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数据证据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电子数据的无痕性、易变性、开放性使电子证据极具脆弱性,但根据我国的诉讼模式、证据制度、证据规则、司法实践,以及国际立法的现状、趋势和电子商务等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可以推断出承认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它的三个本质特征决定了电子证据的证据价值、审查判断的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于传统七种证据之处,把它归于视听资料只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2.
从数据到证据--浅议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子证据的收集入手 ,将电子证据的收集分为技术性收集和法律性收集 ,对电子证据从数据走向证据的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的分析中 ,笔者将电子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审查和潜在证人对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作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电子证据证明力认证主要负责判定电子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以及其证明力的大小,即电子证据可靠性程度的认定。据案件事实的构成要素,可从时间、场所、人员、技术、过程五个要素来衡量电子证据的准确性;而从内容和结果角度审查电子证据的完整性,需要对电子证据本身记载内容、负载电子证据的信息内容以及电子证据所依附系统进行完整性审查。此外,电子证据的原件和复制件的证明力大小、不同情况下电子证据证明力的比较也是电子证据证明力认证需要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证据开示(Discovery)又可称为“证据展示”、“证据交换”、“证据披露”“证据先悉”等,是由检察官和被告方相互向对方提出问题,对各自拥有的证据进行交换,予以审查,为审判做好准备的一项重要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5.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际上是要实行以司法审判标准为中心。分类证据的审查判断是审查全案、认定事实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从物证、书证的审查;言词证据的审查;鉴定意见的审查;勘查笔录的审查;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这五个方面对证据审查判断的技能进行分析,有助于证据审查技能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6.
电子证据包括电子化信息资料和计算机证据两类新型证据,具有技术性、复合性、多媒体性、无行性、脆弱性等特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较低,使用时要认真进行审查判断,去伪存真,以增强证明效力.  相似文献   

7.
对以DNA证据为代表的科学证据的有效审查判断是法庭科学在司法实践中应用的关键,然而,DNA证据的"科学"属性使这一任务陷入困境,证据审查流于形式,质证虚化均是其鲜明体现。从学理与实践不同层面予以分析则可开辟审查DNA证据的新路径。学理层面上对DNA证据的审查以考察英美法系国家证据规则、判例的演变以及大陆法系国家自由心证基础上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分析为基础,推出我国对DNA证据的审查应以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及合法性为内容;司法实践中审查DNA证据则采取分阶段审查模式,具体指侦查阶段的成证审查、起诉阶段的书面审查以及审判阶段的实质审查,其目的在于改变庭审质证虚化及公、检、法配合有余、制约不足的状态,体现庭审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经济犯罪侦查中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越来越多,电子证据在侦查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然而,电子证据在法律上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取证程序没有规范,给经侦办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提升电子证据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作用,需确定电子证据的法律规定,明确电子证据的取得程序,同时要对经侦民警进行必要的电子取证培训,提升电子取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涉及电子证据的经济案件的顺利侦办。  相似文献   

9.
忽视证据或者不准确掌握和理解刑事证据的采信标准,就无法保障法律监督活动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因此,检察官不仅要树立科学的证据观,而且要掌握审查判断证据的能力。应当严格把握证据的关联性,严格审查证据的可采性,以及注重证据的证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规范层面,我国刑事证据印证作用于单证印证与全案印证两个领域。从理论层面梳理,刑事证据印证可以划分为证据印证向度与证据矛盾向度。在两大向度的权衡中,证据矛盾向度处于弱化态势,由此导致证据印证在规范与实践中频现误区。从动态视角来看,现行制度误区主要包含证据收集、证据确定与证据审查阶段的证据隐患。基于此,为推动刑事证据印证合理化,需要重申证据矛盾向度的重要性,从证据收集、证据确定与证据审查角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中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涉及电子证据的民事案件中 ,由于影响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因素很多 ,对它们都予以审查是不可能的 ,这时就需要根据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标准来判断 ,必要时应采取“高度盖然性”标准 ,这是判断证据真实性的最低标准。采用这一标准有助于法官在证据的真实性没有确凿把握的情况下进行裁判 ,避免了犹豫不决而导致的拖延诉讼或拒绝裁判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作为与视听资料并列的法定证据形式。但是,《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电子数据给出明确定义、不能明确区分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这导致这两种证据在审查过程中存在交叉并混淆。合并电子数据与视听资料的审查内容是现阶段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划分证据种类的依据出发,分析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的区别,并试图以此为基础完善电子数据的审查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电子证据具有不同于其他证据的特征。掌握电子证据的独特性质,有助于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中解决和排除涉及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质证、采信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保障人权,促进侦查机关合法取证至关重要。对现行审查批捕,应从立法上、程序上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依据法理和法律的规定对有关证据予以审查排除,从而保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15.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意见具有技术性、派生性、核查性和职权性特点,现行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尚未确认其证据能力。技术审查意见具有解释性证明力、佐证性证明力和实质性证明力,其证据能力能够从相关性理论获得根本证成,能从《刑诉法解释》第100条得到规范支撑,亦有系列裁判包括重大案件裁判支持,具有实践许容性。审查意见的派生性和可能具有的“当事人性”,均不足以否定其证据能力。确认其证据能力,有助于建构证据支持体系,契合技术审查工作的发展方向。法官履行查证责任而非证明责任,且为防止“自审自鉴”的类似不当,区别于检察机关技术审查意见,法院自身的技术审核意见应坚持其内部性,仅用于辅助心证。技术审查意见如用作证据,需要满足相关性、必要性、专业规范性以及程序要件,可以区分不同情形作为主要证据或辅助证据使用,且注意把握不同审查方法对证明作用的影响。应完善相关证据规则,为技术审查意见的司法适用提供依据和遵循。  相似文献   

16.
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电子证据的内涵,并根据电子证据的特征,提出了保证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鉴别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方法,而且结合国内外立法,论述了从哪些方面来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涉及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犯罪案件正在快速增加 ,给社会造成的破坏日趋严重。文章分析了计算机犯罪证据的特点 ,阐述了收集证明计算机犯罪的物证、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等的收集范围和方法 ,在收集证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涉案信息系统进行的技术检测等内容 ;讨论了转移、保存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有关事项 ;探讨为了保证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一般进行的审查方法、审查内容与采取的措施以及避免被调查合法权益受损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子数据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审判为中心”下的诉讼制度更加注重电子数据的审查,因此,电子数据取证要更加细化及具有针对性。本文针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下,电子数据取证的技术和审查方面的困境,提出深入研究云取证技术,规范物联网技术协议与规则,构建专家智囊库及重视证据审查等方面建议,为提高电子数据的法庭有效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渎职案件的侦破既可以"由人到事",又可以"由事到人",故渎职犯罪的证明方法不拘一格,通过直接证据快速且独立地锁定案件事实和凭借间接证据链接所有案件事实均能够达到证明效果。审查证据过程中应当考虑监管部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重大事故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管理职能,综合考量被告人玩忽职守的程度,以此确定特定责任者因果关系的量化定位,在量刑建议中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检察官在审查起诉阶段同时扮演犯罪指控者、案件调节者、诉讼监督者三种角色,不同角色的检察官运用证据的方式各有侧重。审查起诉过程中的证据运用主要包括证据的采纳、采信、印证和自由心证的形成四方面,目前存在未能积极引导取证、自行取证,证据审查粗糙、证明力判断不准确,证明标准理解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操作层面的规制和意识层面的转变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