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亚洲东方崛起。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对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此走上了以武力侵略征服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抗战以来,以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张自忠将军为第一人。1940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随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均恢复设立张自忠路,张自忠将军由此得到国家和民族授予的崇高荣誉,  相似文献   

3.
满铁是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国家垄断资本殖民企业。满铁以其数十年侵略中国东北积累的雄厚实力,竭尽全力支持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本档案史料即是日军全面侵华之初,满铁产业部整理的苏联对“七.七”事变的报道、评论以及与事变有关的苏联动向和国际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日本政府制定下一步侵华政策以及制定对苏政策提供参考。本史料能够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无尽灾难,同时也看到勇敢的中国人民对日军侵略进行的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4.
张凤鸣 《西伯利亚研究》2002,29(2):40-42,55
19世纪中叶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并向该地派遣驻军和移民后,俄国远东地区所需物资、尤其是农畜产品极度缺乏,所缺农畜产品中的相当大部分需从相邻的中国东北购买。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对俄输出,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肉类和畜力的迫切需要,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李鸿章等人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的外交政策,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被俄所利用,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对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交相侵略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作为侵华的主力军,通过在华设立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其侵略战争提供全方位服务。满铁的相关资料对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作为大型系列档案史料集的《满铁档案资料》的编纂,有其自身的编纂规律和原则,而满铁的相关研究则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美化和粉饰其侵略战争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中日文学交流的主要是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以及旅日文人。他们多为饱学之士,且好交友喜翰墨,常与东瀛的一流文人宴饮赋诗、笔谈雅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篇章。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诗人的创作欲望,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汉文学的复兴与发展。同时,他们还以游记、随笔等形式,把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等介绍给国人,为国内同胞了解日本的文学艺术、世俗人情、自然风物等提供了生动、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国际交流》2007,(2):32-32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以串原义直为顾问、柄泽纪春为团长的日本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第20次访华团于5月16-19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在京期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万国权会见了代表团,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会见了串原义直。代表团分别与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中国经济联络中心举行座谈,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日本学研究起始于1750年。18—19世纪初,由于俄远东地区的开发而快速发展,以研究日本民族和日本地理为主;日俄战争后,俄开始加强对日本政治、经济与历史的研究。十月革命至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对日研究由于某种意识形态的限制而产生了极大的缺陷,几乎完全是以日本战后期间的政治与国际关系为研究对象。90年代后在日本的财政支持下,俄对日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初期,中朝两国一直维持着历史上传统的封建宗藩关系,中国一般不直接插手朝鲜本国事务。但19世纪70年代朝鲜开港后,随着日本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渗透朝鲜,中朝两国关系逐渐出现复杂微妙的变化,清政府也逐步开始对朝鲜的内政外交施加影响。以对抗日本的侵略势力。因此,近代中朝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中日两国在朝鲜的争夺和角逐,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相似文献   

12.
美帝国主义的头子艾森豪威尔从6月14日至20日在菲律宾(14日至16日)、中国的台湾(18日至19日)、冲绳(19日)、南朝鲜(19日至20日)进行了强盗旅行,到处都遭到了人民的反对的浪潮,特别是吃了日本人民的閉門羹,受到了中国人民反美武装示威,打炮“迎送”,这个瘟神匆匆溜回美国,非常狼狈。  相似文献   

13.
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梶山静六8月17日在朝日电视台公然声称,日美两国的防卫合作范围“理所当然包括台湾海峡”,因为他“非常担心中国会以武力解放台湾”。他说,当中台发生“纷争”时,如果美国采取行动,而日本袖手旁观,那么,日美安保条约还有什么作用。19日梶山再次坚持日美防卫合作范围包括台湾海峡,说自己“不过是谈了原则论,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梶山的讲话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和威胁中国的主权与安全,受到日本有识之士及亚洲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后,日本出台了三项法案,标志着其“专守防卫”的安全政策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它突破了自卫队向海外派兵的地域限制和使用武器的限制,扩大了政府海外派兵的权力。日本的新安全政策实现了日美同盟的质变,从根本上强化了日美同盟。但从长远看,日本的新安全政策不利于日美同盟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正提及鸦片,更多人会联想到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发起的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无尽苦难,但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也曾使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更为深重的毒害,它严重地违背了《日内瓦鸦片公约》,是一种赤裸裸的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的行径,对中国民众犯下了滔天罪行。1948年11月10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指出,日本在中国占领区"设置了政府统制的专卖机构,向官方许可的商店配给鸦片、麻醉品。在被日本占领的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远东所日本研究中心专家布宁近期提供了一篇内部报告,题为《日本安全模式》,系统分析了日本自战败以来实施的安全政策。现摘介如下: 1951年9月8日,日美签订《和平协定》及《关于非军事化日本的安全保障条约》(即“美日安保条约”),日美政治军事同盟成为日本安全的中轴,根据不同时期日本对日美政治军事同盟的依赖程度,其国家安全模式可分为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同欧、美、澳等发达国家不同,由于受国情的影响,日本曾一直是严格控制外侨居留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开始对留学生学成以后在国内的就业采取了开放的政策。1990年日本修改《入管法》,鼓励学有专长的外国留学生在日就职。在日外国移民人数也从当时的128万,增加到2003年的168万。其中,来自中国移民的增长速度高居榜首。在日华侨华人从1990的19万,增加到目前的60万①。以新生代②和新移民③为主的新一代华人在日本的迅速崛起,不仅给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带来希望,也给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一、在日新一代华人的数量和规模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8.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着欧美列强的军事威胁和外交压力,处于开国抑或攘夷的十字路口。通过考察欧美国家对日本的冲击以及日美交涉过程,可以看出,开国与开港给日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尽管近代日本并未遭遇中国那种割地赔款的命运,却使近代日本具有了殖民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以“满蒙开拓团”的形式,将30万左右日本农民强行移入中国东北。日本移民的大规模侵入,使日伪“国有”土地迅速膨胀,土地关系全面殖民地化。与此同时,日本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东北水田开发有了显著的发展,使东北农业也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