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足常乐”来源于(老子)一书中的“知足不辱”、“福英大于不知足”。道家的这种消极准世哲学历来被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极力宣扬这种所谓美德,来维护极少数水不知足的人过亿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久而久之,逐渐成为封建时代一些人持盈保泰、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但它在保持人们的心理平衡方面且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它能够抑制人们的某些奢望,使人们置身于现实的土壤,不作非分之想。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发展缓慢,人们往往过着一种封闭的自给自足、·陪然自得的回国牧歌式的生活,个体在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理论界大体有四种说法,即“对立统一规律”说,“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普遍联系”说;“全体规律范畴”说。这些说法虽各执一词,互有长短。但却一致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同一回事,这正是导致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核心不等于实质,二者是有区别的: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而实质则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一《现代汉语词典》对实质的释义是“本质”,在俄语中,实质和本质是同一个单词。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政治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在于它能够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并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正是这样一种科学的理论。这一理论从批判否定一全面改革一加快发展这三层意义上,反映出它从形成到成熟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征,体现了历史辩证法与思维辨证法的高度统一,从而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中国振兴的必由之路。学习邓小平理论,历史地、发展地把握它的内在辩证关系,克服认识上某些片面性,是全面理解并正确贯彻邓小平理论的前提。邓小平理论并非是对“左”的…  相似文献   

4.
景军 《瞭望》2005,(33)
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 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 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汽车也 不例外。近年来, “汽车文化”、“汽车时尚” 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然而,究竟什么是 “汽车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呢?  相似文献   

5.
近来,随着地方领导班子的换届,一大批“新官”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他们热烧“三把火”,大展宏图志,实在可喜可贺。“新官上任三把火”,人们常把这句话作为贬意用之,将它与“程咬金的三板斧”相提并论。但辩证地看,笔者觉得不可一概否定。许多“新官”上任后热情似火,他们怀揣“干一番事业”的壮志,闯劲大,锐气足,敢想、敢说、敢干,一迈进新的岗位,就想有所作为。像这样的“火”,有何不好?假如一个“新官”上任之后,疲疲沓沓,暮气沉沉,或者像人们批评的,“十棒子打不出个屁来”,那给人的是啥感觉?有的人在原来的位置上还颇有魄力,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靠自然生活,平等享有自然资源的权利是人类的本质要求.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而建立“三次分配长效机制”,正是实现它的途径.首次分配实行人均“一分”,即“基本需要量”来保障每个人生命的存在;二次分配按劳动和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即满足其他需要量;三次分配按社会正义分配,即按正义价值进行分配,满足充分需要量.分配价值最终在于将(作各项扣除后的)社会总产品分配给每个人共享,以期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电视台播映《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阵子,人们对张大民的议论就像一锅煮开了的水。那么,电视剧播完了,这锅沸腾的水落开儿了,积淀下来的是什么呢?仅就一个话题来说,有无积淀,我以为是区别“一时”还是“永恒”的一种标志。这正是一个迟到者重提此话题的用意之所在。人们说贫嘴张大民的生活不易也好,幸福也罢,反正他就是在生活的旋涡里这么着过日子。他无时无刻地贫嘴,并自觉不自觉地为自个儿和身边人的生活付出代价;他成  相似文献   

8.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早已为人们熟知。明明打的是白骨精,那“三打”,每一次都打得对、打得好,可是却非要三打四打不可,原因何在?——就在于“打”的“证据”不足:白骨精跑了,打“死”的只是替身,孙悟空简直无法证明被打的是吃人的妖怪。于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的壮举干脆被否定了,还落了个滥杀无辜的罪名。这还只是小说家言,让人叹一口气,也就罢了;可虑的是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东西,如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往往也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即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满足需要、达到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它可以通过人与人的相互知觉沟通感情,以便相互促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交往本身又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交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活动、日常接触中的必然伴侣”(马克思语),它是现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的一种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性自私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搞自由化的人从多方面来论证这一命题的合理性,以此来否定社会主义及公有制。它的错误性按理来说是不难识别的,之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同它的某些“理论依据”的迷惑性有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1.
右的或“左”的错误,从认识论上讲,是主观不符合客观的一种反映;从政治态度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上讲,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态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实践中的不同意见以至偏差,要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不要随意说成是政治倾向上的“左”或右。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和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所以面对客观实际,就会得出正确与错误两种不同的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对于人们的实践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认识,反映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指导人们走向胜利。反之则只能  相似文献   

12.
“感情投资”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尽管现在对它的解释、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基本涵义是清楚的,就是领导者要和职工在感情上建立起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从而激发和增强职工的积极性。现在,一讲企业管理,有些同志就想到责任制、罚款等经济手段,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企业管理主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又是有感情的。职工感情上不融洽,即人们常说的“气不顺、心不畅”,就对各种规章、制度产生无形的抗拒力,甚至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不能不遵循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道德的主体性,正是我们思想教育中主体性原则的重要根据。从康德以来,道德的主体就被确定为人。但是,无论是康德、黑格尔还是费尔巴哈,由于他们没有能够揭示出人的真正本质,因而也就没有能够真正认识道德主体的本质——他们分别把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确定为“主观精神”、“客观理念”和“抽象化的人”。只有马克思才深刻地揭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窝蜂”现象,是并不抱好感的。“蜂”而成了一窝,嗡嗡营营,实在吵得头痛。然而,除了独立特行、立场坚定的人,却也难保不被这“一窝”卷了进去。因为它这一大群,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给人以一种大流当随的形象。这也正是“一窝蜂”厉害之处。促成这种“一窝蜂”的,有一股力量,叫做赶时髦。于是时尚所兴,便赶将上去。然而,赶时髦的并不全是追求新奇,得其反,倒是生怕落后。落后不是个好东西。落后要被人瞧不起,落后要吃亏,落后还要挨打。于是,因为怕落后,你往东,我比你还要东;你往西,我比你还要西;你算  相似文献   

15.
前一时期,我国理论界有一些人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趋同论”甚感兴趣。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大加宣扬,其实质和目的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是否已出现了“趋同”?能否“趋同”?认识这一问题。读一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的《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是十分有  相似文献   

16.
初到香港的人一定会首先对香港繁忙的交通,特别是一律靠左行驶的双层巴士和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双层有轨电车留下深刻印象。这两种交通工具,可以说是香港特有的“标志”。还有那一辆接一辆川流不息的红色“的士”,风驰电掣的黄色“小巴”,五颜六色的私家车、小面包、大轿车,以及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货车,等等,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车流,使人不由得联想起:这不正是这个城市不断跳动的脉搏吗?它充分显示了这一现代化都市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与生活节奏。  相似文献   

17.
当领导或政工干部做人们思想工作时,总有些人在说:“还是少说些空话,多办些实事吧。”言下之意,做思想政治工作是“说空话”,“办虚事”。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是: 一、这种看法颠倒了人与事的关系。我们的大事是搞四化。四化的实现,要靠统一意志的人去干。而要“统一意志”,就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人们无论干什么,都是思想支配行动。否定这一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二、这种看法把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对立起来。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不能割裂与对立的。思想政冶工作要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经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赵紫阳同志多次谈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腐败不可避免论”的观点。似乎腐败现象的出现是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腐败就“自然消灭了”。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一种消极无为的错误思想,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对它的错误和危害性,我们决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9.
一、从对一个命题的论争谈起科学研究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很长时间里被当作是常识的命题后来反而成为争论较多的问题。“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就是这样的命题。以前,大家把它看成是一清二楚的,但是现在人们对它的看法却不那么一致。一些人认为,所谓创造,当然就已内在地包含着“有目的、有计划”这一类东西。这些正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是自觉性的表现。因此,原有的命题就被理所当然地理解为:人民群众自觉地创造历史。但是,如果稍加推敲,疑问就出来了。“在世界经济中,每一个生产者都意识到自己给生产技术带来了某种变化,每一个所有者都意识到他在用一些产品交换另一些产品,但是这些生  相似文献   

20.
何谓平等?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平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作一番历史的考察,因为平等是一个历史范畴。平等观念起源于古代的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还“没有脱掉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脐带”,在躯体构造和精神能力上彼此并没有什么差别,本能地意识到“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平等观。它同现今意义上的要求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平等观相比显然是不同的,但它强调一切人的乎等,认为“人就他们是人而言是平等的”,这一点和现代的平等要求是合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