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2006年的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河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撰写的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引起了各方关注。针对近年“洋节日”在国内越来越走俏,本土传统节日相形之下越来越“萧条”和“冷清”的现状,《宣言》从一开头就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我们会过年吗?我们到哪里过年?“一石激起千层浪”,《宣言》中的问题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赞成高有鹏教授观点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激烈的观点交锋让人们不得不思考:面对洋节日的“节节进攻”,专家发出“保卫春…  相似文献   

2.
年年有鸡     
腊月二十九下午,父母去菜市场买鸡。市场距家也就一根纸烟的路程,但下午2点去,6点还不见回来。妻子有些急,说你去看看,两位老人该不会出什么事吧。我刚要出门,他们回来了,都空着手,且都是一副若有所失的表情。父亲抱怨母亲:家里有那么多菜和肉,非得买只鸡;买就买了,又非得去约秤,结果怎么样?母亲也不服气:这是过年的讲究!你怎么一点文化品位都没有?你怎么不去约秤?我听得云遮雾罩的,最后总算听出点眉目。在过年这个问题上,母亲确实比父亲讲“文化”,门神不能说“买”,得说“请”;煮饺子有一两个散开的,不能说“散”,不能说“破”,得说“挣”…  相似文献   

3.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21,(3):56-57
【今年你在哪里过年?】春节临近,为了疫情防控,全国多地陆续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有人响应号召留在工作地过年,有人视疫情发展情况还在观望。您在哪里过年?疫情之下,引导大家“减少流动”,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能过个平安年!@有钱的冰美式:当然不愿意不回家,但为了省去之后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服从安排。家是过年的地方,但健康才是家人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4.
政府该怎样关怀弱势群体?又过年了,政府通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生活困难和收入匮乏的弱势人群伸出援手,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衣食无忧地度过年关,这是体现人文关怀、体恤民生的好事。但在赞叹政府的善举之余,我们能否再多动点脑筋想一想:弱势群体过年温暖了,殷实了,过后怎么办?毕竟日子并没有全部浓缩在过年这半月时间内,这种节前的送温暖活动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改善来说只是治标之策。本期我们从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入手,以点带面,邀请专家一起探讨政府究竟该怎样关怀弱势群体这一问题。通过专家文章可看出,要真正把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让弱势群众时时感受到国家与社会的爱心与福佑,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制定建立有助于社会公正、有效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政策及建立有利于弱势群体的长效社会保障和帮扶机制,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过年挺累     
孔龙 《人民公安》2007,(5):60-60
真正让我和同事们欢喜的是,一个“春节”假期过去后,大家笑眯眯地说:“总算没出大事儿。”自从干上了警察这一行,我就不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挺累,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欢天喜地,心里憋得慌。老百姓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已提上日程。“医改”新政能否“医治”好过去遗留下来的伤痛?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能否建立?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政府操心,百姓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吗?我们还会过年吗?”河南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在自己撰写的《保卫春节宣言》里这样说,面对西风盛行、西方文化的曰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作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堡垒。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以一种简单的排他主义拒“洋节”于国门之外,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和商业化炒作,把传统节日变成掏掉民族文化内核的“空壳”,我们的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不仅仅在于是否要“保卫”,而是中国传统节日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掘出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进入农历腊月,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可以说在所有节日中春节是花费最大的一个节日。亲戚得探,朋友得访,还不能亏待了自己,怎么也忙乎一年了,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究竟得花多少钱打理这个年?高兴归高兴,过年不要忘了做好自己的财务预算。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整装待发。无数疑问出现在国人心中:神舟“五号”能否准时升空?宇航员安全系数如何?谁将成为中国的“加加林”?本刊特别推出《“神舟”飞船:载人升空》连续报道。让我们一起聚焦中国宇航员邀游太空的激动时刻,分享中华民族载人航天圆梦今秋的骄傲与辉煌……  相似文献   

10.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在一些人心里,过年——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春节前夕, 记者走访了一些读者,让我们走进他们关于过年的记忆吧。姜子渔:“童年刻下的过年梦,如今已锁进了我的记忆深处。”儿时,最盼望的是过年,平时少见的美食可以美美地享受一番,还可以穿新衣兜“压岁钱”。  相似文献   

11.
微音     
话题1【春节将至,寻找年味儿】春节就要来啦,近日,央视新闻官微发布了一个“寻找年味儿”的话题:提到过年,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是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的装饰,还是街坊邻居围坐在一起嗑瓜子、话家常?越临近春节,年味儿就越浓重……您心中的“年味儿”是什么?一起来说说吧!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浙江》2021,(2):后插5-后插6
今年春节不一般,为了防控疫情,“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成为新倡议。就地过年,如何过好?浙江移动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主动做好通信保障和服务保障的同时,推出一系列新春通信福利活动,用暖心举措温暖就地过年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6,(8):72-81
KTV犹如一块巨大的蛋糕,引来各方垂涎,也引起各方争议。版权局与文化部,是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还是维护“大众精神健康”?是行政垄断?还是利益驱使?是合作“共赢”?还是“各取所需”?谁将笑傲江湖?卡拉还能否OK?  相似文献   

14.
吴钧赛 《台声》2013,(2):42-42
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年味”不比以往浓厚。这么回忆着的人,当然都有些“年纪”了。苦难时,物资乏,平常时候,要能吃上水果,一定得生病卧床。再就是过年,亲友慎重其事,彼此馈赠水果礼盒。有回过年,阿姨带一盒五爪苹果来访。一层透明塑料薄膜包住苹果,红艳艳、香喷喷,掀开,满室生香。苹果香,大家闻惯后,再不觉得其香。  相似文献   

15.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又开始忙活过年。“过年”,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企盼。只要一想到快要过年了,每个人的心里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有时,这种激动和向往比现实的行为更令人陶醉。于是,人人在年前都“忙并快乐着”。本栏目在新年之际特为读者献上以“我难忘的新年”为主题的一组文章,并送去我们对您的祝福与问候。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的主体是政协委员。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如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能否充分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委员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法,是调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的关键环节。毛泽东同志曾讲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必须解决桥或船的问题。那么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的“桥”和“船”是什么呢?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小时候是在乡下姥姥家长大的。每次过年,姥姥都会给我穿上她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服。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有新衣服穿,还有肉丸子吃。过年的时候,姥姥、姥爷会给我们每人分一份炒得香喷喷的花生、瓜子,还有甜甜的糖果。过年的那几天,是我们小孩子最幸福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忙碌的生活也许让我们忘记了欢笑,城市的节奏也许让我们患得患失。过年了,又是什么让我们那么忧愁?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服务”讲得很多,“服务意识”也屡见报端。但当我们在谈论“服务”的时候,是否思考过“服务”究竟是什么?“服务意识”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观察记者:光大社团,做强产业是你们的改革目标。“光大社团”方面你们已经有了很多思路。能否就做强产业方面着重谈谈发展思路?钱伯皓:改制任务阶段性完成后,我们准备着重从“主体联动、项目带动、智力驱动”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新途径。观察记者:“主体联动”是什么意思?钱伯皓:主体联动讲的是将艺术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