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题目中的量词让我费思量,用“座”、“所”太大,因为毕竟不是学校或学院;用“家”、“间”又嫌小,因为在我心目中,一沙一世界,东京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实在值得大书特书,于是只好用“个”。我不知道东京有没有专设的中文学校,像专供外国人学日语而设的日语学校那样,专供日本人学中文;也不知道若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只学语言而不习文字;只知道东京倒是不乏“书道”学校,那是只教汉字书法而不教汉语的。使我感兴趣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则是名副其实以教学“中国语”为主——说我对这个“教室”感兴趣,不如说我对创办和维持这…  相似文献   

2.
在这隆重的开学典礼上,我想就“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一话题,与你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现在都在讲“顶层设计”。但我个人认为,有些同志所讲的“顶层”往往还不到顶层,是二、三层甚至四、五层以下的设计。而“人为什么而活着”这可能是值得每一个人从小到老整整思索一生的顶层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到一校听课,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全都用“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结论是”等作为发言开头,随后才说出自己的见解,口气之坚决,表情之自信,好像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开“大专辩论会”。这一独特的回答问题的形式,令听课者耳目一新。事后才知,该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独创能力,要求学生务必用“我认为”等出自真心、而不雷同他人的发言开头,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互相争辩。我不禁为该校教师的这一做法拍案叫好。是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是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的,而…  相似文献   

4.
纳税遐思     
我少儿时生活在“广阔天地”,那时十分羡慕城里“吃公家饭”的人。1977年恢复高考我是首批考上的,当时很为自己跳出了“农门”,吃上了不虞生老病死的“国家俸禄”而欣喜。参加工作后,我先在县文教、组织部门,后到市政府机关工作,拿了近二十年从国库中发放的薪水。以前,我总以为这些钱是国家的,竟未细想所谓“国家的钱”实际上全是来自纳税人,那个时候、税的概念、意识很淡薄。  相似文献   

5.
数字&声音     
《小康》2007,(5):14-14
“废棋比臭棋损失还大。”;“我们是独家经营,而不是垄断”;“媒体不是中纪委”;“这笔钱相当于我父母半年的退休金,够我在大学里花3个学期。”;“一有事情就首先问罪群众,这是神经衰弱、没有力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微软中国,我是领袖,一呼百应,是带着众人走。而在盛大,我是辅佐者,是军师,要推着一群人向前走。” “可以这样说,我在微软是学习了很多,获得了很多,在盛大则是经历了很多。” “先不要看我拿到了多少,应该看我以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到时再回头看看我拿10亿元是否有所值。” “从某一天看,我的工作价值肯定值不了那么多钱。但从一段时间看,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值!” “职场成功之道无它,唯三作也:做人、做事、做秀。” 1亿——4亿——10亿!从微软中国总裁到盛大总裁,再到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翻倍递增的天价收入精彩诠释了“打工皇帝”唐骏的事业“三级跳”。  相似文献   

7.
回首曾经工作的地方,我幸运地与“统”字结下了缘分,由曾经的乡镇统计助理到任统计局副局长,继而担任商城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每到一处,未曾离开过“统”字,冥冥之中,我释然了:我注定要为“统”字工作而努力着。尽管这样随“统”字而辗转工作,但在统战部的8年时光,是我感受最深的。  相似文献   

8.
佞佛岂是好佛王尔龄人们常说“含饴弄孙”,我却在“弄孙”之际听到了一。句使我惊讶的话。小孙孙尚是学龄前的小孩子,有次竟然说;“我不要长大,我不想老。”小小年纪,当然不会有“老之将至”的感觉,只不过认为“我每天要玩”,而所见的老人却没有一个像他现在那样玩...  相似文献   

9.
在见梁伟浩先生之前,最先触动我好奇神经的,是他父亲给儿子起了个好名字,这也许是梁伟浩今天之所以成气候的“原动力”。在中国方块文字中,“伟”和“浩”均含“大”之意,以“伟浩”为名,“大”、“大”相连,其意无穷。当我同1米80身高的他第一次握手时,我几乎脱口而出:“人如其名”——“伟”岸现于身,“浩”气藏于胸。对于眼前这位汉子将17年前的一家小型钟表作坊变成今日蔚为壮观的“得利”钟表王国,而后又将自己的公司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的奇迹,我并未感到太大的惊奇。让我感兴趣的是:作为企业家,他是成功者;而…  相似文献   

10.
章桉 《求索》2007,(9):171-173
“风流”从玄学理论上讲是那种以“弃彼任我”为主体的,不被外物所累,来去逍遥,任我而生,并且指向超越的美的风范。《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展现的魏晋风流却在“弃彼任我”的“超越”中羼杂了执着於世情的别一番的美感。而东晋佛学的渗入在对于这种世情纠葛的了悟中昭示了魏晋风流的消解。  相似文献   

11.
紫杉 《公民导刊》2008,(8):54-54
胡锦涛主席在《人民日报》六十华诞之际,做客“强国论坛”,直接与网民交流,人称“现代微服私访”,博得广大网民和中外媒体热宠。 我称胡锦涛同志“主席”,因我是党外人士,称“总书记”不妥。我作为一普通国民,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同志“主席”贴切而亲切。  相似文献   

12.
郭炤烈 《台声》2001,(12):20-21
居住在上海的台湾同胞,都经常亲切地把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称为“台胞之家”。今年9月,这个“台胞之家”迎接了她的成立20周年,而不久之后,比这个规模更大的“台胞之家”———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也将迎接她的成立20周年了。“台胞之家”,对长年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台湾的我来说,是多么可亲的称呼啊。今秋,正是我离开故乡整整55个年头了,占了我人生一大部分的半个世纪早已过去了。我是我国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作为台湾的第一届公费生,到北京大学念书的。那一年,北京大学刚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复员”回来,我是怀…  相似文献   

13.
小保: 我是一家公司职工。一年前,公司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新添了多项规章制度。由于这些规章制度所涉内容,不仅增加了职工的工作时间,还降低了职工的工作收入,遭到大多数职工的明确反对。而我属于带头“抗议”者。鉴于不合理的部分最终被“流产”。公司领导一直将我视为“眼中钉”。为惩戒我这个“刺头”,让我“安分”,公司故意制造事端,改变我的工资发放时间,即由原来约定的一个月发放一次,变成两个月甚至四个月发放。而面对我的按期发放请求,公司不但不予理睬,反而变本加厉。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杨铮铮 《求索》2008,(2):98-99
价值观念的构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方面,以“小我”为目的,可以构建一种价值判断系统,得出的是西方传统的、建立在主客二分基本哲学立场之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以“大我”为目的,也可以构建一种价值判断系统。从这一视角出发建立的价值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即“大我”,是一个具有自我目的性的价值“主体”,人和环境都因为是“大我”的一部份而具有同样的内在价值。这种“大我”的价值观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具有西方传统价值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尚田 《文明大观》2001,(4):15-15
“动机”是我从小就害怕的词。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回到城里上学时,显得土里土气,有些自卑,所以我很想当个“好孩子”赢得自尊:有一阵子我表现很不错,学习成绩跟上了进度,劳动积极,也曾拾金不昧。但到期末评比时我还是什么“先进”称号也没评上,原因是有位同学怀疑我的“动机”。同学说做好事应该不留名,而我做了点好事就告诉老师,又拿到班上来说,是为了获得表扬,动机不纯?  相似文献   

16.
我中学的时候还没有手机,那时候在全国各地流窜,所到之处莫不引起一阵友善的诧异:“你怎么连手机都没有?”我不能诚实地说很差钱,那多不好意思啊。我总是一本正经地回应道:“我没有手机因为我是一个卢德主义者。”卢德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名工人,为了反抗机器驾驭人类,而捣毁了纺织机。而卢德主义者就是对新的科技发明嫉妒厌恶而悲观的人,也指吝啬如我、因爱生恨的高科技憎恨犯。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六一”儿童节那天,上初二的表弟跟我提出想买台笔记本电脑。平时自诩“数码产品小百科”的我,自然义不容辞地成了导购。而与他一起同去的还有同班的4个同学,都是1998年出生的“小不点”,也都是去买电脑的,我戏称他们为“五人帮”。如果说这个年龄就追求笔记本电脑让我有点吃惊的话,而当他们掏出清一色的iphone4手机时,我的心情就只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相似文献   

18.
我不赞成两委“一肩挑”  近来有人在农村村级干部的配备问题上提出:为避免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认为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两委”干部“一肩挑”是上策。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一肩挑的本质只不过是“一元化”在新时期的翻版而已。“一肩挑”的要害是弱化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功能,片面强调了党支部的领导作用。我想,农村党支部在村中的作用应当是政治上领导、工作上指导、思想上引导,而不应当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事物,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它的…  相似文献   

19.
刚过不惑之年的我,迈进统战部的门槛时,面对人少、没车、没钱,做过多年副乡长、副书记、副局长的我一种失落感悄然而升。老部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鼓励我说:“统战部是个大舞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只要你肯干,就会有用武之地。”她还语重心长地说:“有为才有位啊!”这句话始终铭记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20.
《今日广西》2008,(15):28-29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进行,广西电视台“我是明星·金花运动会”也进入到了别开生面而又残酷的决赛阶段——“铁人三项赛”。“铁人三项”作为奥运史上的新兴项目,被誉为“最能考验人的意志、体能,最具刺激性、挑战性”的体育项目。2008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人文奥运”,“铁人三项赛”以其挑战自然、战胜自我的特质尽显“绿色”运动项目的风采。在第二阶段比赛中,“我是明星·金花运动会”以“铁人三项”的竞技精神升级赛事,顺天时、采地气、聚人和,在山、水、火的历练中,看英雄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