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领导共产主义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以及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以及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和如何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包括: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习惯的团结一致";严格的党内纪律是建立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制定,强调党的纪律必须得到严格执行,党内所有成员必须一律平等地遵守党的纪律等。  相似文献   

2.
列宁鉴于当时的客观历史环境,在表述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时使用了"集中制"而不是"民主集中制"的提法。这导致罗莎·卢森堡和列宁最初在党的组织原则上存在分歧,卢森堡认为列宁的"集中制"是"极端集中制"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尽管罗莎·卢森堡对列宁的政党组织原则存在一定的误解,但不能因此否认她在列宁建党学说上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列宁不仅缔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且提出了一套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我党的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都十分重视从列宁和俄共(布)的历史经验中吸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注意高举列宁的伟大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推进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莎·卢森堡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包括:党必须把日常的斗争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统一起来;人民群众需要自己的革命领袖,领袖也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发扬党内民主,是克服党内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党的集中制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应该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为前提.今天,我们重读卢森堡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列宁一直非常重视通过建设廉洁政权,保持执政党的纯洁性来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各项建设顺利推进。在他看来,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官僚主义,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作风的纯洁性;无产阶级政党要防止腐败变质,始终加强党的建设,保持组织的纯洁性;社会主义国家要置身于监督之下,始终加强廉政建设,保持政治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必须依靠自己的公信力巩固政权.他认为,执政党公信力就是执政党通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力、说服力获得人民政治信任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人民对执政党的自愿服从、衷心支持和拥护.他从苏维埃俄国的实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公信力建设进行了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7.
列宁提出,苏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在无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居支配地位;"自由"如果同劳动摆脱资本压迫相抵触,那是非真实的东西;"战争"应有苏维埃政权进行的革命战争与帝国主义战争的区别;"协议"有革命者为最终消灭敌人而同其暂时达成的协议与"入伙性"协议的区别。在苏俄非常时期,列宁主张就这些重大问题对工农群众进行社会政治教育。同时,他提出了加强社会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措施。列宁的思想在当代具有思想启示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内容。他们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形势的必然性和基本要求,提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揭露、监督和反对剥削阶级政府的外交活动;要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付各国资产阶级的联盟;声援和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要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努力构建和平、正义的新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方面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现时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作用的发挥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联盟"思想,指出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同盟军的重要性。列宁创制了统一战线术语,丰富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政治联盟的内涵。斯大林在二战时期同英美等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扩展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范围。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中国化的统一战线内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政治优势,实现了从阶级联盟到非阶级联盟,从团结朋友、孤立敌人到大团结、大联合,从革命策略到治国方略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恩格斯通过对工业化以来德国经济、社会、工人运动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及政治制度的特点的考察和分析,形成了关于德国工人运动的思想,即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德国工人运动开创的新的斗争形式——议会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国际工人运动树立了榜样;但是,这种斗争形式是暂时的策略,不能使德国建立起共和国,更不能使德国"长入"社会主义;德国无产阶级不能放弃革命,不能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应该会最先发生在军队.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人运动和德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验证了恩格斯关于德国工人运动的论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术界围绕所谓恩格斯政治遗嘱展开的对恩格斯的国际工人运动理论乃至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解或歪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的内在差异可以从阶层分析和联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各阶层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中间阶层必然消亡,农业无产阶级是城市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列宁将中农放在重要地位,但俄国形势的变化使列宁联合中农的策略在"积极联合"与"消极联合"之间多次摇摆。此外,列宁还将工农联盟理论拓展到了工人与农民经济关系的层面,将工农联盟的形式拓展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殖民地国家农民阶级的联合。毛泽东的工农联盟理论强调对中农坚持"团结"与"联合"的策略,对富农的联合策略则经历了从"中立"到"削弱"再到"联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注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问题,并提出了"六项扣除"理论这一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内容;恩格斯对济贫法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阐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福利及其实现途径;列宁不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福利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而且提出了无产阶级国家保险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具有革命性、批判性,列宁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具有客观性、系统性,这种差异性事实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性,而阶级性依然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与第二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主要以本国为舞台.第一国际解散后,恩格斯不主张建立新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认为这种组织不利于工人运动的发展.史学界关于恩格斯创建了第二国际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态度,对我们认识当代工人阶级政党的党际关系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政治视野下看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苏俄的历史进程,得出结论:1921年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事业处于十月革命以来历史进程的"极高的高度",从近现代世界革命史上看它也处于"极高的高度".他以政治行动为手段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如要求发扬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正确地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国内的形势,增强克服"危险"的勇气;正确地、切实地确定自己的任务,特别是把握好"战略退却"的尺度和"停止退却"的时机;做好经济工作,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列宁对错误思潮的认识和批评,体现了他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犀利的政治判断力.  相似文献   

15.
<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是湖北大学俞良早同志的新著,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作者以新的视角即东方的视角,研究列宁学说,是该学科领域研究方法上的一种创新.列宁学说产生的土壤,主要是俄国的社会条件.而俄国的社会条件,同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的社会条件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认为,列宁学说扎根于东方社会条件的土壤里.那么,从东方社会条件的实际出发,则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列宁学说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现实价值.<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论析了这个道理,并且从东方的实际出发,对列宁的学说,特别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东方革命特殊性的学说、经济建设学说、政权建设学说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颇具新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著作,泰克西埃在《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一书中解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在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民主制与民主共和国、国家消亡等观点上,泰克西埃批评列宁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泰克西埃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他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政治思想的理论区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条件下国家权力的增强、列宁研究国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批评又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仅要重视研读经典原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经典作家的思想,更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农民,采取正确的联合策略,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关键。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三个不同时期,对农民的认识不同,采取的联合策略也不一样。十月革命前,列宁认为俄国的农民分为下等户、中等户和上等户,无产阶级应该联合下等户和中等户,反对上等户;国内战争时期,列宁认为农村居民分为贫苦农民、中农和富农,无产阶级应该联合贫苦农民,还要和不剥削人的中农结成联盟,镇压富农的反抗;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认为农民已经中农化,即小资产阶级化了,无产阶级与农民主要应结成经济联盟。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他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中国工会的国际活动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 刘少奇从1922年就开始从事中国工人运动.长期从事与领导工人运动的经历和成就,使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工人运动问题,以及正确处理国际工人运动与各国工人运动的关系问题等方面,获得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同时也在国际工运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1949年6月,世界工会联合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世界工会“二大”,选举刘少奇为世界工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19.
正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他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中国工会的国际活动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刘少奇从1922年就开始从事中国工人运动。长期从事与领导工人运动的经历和成就,使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工人运动问题,以及正确处理国际工人运动与各国工人运动的关  相似文献   

20.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论断,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是符合经典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思想。列宁关于"我们就是坚持一党专政"的话语,真实的、实际的含义是"一党"领导工人群众发展革命事业。在当时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能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结成"统一战线",只能"一党"领导工人群众发展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