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发展我国的亲职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热点 ,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的“减负” ,已经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 ,但“减负”后的教育辅导工作 ,学校以外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 ,同样应引起高度重视。亲职教育或称为家庭教育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许多青少年问题的产生都源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对变迁中家庭功能变化对教育影响的分析 ,探讨我国亲职教育的重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等原因引发恶性事件,引起了教育界及全社会的震惊。江泽民总书记由此强调,“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减负”力度,成为前来北京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3.
有关素质教育、学生“减负”的话题,本刊连续组织了一些文章,发表了学生家长、学校老师以及中小学生对这一总问题的不同看法,并引起了读者的关注。现再发表三位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希望引起更多读者加入这一话题的讨论,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部日前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后 ,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记者经过广泛采访后发现 :学生“减负” ,并非一个简单的“减”字便可了得。在我国 ,学生“减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 ,必须考虑到多年来形成的考试制度、办学方式、思维定势等客观现实 ,否则“减负”不成 ,反而将产生许多新问题。目前“减负”的政令能否畅通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不改革升学考试治不了本对家长来说 ,现在的学生实在太疲惫了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每个假期都有补不完的课。但是谈起“减负” ,家长们却普遍有一种矛盾心理 :因为怜惜…  相似文献   

5.
易杳 《瞭望》2000,(15)
李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减负”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减。  素质教育的涵义比单纯传授知识要大得多。过去提“勇者”存,后来是“智者”存,现在我认为是“适者”存。无论你如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必须适应变化着的现实。  “减负”就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不仅仅教育是系统工程,“减负”本身也是系统工程。教育能否担负起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学校能否接着出无愧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爱学生”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内涵,没有爱就没有教…  相似文献   

6.
易杳 《瞭望》2000,(14)
学生过重的负担不仅仅是课业负担,还包括心理负担,后者主要来自家长。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意无意给孩子施加不少压力。“减负”在推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一边是社会大张旗鼓地呼吁“减负”,一边却在有的地方出现了教辅资料畅销、家庭教师抢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以往更为火爆的现象。也有一些老师对本来就犹疑不决的家长打招呼:“减负”只对学校不对家长,希望家长给孩子增加作业。 看来学生“减负”也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只依靠教育部门一个积极性,而应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广泛配合。然而恰恰是广大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种更为复杂、微妙甚至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谢艺明 《民主》2012,(1):17-19
“减负”不是不要负担,而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的目的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质量。即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减负”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更关注取得结果的过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减负提质开始由感性走向理性,由一线教师的自觉探索走向行政规范。  相似文献   

8.
易杳 《瞭望》2000,(30)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怎样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减负”不“减学”?在少年童越来越多地接触媒体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首都部分儿童问题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学家建议,开设专门的少年儿童电视频道,增加适合少年儿童的特点的节目,使电视成为真正有效于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二课堂”。开设少儿电视频道的价值 设立专门的儿童电视频道、重视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增加播出时数,已经成为北美及欧洲各大电视台新的发展趋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提供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7,(3)
<正>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小学生起得最早,和环卫工人一样披星戴月。这个问题早已引起关注,减负工作也已开展多年。然而由于升学竞争的外部压力机制、内部动力机制未发生根本变化,老师减负家长补,校内减负校外补,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并未真正减下来。最近,上海市主要领导亲自督办中小学减负,成为  相似文献   

10.
诸平 《民主》2006,(2):21-23
近十年来,“乱收费”、“择校热”和“负担重”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顽疾,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付出了很大努力,然而,问题却久治不愈,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现状  相似文献   

11.
学科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在语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叶圣陶是现代语文教育家最杰出的代表。语文素质,叶圣陶曾称之为语文素养、语文修养。他说过,有了“语文素养”,可以受用一辈子。他要求学生通过“德性方面的修养”和“语言文字的修养”,“作一个健全的人”,“使他们德智  相似文献   

12.
施平 《瞭望》2000,(12)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在最 近召开的“两会”上,又一次 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记得十几年前,也是召开“两会”的时候,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就曾呼吁过给学生减负,那时形象的说法叫:一定要把学生书包的重量减下来。为此,还有一位先生顾名思义,在一家报上发表意见,建议给学生发两套课本,一套放在教室,一套放在家中,就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了。 会后,教育行政部门确曾采取过一些措施,比如,规定不许滥印各种教学辅导材料、参考材料以及减少部分教材内容、加强体育美育等等。但是,这些措施似乎见效不大。就以各种名目的…  相似文献   

13.
林蔚 《瞭望》2006,(10)
“两会”已经召开。对”两会”有越来越高参与热情的百姓们究竟最关注什么呢?这些天来,笔者在网络中穿行,透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主要网站对网民的问卷调查,一个发现让人禁不住有想说点什么的冲动,这就是,网民最关注的问题与政府关注的问题基本吻合.排在调查前几位的医疗、住房、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0,(Z1)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最近指出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把“减负”作为基础教育战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当前要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 ,推动学生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促进中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部要求各地在今年上半年集中力量 ,紧急行动起来 ,采取坚决措施 ,打一场围歼战 ,切实减轻小学生经济负担、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 :要区分不同的情况 ,分阶段确定“减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校园欺负”由来已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来,日本“校园欺负”事件频发,并由此导致一些学生自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穷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这一现象可称之为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  相似文献   

17.
霍晓花 《各界》2007,(4):54
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已受到全体人民的关注,这已经被提到教育的核心中来,那么,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更要全社会去关注,要求教师们去重视,去努力教育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尊重”和“爱”应该是师德的最基本内容。而一些所谓“优秀教师”却刚好缺这些东西。 重新培养和弘扬师德,应该从“爱学生”说起。  相似文献   

19.
一度轰轰烈烈却又虎头蛇尾的减负,又再次被推上前台。几年前因倡导素质教育而力推为中小学生减负,尚不曾放开手脚,就被无形的力量“拨乱反正”。今次中小学减负东山再起,还会不会再度偃旗息鼓?现时恐怕还难以乐观测之。因为与减负角斗的无形力量十分强大,仅靠行政强势推动,未必有胜算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实施到目前已有十多年,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制约着教育改革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从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讨论热议的三个教育问题,即减负问题、学生阅读问题及体质问题等,希望借此能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