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冰心 《法人》2009,(2):47-48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法律环境的复杂性、合作方(博弈对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文化的多样性与非共容性等因素,都使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更为复杂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海外并购的五大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冰心 《法人》2008,(5):20-22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法律环境的复杂性、合作方(博弈对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文化的多样性与非共容性等因素,都使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更为复杂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3.
张密丹 《政法学刊》2002,19(2):36-38
跨国并购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风险极高的投资活动,因此,借鉴和研究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经验、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是国际经济法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要选择好适当的并购形式,做好井购前的准备,签订并购合同并处理好相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并购方式的确定律师应根据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协助企业并购方选择一种合理、经济的方式来完成对目标企业的并购,这不仅决定了以后并购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企业并购资金运营的支点。在我国企业并购市场和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主要有购买式、承担债务式、吸收股份式、控股式四种并购方式:l购买式。即并购方出资购买被并购方的资产,取得对资产的全部所有权和经营权。如果并购主体双方不属于同一所有制性质;或者并购方实力雄厚;或者虽然资金不够,但经过有偿并购对企业发展确有好处;或者是破产企业在宣…  相似文献   

5.
在跨国并购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反映着国际生产力发展。在全球化和国家产业安全博弈的背景下,我们既不应该简单排斥外资并购我国骨干装备制造企业,也不能一味鼓励外资并购,而应针对外资并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切实的以确立明确的并购目标、清晰的产权制度、引进合格的并购投资者、政策法律健全为前提的应对策略,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进步和骨干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才发  李磊 《河北法学》2007,25(4):24-36
跨国公司着眼于中国广阔的潜在市场,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抢先占领中国市场,以增加同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98并购协议"是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反复较量和博弈的结果,不是一个纯市场的交易行为;而"2003柯达乐凯联姻"则是一个双赢的契约.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投资既是柯达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国有企业的需要,它是柯达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较好结合的典范之作.目前跨国公司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我国必须十分重视对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健全竞争法律体系;完善产业政策法,健全资产评估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法、证券法,加强对外资并购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跨国并购活动逐渐频繁,规模越来越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并购实施跨国经营和全球扩张,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大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外国投资者将目标瞄准了我国的国有企业,形成了并购国有企业的热潮。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尤其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马太效应下市场经济安全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新一轮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浪潮,国内房企有向地产巨头的"航母"战略发展的趋势。如何防止形成供方市场、价格领导机制和恶性垄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在与领头房企之间的博弈是政府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邹文武 《法人》2011,(2):62-62
2011年之后,中国食品企业除了大小并购之外,还将面临企业与上游产业之间的重组问题,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食品企业在微利环境下,如果无法完成蜕变,那么只有选择并购,否则经营的苦楚将继续困扰每一个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跨国并购的浪潮方兴未艾,中国也由被并购转向主动进行海外并购。然而,各国对外资并购的管制制度都相当严格,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本文从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的失败入手,研究美国的外资并购管制制度,并提出几点拙见完善中国的立法,以期对中国企业未来的海外并购之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规范化与法制化,确保实现企业并购对国家、社会、企业的意义和作用的实践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有关企业兼并、并购的论文中也已有许多阐述。笔者认为,就当前我国企业并购实践看,至少以下几个问题是比较突出也是需要尽快解决的。 (一)并购中政府不适当的干预问题 我国企业并购借助于行政行为而兴起,这决定了企业并购过程中,政府的行政行为对并购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并购的实践中.由政府用“拉郎配”的方式强行包办企业并购,使得优胜劣汰的并购搞成了“均贫富”的手段,这种并购带来许…  相似文献   

12.
游小挺 《检察风云》2012,(16):74-75
批评,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轻则流泪,重则伤骨,每次批评都像父母和孩子之间微妙的博弈。批评的本意是指正,是矫枉,是爱之深、痛之切,而后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或置若罔闻,或叛逆之心更盛,考验着你的信心、耐心和爱心。你知道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吗?也许,你该好好了解下批评孩子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徐军 《律师世界》2002,(12):24-25
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特别是外资并购大幕的拉开,并购作为企业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备受瞩目的一道亮丽的彩虹。但是,在并购过程中,由于购并方的疏忽,往往会导致这样那样的纠纷,并给购并方带来损失。为了尽量减少和避免并购风险,在并购开始前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duediligence)是十分重要的。尽职调查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但有两种类型的尽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是证券公开发行上市中的尽职调查;另一种是公司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前一种尽职调查行为比较容易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法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并购正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约有2000余起公司并购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并购中国企业业已成为外商对华投资的一种新趋势。与风起云涌的并购浪潮极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有关公司并购的法律很不完善,许多并购活动无法可依,公司并购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影响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使公司并购规范有序地进行,必须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共同发挥法律的引导,规制和保障功能,建立起切合我国实际的公司并购法…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随着相关市场日益覆盖全世界范围,导致的全球性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出现。这一现象便是发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跨国公司并购的巨大浪潮的直接动因。可以预测,由于国际商业结构适应全球化市场的重构现在还并未完成,因此推动跨国并购的动力在未来的几年里还会继续加速。这一次全球性的并购浪潮是现代市场经济历史上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它有着显著的特点,无论从其缘由还是从其结果来看,这一次并购浪潮都有着明显的国际性的特征,另外,与以往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的模式不同,此次并购浪潮多是相似规模企业间的并购,最后是并购规模的显著扩大。  相似文献   

16.
陈君君 《法制与社会》2011,(14):100+104-100,104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海外并购规模逐年上升,但海外并购是一项复杂的投资活动,其中涉及决策,融资,支付、法律、运营整合等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风险均会对整个海外并购活动造成影响。本文从海外并购发展现状的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了海外并购各环节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商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外资并购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而在近年来的外资并购案中,并购中小型私营企业占了较大比重,因此,本文从外资并购模式的选择、并购对价的确定和支付方面就外资并购中小型私营企业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安防企业的并购活动此起彼伏。强强联合式的横向并购模式,将是我国安防企业开展并购活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孙洪坤  汪媛 《政法学刊》2007,24(6):31-35
在国家既定的法律体制框架下,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博弈,他们理性地作出自己的策略选择。从动态角度运用博弈理论分析被害人与犯罪人在刑事和解过程中的策略空间及理性选择,进而得出刑事和解博弈的均衡性实际上是一种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之间达成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扩张企业资本的有效途径,对企业发展起着全过程的作用。纵观当令世界实力雄厚的大财团\大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收购等外部交易战略的反复运用而壮大起来_但每一次成功的并购活动,都是通过对并购结构的精心策划、精。C设计取得的_在我国它已成为律师有待努力开拓的一项崭新实务。并购结构设计的意义所谓并购结构设计,是指并购方为了完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对该企业在资产、财务、税务及法律等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出一个为市场所接受的能最大限度保护客户利益的并购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