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全面论证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一个被西方从事社会主义史和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学者们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也是一个经常引起人们误解的问题。过去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也作了一定的研究,但  相似文献   

2.
梁波 《理论视野》2013,(4):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新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依据新的实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把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科学的全面改革的蓝图。过去书本上没有的,《决定》上写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决定》讲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决定》都作了实实在在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决定》帮助人们澄清了多年来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是我们重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及其实践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伴随80年代末东欧诸国政治局势的剧烈动荡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受到广为欣赏和青睐,民主社会主义更为人们普遍关注。面对这种状况,如果说民主社会主义问题本来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应当研究、分析的问题之一的话,那么,深入地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及其实践加以科学分析,揭示其形成、发展、主要思想与实践,以及在国际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造成的危害等问题,在目前科学社会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异常复杂局面的条件下,无论对我们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批判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和反科学社会主义思潮而言,还是就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及其实质,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史划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史(含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与之对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包括社会主义革命论(含过渡时期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论两大部分。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论的行之有效,实践同样证明了自十月革命到本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不系统和不成功。现实摆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面前的是同一个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本文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性指导意义,它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世界性的问题,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弄清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不仅有利于消除和澄清人们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种种疑虑和困惑,而且对确保我们继续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社概论》力求对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原理做出精要表述,体现了"老祖宗不能丢"的重要原则;力求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轨迹做出精确的扫描,从而使人们对其创立和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力求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精炼的概括,从而使当今的人们能够站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沿。《科社概论》全面勾勒了科学社会主义全景,比较好地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进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新水平,体现了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最重大的意义在于破除了许多对社会主义误解的、传统的固定观念,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决定》究竟在哪些方面破除了传统的固定的错误观念,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呢?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9)
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基于对所处时代的不同认识及对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不同理解,在科学社会主义必然性问题上存在理论分歧。考茨基在《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分析,回应并批判伯恩施坦的改良社会主义观。探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为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轮廓。这标志着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也标志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重大突破。这一新的突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发展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有其客观条件,也有其主观条件。探讨这一理论的形成,对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这一科学学说的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同时也为它的究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页)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方法论原则,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顺利进行改革,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按人们对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代表着更高的生产力。当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再也不能发展时,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然而,中国在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上,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成就相当伟大,这该如何理解呢?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中国也经受了强劲的冲击。如何估量这种挑战和冲击的实质呢? 两大问题,都制约着第三个大问题的回答: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误会吗?如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事况出发,破除了一系列误解社会主义的传统的固定的观念,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决定》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究竟突破了哪些传统观念、发展了哪些新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及其指导的运动和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使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纪念伟大的列宁诞辰120周年的时候,重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两者的特定含义,内容及其根本区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是主、客观的统一。对这一观点,我以为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优越性的客观性决定优越性的发挥,而人们又总是从优越性的发挥去认识优越性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优越性的发挥需要通过人们的实践,即通过人们的努力,正确运用和发挥优越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也就不成其为问题。近几年,为什么却成为问题了呢?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都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扩展和深化,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抛弃前人?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必然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这里就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是近几十年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挫折与失误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没有论及的有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又根据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有:新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  相似文献   

18.
问: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共产党人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就是:消灭私有制。我们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为什么现在又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呢?这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没有矛盾? 答: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矛盾,其实不矛盾。按照科学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五十年代,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干这件事情。 既然消灭了私有制,现在又为什么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呢?这  相似文献   

19.
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要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会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 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只要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会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这是乔木同志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这几年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而作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按照一般的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以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似乎就不再会发生空想的问题了。实际情形并不完全如此。口头上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回事,是否真正理解它和正确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来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一回事。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离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有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界限之一:改良还是革命?改良能不能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分别渊源于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革命派和改良派。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改良主义思潮,这在社会民主党内也是公认的,如奥地利社会党的领袖克赖斯基说,“社会民主主义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革命势力,而是一场高标准的改良运动”。他强调德国社会党人弗里茨。塔尔诺在1931年莱比锡党代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