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课》2014,(7):126-127
日本的茶道诞生于战乱年代,它是对乱世的一种“禅”悟。日本的武士除了讲究技术、身体和勇气的训练外,还讲究“禅”法。茶道与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两大重要内容,武士道是关于“死”的哲学,而茶道讲的是“生”,两者构成了日本的生命理念。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的“实心实学”是通过对王阳明心学的修正与转型而出现的进步社会思潮。它不仅以“良知”释“心”,还进一步以“情欲”“私利”“快活”和“真心”释“心”,而且将“实心”与“实学”紧密结合起来,构成明清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明清之际市民阶层启蒙精神的集中表现与反映。今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眼睛是我们人体上最富有表现力的器官。因为它会“说话”,有时候比嘴巴还会说。  相似文献   

4.
《大清稗史》载: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帝当堂做了两张“纸阄”——名日“生死阄”: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活命,抽到“死阄”便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因此无论抽到哪张,都难逃一死。刘墉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  相似文献   

5.
朱国男 《求贤》2011,(9):50-50
一般来说,员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等死”的、“怕死”的、“找死”的。 “等死”的员工.天天过着“不迟到.不早退”的“九五”生活.等着发工资,等着退休。他们多半奉公守法.是企业的忠实支撑者。对待他们.要以“关怀”的方式.采取合理的态度。大部分的工作.实际上都要依赖他们来完成。如果没有这些为数较多的“等死”员工.就没有人执行例行性的事务。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24日上午9:00,成都市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考试正式开始。其中“一村(涉农社区两名大学生计划”共有1339个岗位。从岗位供需比来看,对于这个俗称“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竞争比去年更激烈,共有5420人报考。激烈竞争的背后是一些已经开始暴露的问题,虽然其中的一部分入将当“村官”当作锻炼能力的好机会,但事实上也有许多“村官”都明确地将这作为通往公务员的跳板,有些甚至把它当作考研前争取到的“闲暇时间”,我们不禁要问,失去公务员跳板,你还会当“村官”吗?  相似文献   

7.
白马村这匹“马”不好驾驭——这是历任“村官”的共识。 上访、空巢、贫困、赌博……每届“村官”一上任,各种大事小事就像洪水般涌来。 此村“村官”不好当,不死也要脱层皮——这也是历任“村官”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我便被称为“老演员”了。“老”,字书或者宽宏地解释为“尊称”,或者冷酷地说它是“谓物之陈旧者”。不管怎么说,横直我听了都不大高兴。我还年轻嘛!  相似文献   

9.
开篇的话 千百年来,中国人心底根植着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梦,它叫“小康”。 对“小康”的描绘,最早见于孔子,“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而孟于将“小康”概念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内涵:除了社会安定,还应“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相似文献   

10.
王丹 《学习月刊》2009,(10):34-35
“(X)比YW”式是汉语表比较的一种常见句式,称为比字句。W是表示比较结果的谓语中心成分,对于比字句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整个格式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变为“(X)比Y”式。在历时演变过程中,“(X)比Y”式是曾与“(X)比YW”式平行的一种格式,“比Y”是谓语中心,“比”是动词,这种格式我们称为比动式,这类句子就叫比动句。古汉语比动句和比字句存在渊源关系,比字句是由比动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曹静 《新湘评论》2012,(6):53-54
l 屋顶下有一头猪(豕),构成了汉字“家”。 “家”,和它简单的字形不同,其内涵显然丰富得多。它既可以指社会的“细胞”——家庭,也可以指构成家庭的成员——家人,还可以指住所,那些为家人遮蔽风雨的房屋。  相似文献   

12.
麒嵩 《前线》2014,(8):122-122
有这样一个历史传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臣叫壬里国,他与另外一个大臣中里缴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复杂,无法判断,国王齐庄公请来了当时的神兽“廌”,相传“廌”能辨是非曲直,它的角顶向谁,谁就一定有问题。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廌”没有动;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廌”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法”字的来源就和这个“廌”有关。“法”的繁体字写作“灋”,由“水”、“廌”和“去”三个字组成,其中,“水”字代表对待每个人应该像水一样公平公正;“廌”字代表着要能明辨是非曲直;“去”字则表示一旦判定对错,应该坚决去恶扬善。  相似文献   

13.
对“以人为本”逻辑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是,“以人为本”具有双重逻辑结构,即主谓项结构和相关项结构,主谓项结构是“以人为本”的外部结构,相关项结构是“以人为本”的内部结构。这种逻辑结构分析还揭示了“人”的概念内涵的层次结构,它是显内涵和隐内涵的统一。概念内涵显示程度的不同,规定了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由此表明,“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从“以人为本”到“以民为本”是概念在思维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曹静 《学习导报》2012,(6):53-54
l 屋顶下有一头猪(豕),构成了汉字“家”。 “家”,和它简单的字形不同,其内涵显然丰富得多。它既可以指社会的“细胞”——家庭,也可以指构成家庭的成员——家人,还可以指住所,那些为家人遮蔽风雨的房屋。  相似文献   

15.
钱江 《党史博览》2010,(8):13-15
1966年5月18日凌晨,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拼将一死,与已经来临的“文革”抗争。这个消息在人民日报社悄悄传开后,人们都极为震惊。但是,邓拓之死没有使“文革”恶浪有丝毫收敛,这个“潘多拉盒子”已经被打开了。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尽管“轻巧”,但却很“疯狂”。它不仅可以在水中进行发射,还可以像昆虫一样突袭航空母舰,甚至能像飞碟一样钻进敌人的心脏。  相似文献   

17.
《党员干部之友》2010,(6):45-45
我们一向自称“中华民族”,但为什么要叫“华”呢? 它源于古代的“华族”,即“华胥氏”。“华胥氏”为什么要叫“华”呢?在甲骨文中,只有“华”而无“花”,“华”字画的是一株长满了花果的花树。《说文通训定声》说:“开花谓之华”,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祖先还没创造“花”字前,“华”可以泛指一切的花草瓜果。此外,“华”还可以象征日、月、星、辰与火的光华。因此,“华”字最早是对一切光彩夺目东西的总称。  相似文献   

18.
陈瑞华 《党史文苑》2007,(11):49-50
“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已过去30年了,但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过来人来说,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1977年的冬天,尽管“四人帮”已粉碎一年有余.但极“左”路线仍主宰着神州大地,到处都是逼人的寒气。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就像严冬里的一缕春风拂过大地,使人们,尤其是刚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全国千百万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看到了希望,同时更加体会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的深层含义。恢复高考不但给许多人带来了人生的转机。还成为中国十年浩劫之后拨乱反正,命运大转折的第一声号角。  相似文献   

19.
游宇明 《廉政瞭望》2010,(11):39-39
对“曲学阿世”这个成语,我一向表示怀疑。世者。世人、时尚也。世人有穷有富;时尚有实有虚,就算你把学问“曲”到了比柳枝还柔顺的程度,也未必“阿”(迎合)得过来。  相似文献   

20.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炭窑坍塌光荣牺牲。三天后,毛泽东怀着对普通士兵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亲自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大会,并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