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肖小凤  王建成 《求索》2010,(9):43-44,49
本文对审计声誉的本质、运行条件及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审计声誉是审计质量的信号,它具有自我执行的稳定特征,有助于降低审计市场的交易成本。审计声誉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健全的产权制度、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以及审计收费的市场化。在我国,审计声誉的正效应和负效应都不明显。为了促进我国审计声誉机制的有效运行,应进一步放松管制、由市场调节审计收费、建立明晰稳定的产权制度并改进公司治理、促进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2.
信用作为经济合作与社会交往的纽带,是社会秩序的有力保证。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出的"超稳定"社会秩序,与传统信用的有效治理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对传统信用治理何以可能的问题,可以从社会基础和治理机制这两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加以解读。中国传统信用治理的社会基础主要有传统的价值观念、稳定的小农经济与封闭的关系网络,由此衍生出相应的三个治理机制,即声誉机制、连带责任机制和中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权利与责任不对等导致公立医院医生滥用医院声誉,严重的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在"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公立医院丧失了独立的法人地位。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在于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从而落实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进而完善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使医生尽可能承担声誉责任,克服道德风险,规范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除了要有制度等统一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无形价值观的作用。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管理.仅仅依靠风险管理措施是不够的.培育健康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十分必要.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促进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因此,要结合声誉风险的特殊性来不断培育健康的声誉风险的管理文化.以更好提高声誉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综合评价城市有若干要素,在后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城市声誉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市民行为对城市声誉具有重要意义。以"行为"的基本概念为理论起点,通过对杭州等五座副省级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与环境、城建与基础设施、经济实力、吸引力与物流、民生概况、教科文卫等七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品质城市应具有的基础、特色和发展要素。  相似文献   

6.
肖卫  朱有志 《求索》2007,(12):22-24
本文在评述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对“公地悲剧”的解释和治理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建立一个改进的KMRW声誉博弈模型。文章在改进的KMRW声誉博弈模型框架下,证明了个人理性如何在有限重复博弈阶段达成与集体理性一致——从冲突走向合作。并提出通过社会资本的培育以修正参与人理性来解决“公地悲剧”的内生博弈规则,为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农村公共资源利用问题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个人声誉、集体声誉与医生道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国营 《理论月刊》2004,(3):126-128
医院声誉是集体声誉,医院医生具有滥用医院声誉的倾向却缺乏维护医院声誉的动力。医疗机构改革 的思路应该是,通过机制设计使医生尽可能承担声誉责任。  相似文献   

8.
张成 《求索》2013,(9):254-256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理论出发,研究了承销商在新股上市首日出现噪声交易行为方面的抑制作用,并揭示了承销商在投资者情绪对新股发行价格影响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声誉的承销商能显著降低市场情绪对IPO首El的回报影响.这表明改善公司信息环境是抑制噪声交易产生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高声誉承销商在询价制实施之后作用显著.而在询价制实施之前则作用并不显著,这表明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是信息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之前提条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我国IPO首日回报之成因,以寻求降低新股情绪溢价之可行路径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契合了国家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与外源型和内生型社会组织不同,外源内生型社会组织主要由村庄外部主体动员成立,由村内精英运行,具有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优势,但因缺乏外部资源的持续性输入,导致很多外源内生型社会组织运行困难。本文以运行较好的一个外源内生型社会组织陕西省T村老年协会为个案,探讨外源内生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机理。研究发现,通过一定的组织行为,外源内生型社会组织可以形成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各项机制,如与其他治理组织互相嵌入的组织机制,政府资助、社会捐赠与用者付费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定期活动串联重塑村庄节奏的链接机制,规范活动程序与采取预防措施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声誉、信任和互惠为关键因素巩固集体行动领导力的领导机制,从而保障外源内生型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组织管理整合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彦斌 《思想战线》2005,31(2):65-69
组织管理整合是指组织采用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方式对组织成员的心理与行为根据一致性要求实施的措施和手段。组织管理整合首先是从组织资源维度, 以相应的物质利益和组织声望吸引个体成员并与个体成员进行资源交换; 其次是从组织结构维度, 以制度化方式对个体在组织中的角色地位进行安排与调整; 再次是从组织文化维度, 运用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规范引导与规定组织成员个体的价值目标追求和行为表现, 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