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是公案小说创作空前繁盛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言公案小说和拟话本公案小说,继承了唐宋文言公案小说和宋元话本公案小说的优良传统,反映社会生活的面比以往更为广阔,对司法腐败现象的揭露也更为深刻。其中拟话本公案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明代中后期还出现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批书判体公案短篇小说专集和传记体公案小说。它们标志着公案小说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显示了公案小说专集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并向长篇公案小说过渡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2.
周梦博 《青年论坛》2014,(3):139-146
莫言小说创作深受民俗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既是莫言小说创作的素材,又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因此,从民俗文化角度研究莫言小说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探讨莫言小说的创作,可以拓宽莫言小说研究的视野;通过揭示民俗文化对莫言的影响,探索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莫言清醒的民俗学意识影响和制约着他的小说理论和创作思维,决定着小说的民俗化倾向;通过分析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影响、表现及其作用,探讨莫言小说中的意象所蕴涵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3.
董雁 《理论月刊》2005,(12):136-138
才子佳人小说作为古代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是人情小说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本文通过俯瞰人情小说的发展,追溯它的源流演变,从中勾勒出才子佳人的形象发展、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套式与美学特征,以及此类小说最终衰落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4.
王艳荣 《前沿》2009,(4):176-178
小说这种文体在文学史上曾经长期受到忽略,被称为“稗类”。自晚清起小说开始有了长足发展,并具有了现代意识。谴责小说是为兴盛者之一。该类小说以“揭发伏藏,显其弊恶”为主要特征,凸显其社会功能性色彩。文学革命后谴责小说式微。新中国文学发展中亦无谴责小说踪迹。直至新时期文学发展到90年代出现的反腐小说,才在某种意义上接续上了这个传统。笔者认为,谴责小说固然有其恶俗之处,反腐小说也不脱其弊端;从谴责小说到反腐小说,也是文学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肖四新 《求索》2010,(3):172-174
后现代派小说是西方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区别于现代派小说,具有文本实验性质的小说思潮。后新潮小说明显受到了后现代派小说的影响,是后现代派小说位移中国的产物。但中国作家在模仿和借鉴后现代派小说的过程中,融入了民族和个人的经验,呈现出中国化特征。本文在对后现代派小说的边界、内在精神、写作规约、叙事策略和审美特征进行厘定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后现代派小说在中国语境中的变形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6.
《太平广记》注重采集和纂录古代小说文献,提升了小说的地位,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品的传播,它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古代小说研究方面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为后人从事小说文献的整理、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7.
王艳萍 《前沿》2013,(10):162-163
通过对英国18世纪小说了解后发现,哥特式小说是当时风靡一时的重要的小说创作形式。哥特式小说以其对阴森恐怖环境的描写,以及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往往能够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这是哥特式小说经久不衰的要素所在。为了深入研究哥特风格,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这两个小说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达到对哥特式小说创作的全面了解,提高小说创作技能。目前来看,哥特式小说的创作重点在于营造惊悚的氛围和揭示人物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8.
曹淑萍 《求索》2011,(7):221-222,25
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开拓者,詹姆斯小说在语言、文体、叙述策略上都有重大创新。语言结构句式冗长,盘根错节、结构繁复、大量使用圆周句和悬念式结构,且欲言又止、用语典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认识。他把小说作为一门艺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大量的实验,建立了一整套从创作到批评的小说理论体系。涉及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小说创作、小说的功能、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小说的叙事手法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9.
造成近代小说观念变化的原因,从外部看,主要缘于特定时代政治与文化的急剧变动,从内部看,则与文学内部的演变规律,小说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小说观念是特定时代的人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它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小说家的哲学、美学思想,对小说功能的认识,所恪守的艺术方法、创作原则等,它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等许多复杂内容小说观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小说观。小说观念的演变传达着文化精神的深层律动。  相似文献   

10.
李兴阳 《理论月刊》2004,7(3):108-111
早期创造社以自处边缘的社会文化心态,新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独立自主的以浪漫主义为主导倾向的现代小说理论批评体系。在“五四”时期,这是特异于“文研会”等社团的现代小说理论新创,对后来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对其唯真唯美的小说观念、“自叙传”小说创作论和身边小说、心理分析小说及历史小说等小说形态论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11.
彭超 《求索》2011,(4):200-202
从发生学角度可以认为李劼人的早期白话小说创作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之路的基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从发生到成熟的过程与李劼人早期白话小说经历的"起"、"承"、"转"、"合"是相似的。如果以李劼人早期白话小说经历的"起"、"承"、"转"、"合"为线索,可以判断中国现代白话小说是如何在传统小说基础上融入现代西方小说元素创造性地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白话小说。因此,对李劼人的挖掘发现,有意于完整呈现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发生的历史现状。  相似文献   

12.
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后,在文言小说创作中形成“摹蒲”趋尚,名之为藻绘小说,然对藻绘小说的艺术个性及借鉴意义未得深究.从以蒲松龄为代表的思想“有意”与艺术“有意”,探讨了藻绘小说在小说叙述观念、风格上与“他类”文言小说的本质区别,以及在小说语言、情节、人物等如何运用小说的技巧及经验原型,突破文言的容受性,使文言小说成为一个具有组织性的架构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侯合余 《求索》2012,(9):197-198
法国新小说与中国新小说之间形成的影响与渗透是文学界不争的事实。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意义的新小说作品与法国新小说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中法新小说二者的共同之处均基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架座;法国新小说对中国新小说的影响更主要在于对新现实的理解与技艺上的融通。  相似文献   

14.
鹿丽萍 《理论月刊》2010,(7):139-141
本文分析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即小说的灵魂在于小说是对被遗忘的存在的思考,小说的智慧在于它是对"不确定性"的探寻,小说的精神实质是幽默。在昆德拉的小说观中包含着对个性、独立思考、相互理解和反抗媚俗的呼唤,这便是其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何悦玲 《思想战线》2011,37(1):117-120
古代"小说"与"史传"的关系,是古代小说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如果说汉魏六朝时期,小说作为"外乘",与"史"存在着内在精神上的同质性与文化谱系上的相似性,那么至唐代"有意为小说"始,人们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充分关注到小说的本质特征——虚构。自宋元以降出现白话小说以来,对二者关系的认知呈现出明显的与"史"的疏离,小说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面目与性格。  相似文献   

16.
郑茗元 《求索》2012,(3):203-205
"小说诗学"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概念,是对小说的创作风格和叙事形式进行研究的审美策略,或者说是一个以接受理论作为雏形的研究方法。而意识流小说中隐含的诗学品性则彻底打破了人们基于传统、保守的文学观而作出的种种误解,启示着人们努力思考小说的可能性限度以及小说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景。意识流小说超越文体、结构等具体手法,不仅预示着小说创作在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意味着小说在功能使命和精神品质上的变迁。小说的未来在意识流诗学的启示下正不断地走向对话与多元:一元化思想的退位、复调性精神的张扬。  相似文献   

17.
赵彬彬 《前沿》2013,(16):138-139
多丽丝莱辛作为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小说不但极具代表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来看。其一生创作的小说数量高达50多部,每一部小说都蕴含了一个时代的特点。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作品往往带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和对当下时代的深入思考。在多年的小说创作中,多丽丝莱辛养成了深入事情表面看本质的习惯,在其小说描写中往往能看到其对英国文化及英国政策的反思。从提高小说创作质量,增加对多丽丝莱辛小说了解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多丽丝莱辛小说创作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伍尔夫作为一个具有超前意识和实验意识的女作家 ,多年来凭借其良好的学术素养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从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两方面对欧洲小说传统进行了继承和创新 ,从而在小说聚焦社会的角度、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小说所关注的社会生活层面等三方面对小说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从而为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注入了时代的活力 ,正因为有了像伍尔夫等一批作家的努力 ,欧洲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闫寒英 《求索》2011,(7):213-215
中国本土职场小说是一种新兴的类型小说,强烈的实用性与性别意识形态性是其突出特征。中国本土职场小说中的传统父权制意识形态在男性职场小说中被较多体现与认同;而传统父权制意识形态的现代变体,后女权主义也在男性职场小说中获得体现与批判——体现了男性中心主义式的性别分裂观。概而言之,男性职场小说中描写的男性职场刻板模式是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20.
张晓丽 《前沿》2011,(4):169-173
本文通过对现代小说评点较有代表性的贾平凹"知情者""自发者"评点系列,以及吴中杰对鲁迅小说评点概观的展现,总结中国小说评点叙事现代转化的趋势所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者心细如发的评点渐渐让位于宏观阐释;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感性之言渐渐让位于纯粹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生机勃勃的情感点评逐渐让位于现代评点的理性剖析;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者的导读者、教授者身份在现代转变为导读者与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