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子眼”对于改善城市的交通秩序,加强交通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前不久,英国将很多安装在隐蔽位置的“电子眼”给撤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
浅谈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要求保护其自身隐私的要求日趋强烈,而与之对应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却极其薄弱,以至于在《民法通则》中没有关于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与公民强烈自我保护的意识的矛盾决定了建立、健全我国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对此,我们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一些探讨。一、公民隐私权司法保护的现状在我国,有关隐私权的司法保护散见于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确立了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但是,…  相似文献   

3.
李春 《江淮法治》2008,(24):24-24
在出租车上安装摄像头,这一出于社会治安考虑作出的举措,让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的南昌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及重庆公运集团出租车公司始料来及地陷入一场“漩涡”。公众出于对“侵犯隐私”的种种担忧和质疑,引发了一场个人隐私权是否该让位于公权力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在线商机     
《刑警与科技》2006,(3B):114-115
北京重点区域将新增两万个监控摄像头;2008年以前厦门市所有社区都将装上电子眼;“可视报警器”将成报警新宠;山西全省考场2007年将都安装“电子眼”;北京中小学生IC卡将全面发放;老式旧楼安装楼宇对讲系统市场潜力巨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隐私权问题越来越成为法律工作者探讨的课题。隐私权的产生和确立是基于对个人作为权利主体的尊重,是对一种个体利益的保护。由于我国尚未将隐私权确立为一项公民的单独的民事基本权利,对公民隐私的法律保护十分有限,使得实践中侵害他人隐私权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试就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略抒己见。一、公民隐私权的法律特征隐私,英语为Privacy意为不受干扰的独处;秘密;私生活、私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国内稍早时学者们把隐私与阴私等同起来,现在则一…  相似文献   

6.
平安商机     
《刑警与科技》2006,(9A):70-72
成都实施“天网”工程 投入2.76亿建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广东省九城市安装电子眼已落实资金12.33亿元;陕西咸阳将安装视频设备对全市网吧实施监控;重庆:娱乐场所入口必须安装摄像头;南昌娱乐场所11月前装视频监控系统;海口市整治小区治安,安装对讲系统;江苏淮南10月底前歌舞娱乐场所全部安装监控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作为法律概念,“隐私权”在美国首次出现至今,只有百余年时间,却已得到许多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并正成为一种为国际社会所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在我国,对包括患者在内的公民隐私权的重视和研究是近十年来的事情,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表现在隐私权已得到法律直接或间接的肯定和保护。一、隐私及隐私权隐私,是指公民私人生活中,一切不愿意被他人知悉或公开的且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个人情况的总和。作为公民一分子的患者,其隐私侧重于自身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身体肌肤形态及夫妻生活等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上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由此引发了在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问题。本文从公民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在网络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人肉搜索”在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茹  翁里 《犯罪研究》2010,(3):48-53,62
“人肉搜索”是网上侦查的有力工具,其在彰显公序良俗的同时,亦在挑战现行法律的道德底线。“人肉搜索”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是侦查机关侦破案件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对公民的隐私权构成了巨大的成胁。笔者建议在法律的规制之下,才能将“人肉搜索”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运用于犯罪侦查实践;对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违法“人肉搜索”行为应当禁止。  相似文献   

10.
"电子眼"如雨后春笋般悄然隐藏在我们身边,是对隐私权的侵犯,还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电子眼"的设置又该如何规范,本人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在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和“3111”工程建设的大力推动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出入城市的交通要道、乡村重点区域随处可见一些监控摄像头,监控视频已经成为公安部门进行案件侦查的重要依据和线索的来源,随即而来对分散的摄像头的联网管理到服务实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上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人肉搜索作为新类型的搜索方式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巨大的不良社会效应,由此引发了在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公民的隐私权及其在网络中的新发展以及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改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公民不受政府不合理的搜查和扣押的权利。美国最高法院在卡兹诉美国案中,提出了“隐私的合理期待”标准,界定了第四修正案下搜查的含义,并通过公共暴露理论、风险承担理论等学说,阐释了该标准的主、客观要件。美国最高法院确立的理论与判例表明,第四修正案下的隐私权的内涵缺乏自治权和人格权的维度。此种狭义的隐私权也是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反毒战争”刑事政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靳爱国 《法制与社会》2011,(23):221+242-221,242
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装置的增多,一方面维护了公共安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有关对公民隐私权侵犯的争议。本文阐述了公民在公共场所是否享有隐私权,以及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下如何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人身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我国公民应享有的人身权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隐私权缺乏认识。在立法上,隐私权没有作为独立的一种人身权利明确规定;实践中,对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应当享有的隐私权进行探讨。(一)隐私权的概念关于隐私权的概念,尚未见一个完整且统一的说法,这可以从国内外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法律辞典中略见一斑。《牛津法律大辞典》将隐私权解释为:“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6.
香港“艳照门”事件揭示了公民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产生和发展入手,论述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概念、内容等基本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权利冲突,最后提出解决权利冲突的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17.
谭韵珊 《法制与经济》2009,(2):47-48,50
近年来,出于对公共安全的重视,各国(地)行政当局争先恐后地推出了各种采集公民指纹的政策。除引起社会上的莫大轰动以外,这种行为的合法性目前仍是社会舆论的焦点所在。一方面,这无疑是行政机关本着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众安全的精神而展开的行动;然则另一方面,收集指纹的行为难免会牵涉到公民的隐私权问题。行政机关采集公民指纹的依据何在,需要得到法律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8.
《刑警与科技》2006,(10A):69-69
按照市综治办要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将于今年年底以前斥资近300万元,在所有线路的公交车内安装电子监控装置。截至目前,顺德公交公司所属的9路、221路、233路、271路31台公交车已经安装上了电子眼。这是继深圳之后,又一给公交车全面安装“电子眼”的城市(区)。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隐私权是公民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仍然属于人格权的范畴.为适应社会、技术的发展和公民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需求,应通过立法、行业自律、国际合作、技术保护以及提高公民隐私权保护意识等系统化的保护措施来保障个人在网络社会的隐私权,建立健全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和明确企业在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以保护公民在网络时代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