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案号二审:(2007)粤高法民四终字第334号申请再审:(2009)民申字第855号【案情】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粤海轻工业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公司)。再审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广州市东迅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东迅公司)。  相似文献   

2.
■案号申请再审:(2010)民申字第1275号【案情】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贵州捷安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安公司)。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贵阳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黔峰公司)、重庆大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林公司)、贵州益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康公司)、深圳市亿工盛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工盛达公司)。  相似文献   

3.
案情介绍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陈某,女,汉族,1960年11月出生,住澄迈县老城镇。  相似文献   

4.
申请再审人:甘肃稀土公司。 申请再审人甘肃稀土公司不服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赣南师范学院矿产品加工厂与其关于购销合同纠纷一案的终审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该案第一、第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及判决结果: 赣陇联营稀土公司(简称赣陇公司)是甘肃稀土公司与江西赣县稀土公司为联合开发赣县  相似文献   

5.
【案情】原告(二审上诉人,再审被申请人):李昌奎;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再审申请人):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世纪超星公司);被告(二审被上  相似文献   

6.
一、现实考量:全市法院"服判息诉、终结纠纷"的总体情况本次调研主要以2008年至2010年全市基层法院一审、再审及中院二审及民事再审审结的案件为研究对象。(一)一审案件上诉情况一是在结案数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上诉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二是上诉率水平较低。全市法院三年来的平均上诉率为5.76%,远远低于2010年全国法院12.6%的平均上诉率;三是各法院一审上诉整体情况存在不平衡现象。(二)案件申诉、申请再审情况1.一审裁判案件申诉、申请再审情况  相似文献   

7.
案名:扬州大学不服最高法院判决再审检察建议案【抗诉机关和受诉法院】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受诉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基本案情】申诉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扬州大学,住所地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法定代表人:郭荣,该校校长。  相似文献   

8.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原申请再审人):株式会社岛野。住所地:日本国大阪府坍市坍区老松町三丁77番地。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对经过二审终审的刑事案件,当事人提出申诉的,由哪级法院审查或再审,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二审终审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申诉的,二审法院仍然有权指令下级法院审查或再审。另一种认为:二审终审的案件,当事  相似文献   

10.
[基本案情]申诉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胡某。被申诉人一:某电视艺术中心(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法定代表人:郑某。被申诉人二:某音像出版社(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法定代表人:袁某。1993年12月7日,经导演林某介绍,林某作为在场人,胡某(甲方)与王某(乙方)在北京市公证  相似文献   

11.
俞裕铨 《人民司法》2023,(32):55-57
<正>【裁判要旨】再审申请时效属再审审查受理的法定要件,当事人是否在法定时限内提出再审申请属当事人可处分的权利。未提出再审申请的一方在法定时限内,在因他方提出再审申请而启动再审程序的情况下,可以在再审庭审辩论前一并提出再审请求,以一次性满足各方程序性利益并一次性解决各方争议,避免再审审查及再审程序反复启动。基于当事人对于自身权利有处分权及程序安定性因素考量,对于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再审申请,而在再审程序中提出的再审请求,不予审理。提审再审审理遵循的是二审程序,未在法定时限内提出再审申请一方在再审程序中的诉讼理由,亦不能超出其在原二审的主张范围。  相似文献   

12.
减少申诉信访压力,是当前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以解决,而加强申请再审审查工作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是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再审程序又可分为申请再审审查和再审审理两个阶段。一般而言,申请再审被驳回的当事人或者不服再审判决的当事人,因诉讼程序已经穷尽,最有可能发生申诉或信访。因此,要减少申诉信访,必须处理好申诉信访与一审、二审、申请再审审查、再审审理的关系。申诉信访和法院其他审判工作是"一盘棋",提高一审、二审、申请再审审查和再审案件质量,才是减少申诉信访的治本之策。目前申诉信访案件数量大,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刑事再审制度改进与完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有关国家刑事再审制度的情况(一 )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再审制度简况法、德两国在再审制度上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 ,都对再审制度有详尽、明细的操作性极强的程序性规定。其次 ,都对再审理由作了列举式的明确、严格规定 ,明示享有再审申请权人范围 ,规定检察官 (法国为司法部长 )、原审被告人享有再审申请权 ,如被告人死亡则由其近亲属行使。再次 ,明确详尽规定对再审申请的处理方式、程序、结果。最后 ,对再审方式、程序、法律救济均有具体规定 ,若再审后认定被告人无罪的 ,经其申请 ,要在官方公报或报刊公布 ,为其恢复名誉。法国与德…  相似文献   

14.
再审刑事裁判文书包括:按一审程序再审改判刑事判决书、按二审程序再审改判刑事判决书和再审后的上诉、抗诉案件二审改判刑事判决书,以及按一审程序再审维持原判刑事裁定书、按二审程序再审维持原判刑事裁定书和再审后的上诉、抗诉案件二审维持原判刑事裁定书6种样式。按一审程序再审改判刑事判决书按一审程序再审改判刑事判决书,是各级人民法院对于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判决,经提起再审程序后,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按照第一审程序重新进行审理,根据再审查明的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确认原判在认定事…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当事人对一审民事判决不服,在上诉期限内没有提起上诉,而是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再审申请的理由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5条的规定,遂以通知书的形式驳回申请。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提起抗诉。而有些法院的同志认为,此案已经过二审再审程序,二审法院是用通知书的形式驳回了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检察院对法院的通知行使抗诉权于法无据,于是将抗诉书及抗诉材料退回人民检察院。 笔者认为,人民检察院抗诉针对的仍然是一审的民事判决而非上级人民法院的通知。因为:一、上级人民法院以通知书驳回再审申请,仅是复  相似文献   

16.
民事案件再审程序是否与两审终审制矛盾,再审案件能否以调解方式结案,以及如何撤销原判的问题,当前在司法界存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一管之见。一、再审程序不同于一、二审程序,它与两审终审制不发生抵触。首先,一、二审都具有独立诉讼程序的结构要件。表现在:(1)均属由直接利害关系人提起。民诉法第八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可见,只有这些人(包括法人)才有权提起诉讼,并有可能引起一审、二审程序。(2)都有相应的审判组织行使审判  相似文献   

17.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陆丰市陆丰典当行(原陆丰市典当服务行),住所地:广东省陆丰市东海镇南堤路68号。  相似文献   

18.
一、申诉人的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了“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对于哪些人可以请求检察机关就生效裁判提起抗诉,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均未予以明确。按照一般的理解,有权向法院申请再审的主体,也应有权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因此,有权向法院申请再审的“当事人”与有权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的“申诉人”在范围上应是一致的。至于哪些人是有权向法院申请再审的“当事人”,普遍认为只限于案件当事人,包括第一审的原告和被告、共同诉讼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  相似文献   

19.
民诉法修改后我国再审制度的功能应是在依法纠错、化解申诉难的同时,反向提升诉讼前道工序即一、二审的审判质量,进而将维护司法权威与满足司法需求辩证统一。实现这一功能的路径之一是强化两审终审制度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原先一些法院二审可改可不改的一般不改的尺度应当修正,证据失权制度的适用应与辩论权的保护相结合。路径之二是优化再审本体机制,尤其是再审中的证明标准应与一、二审一致,保障再审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并可适度通过再审统一法律尺度。路径之三是拓展再审阶段的矛盾化解工作,通过申请再审阶段的判后答疑、司法建议和交下级法院调解等途径使通过再审不仅实现依法纠错,同时追求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20.
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虽然以专章(即民事诉讼法第十六章)的篇幅作出了规定,但该章只是对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或发动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再审程序是一个特别的诉讼程序。它的特殊性有两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两审终审制;发动再审程序的方式有三种,包括法院自行发动、当事人申请与检察院抗诉,而一审或者二审的发动只有当事人申请一种。再审程序的特殊性,使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面临不少困难。最高人民法院近来相继出台了4件司法解释或司法解释性质的文件,就是为了解决人民法院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再审立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