古代,“官”是侍奉君王、皇帝一类人的统称。不过,它的引申义颇多,其中有官府、官吏。官府指藏有朝廷权印的军政要地,官吏指拥有权力的军政要员、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吕坤《呻吟语》中有一段话说得好:"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心要像  相似文献   

7.
《党风建设》2000,(6):16-16
一、名着是读者量多的。它们不是一两年内最畅销的。而是经久不衰的,比如《飘》、莎士比亚作品或《唐&#183;吉诃德》。因而一本好书不一定是它那个时代最走俏的,它需要时间来汇集最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正>"德"者"得"也。这是《礼记》中的一句名言,其含义是有德之人也就有所得,这里的"得"当然不是指得到金银财宝,而是指得到做人的尊严,得到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的对象有所不同。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0.
羊年到来的时候,人们经常用"三羊开泰"这句吉利话相互祝福。"三羊开泰"中的"羊"字其实是借"阳"的谐音。正确的应该写成"三阳开泰",最早出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大概意思是指"冬去春来之意"。"三阳"意为春天开始,表示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而"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阳交泰",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  相似文献   

11.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慎”,谨也,是小心、当心的意思。《人民论坛》曾做过一次调查,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所谓高风险职业是指危险系数较其他职业高,事故发生率较高,财产损失较大,短时间难以恢复或无法恢复。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有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笼统表述——"有关规定",《条例》中共出现29次。那么,"有关规定"指的是什么?中央纪委法规室主任马森述在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采访时进行了说明:"这29处‘有关规定',主要是指现行的党内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比如《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证券投资行为若干规定》《关于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组织的通知》;再比如,《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关  相似文献   

14.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0):78-78
毛泽东从韶山读私塾时起,就读了《论语》,也读了《孟子》。他从小就熟悉《孟子》的思想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内容的重视事物特殊性的观点,重视区别不为与有为、不为与不能的观点。《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许行主张"市价不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批评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2014,(8):1-1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诗句。前不久,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兆前在《山西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要从政治立场政治纪律的高度看待山西反腐败斗争》中,也引用了杜荀鹤这首诗中的句子。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有“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的警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所说的"一般所有制"不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而是指以往社会更替中一种形式的私有制代替另一种形式的私有制这种"一般"特征。《资本论》所说的"个人所有制"不是指私有制,而是指公有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私有财产"概念只是指依靠其占有他人劳动的个人财产,而不包括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财产,不能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耿文的实质是为现实生活中把"社会主义改革"歪曲为"社会主义改制"做辩护。  相似文献   

17.
白欢龙 《党课》2007,(1):106-107
当今的歌曲写作,大都是先有歌词后有旋律的。先有旋律后填歌词的情况比较少。不过,这后一种方法也曾写出过一些好歌。比如:《长江之歌》、《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以厦词作家阎肃依照小提琴协奏曲《梁褂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化蝶》等。近几年,不少歌词作家为一些流行的民乐曲填写了歌词,如此一来,我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花好月圆》、《步步高》、《彩云追月》等,当初只能作为乐曲欣赏,如今也可以作为歌曲演唱了,甚至二胡曲《江河水》也配上歌词,成为一首如泣如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8.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19.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6,(8):54-54
刘向是西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官至散骑谏大夫、光禄大夫,终至中垒校尉,著有《说苑》、《列女传》、《洪范》等著作。刘向为官之时,正值外戚专权、朝政腐败,因此他在奏疏和著作中一再强调从政应分清公私。他在《说苑&#183;至公篇》中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意谓做人能够不偏私情,不结朋党,正道就又广又远。同篇中又说:“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意思是官吏为国家办理政务时,不应该借此去谋私利,应做到公私有别。在同书《君道篇》中,刘向又强调:为人立身行事要正直无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吴运铎在全国乃至世界,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当时,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一批革命回忆录,比如《把一切献给党》、《我的一家》、《赵一曼》、《方志敏战斗一生》等书籍,曾畅销过几百万、近千万册,影响了一代人。那时,《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吴运铎,与方志敏、赵一曼、欧阳梅生齐名,知名度很高,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