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定鑫 《求实》2002,(8):4-7
邓小平实现对毛泽东探索中国建设之成功接力蕴含着历史的客观根据与活动者主体之主观根据。其客观根据主要在于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历史“张力”、毛泽东一代人的艰辛开拓、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及苏联模式的失败 ;其主观根据在于邓小平政治生涯与毛泽东及其事业结下的人生“机缘” ,邓小平的非凡的政治品格、政治智慧和他的深厚的理论修养与高超的理论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生前在其著作、讲话、谈话或诗作中曾评点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的部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能够进入他的视野,获得他的直接评价并非易事。而一个人能得到他多次评价,并且主要是肯定性的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邓小平恰恰就是一位多次被毛泽东论及并给与高度评价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至少七次直接评价邓小平。这些评价,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心目中邓小平的品格、才干。毛泽东第一次评价邓小平是在“八大”召开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西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1952年奉调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充满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为人们广为传诵。而在“左”的思想下,毛泽东也曾有过四次遭贬的逆境。毛泽东十分赏识邓小平,认为他“人才难得”。邓小平对毛泽东也非常敬重。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时,他毅然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维护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对于建国后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读者已经比较熟悉,这里记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洪峰 《求是》2015,(2):61
<正>实事求是,是治史的根本原则,也是《邓小平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的突出特点。邓小平一生倡导和践行实事求是,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典范。邓小平的一生,三落三起,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根本原因在于他做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邓小平传》详细叙述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经历的第一次政治磨难。当时,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在实际工作中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反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针对"左"倾教条主义者攻  相似文献   

5.
提到邓小平的经历,几乎所有的人会伸出大拇指:三落三起,了不起!外国人佩服地说,邓小平是“打不倒的小个子“。1979年1月29日,在卡特总统欢迎邓小平的国宴上,邓小平曾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有资格获得金牌。”的确,三落三起,最能体现邓小平大政治家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而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能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6.
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在教育方针方面,以毛泽东的培养人才德、智、体三个方面为立足点,提出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的方针;在办学道路方面,在继承毛泽东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同时,又提出了全新的观念;在教育管理方面,则进一步深化了毛泽东的教育管理思想。 一、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方针的新贡献 关于教育方针,毛泽东早就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  相似文献   

7.
"文革"初期的毛泽东与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谲波诡、变幻莫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出现过许多戏剧性的场面,而作为“文革”发动时主要斗争目标之一、“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邓小平在“文革”后期又重返政治舞台,并一度被委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重任,恐怕是这个时期最有戏剧性的事件。由于“文革”时期毛泽东在党内一言九鼎的至高权威地位,邓小平此时的政治命运显然与毛泽东的态度有直接关系,而“文革”发动初期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微妙关系,则是我们理解邓小平奇迹般的升降起伏的一把钥匙。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不满很大程度上缘于邓小平的不那么听话和与他的“敬而…  相似文献   

8.
凌河 《党课》2011,(21):34-35
敞开思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毛泽东一直强调,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坦荡,不仅是君子之风,更是作为唯物主义者的共产党人的品格。共产党员因为无私,所以无畏,还有什么话不能直说呢?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前提就是要敞开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目标高远、崇尚先进的中国共产党赋予其成员一生的政治追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一生的光辉实践生动诠释了党的先进思想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树立了不朽的精神丰碑。毛丰美便是这先进群体中的一员。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他的品格、他的精神、他的情怀、他的情操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格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庄重宣誓和承  相似文献   

10.
“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提出并得到毛泽东高度赞赏的一句名言。邓小平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的著作,但他的光辉思想处处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 一、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辩证法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礼会主义”这一命题,其哲学基础是共性与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  相似文献   

11.
晓燕 《党史文苑》2004,(1):28-29
一百年前,也就是1904年的8月22日,一位日后对中国现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在中国西南内陆省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降生,父亲给他取名为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他,就是邓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因如此,邓小平上下求索,历经磨难而不停其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步伐。他的一生因此充满传奇色彩,他也因此而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与毛泽东齐名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站了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裕起来。 百年后的今天,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人民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力前行。饮水思源。在2004年到来之际,我们选择了邓小平人生的12个侧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六期展示给读者,以此来纪念小平百年诞辰,表达我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位伟大人物,都有传奇色彩,一位是时沉时浮终不沉,一位是三落三起终不落。在他们半个世纪的联系中,既有磕磕碰碰又难舍难分,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相互既有矛盾又相得益彰。 毛泽东重用了邓小平,可是后来又否定了他;而否定了邓小平7年之后,毛泽东又把他扶上马;1976年毛泽东临终之前再一次“换马”,把班交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么,毛泽东究竟是怎样评价邓小平的呢?  相似文献   

13.
品格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取决于他的人民的品格",英国学者塞缪尔·斯迈尔斯此言精辟地道出了品格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个人的品格;一个民族,有民族的品格;一个政党,有政党的品格。品格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政党的精神内涵。高尚的品格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民族和国家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是政党生死存亡的道义力量。一个人缺少良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是立足新起点、开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举旗定向的奋斗纲领,是凝神聚力、兴党强国的行动指南。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段话告知我们未来中国的光辉前景,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振奋、为之激动,一字一语都透露着满满的幸福和暖暖的承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交往史杨亲华在当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同毛泽东的关系或许没有一个人比邓小平更具有传奇色彩。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曾有过三次起落的曲折经历。这三次起落,每次都与毛泽东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探索”邓小平比毛泽...  相似文献   

16.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世界 邓小平作为领袖人物,一生中接触的人数以万计。 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说:“不爱串门,不拉关系;除了 几个极个别的老战友、老邻居,他谁家都不去。”但这并 不影响邓小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邓小平自有他做人处世的原则,有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独特魅力。 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邓小平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这在对待他的“上级” 毛泽东问题上表现得很鲜明。 在中国历史上,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大人物”的态度,往往看他对另一个人生前身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是“鞭尸”还是始终如一,由此判断一个人的品质。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号召学习海瑞精神时说,海瑞敢于进陈,不怕杀头,他被关到监牢里,但当海瑞听说嘉靖皇帝去世时,抱头大哭。这说明海瑞对嘉靖皇帝始终如一。毛泽东对海瑞这一点特别推崇,他号召学习海瑞精神。在毛泽东生前,邓小平对他十分尊敬。他关心毛泽东,尊重毛泽东,是毛泽东的优秀学生和得力部下。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缅怀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和革命导师,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坚持和发展他的科学思想。现在,可以告慰于毛泽东同志在天之灵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理论创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些成果,百倍珍视,大力弘扬,使之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出了熠熠光辉。  相似文献   

18.
正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自幼年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他光辉的人生历程中,周恩来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奋斗不息,鞠躬尽瘁,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光辉的典范,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为了中华之崛起幼年的周恩来由于家道的衰落,早早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对此,周恩来曾回忆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10岁、  相似文献   

19.
1959年.毛泽东在同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毛泽东批评这些人不会“读无字之书,听无弦音”。“多谋寡断”的认识根源还是不懂和不讲政治.尤其不懂和不讲文化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1959年.毛泽东在同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毛泽东批评这些人不会“读无字之书,听无弦音”。“多谋寡断”的认识根源还是不懂和不讲政治.尤其不懂和不讲文化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