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永新 《人事管理》2001,(12):27-27
毕业生主要足进入人才市场通过烈向选择落实单位.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毕业生参加双向选择的通行证,是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的身份证明,因此学校在发放、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时一定要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2.
《人事管理》2001,(11):12-13
省政府最近专门发文,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规定。我省毕业生就业按照政府管理、学校推荐与指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除少数专业和国家有特殊需要的毕业生外.其他各类毕业生部实行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定向和委托培养的毕业生原则上按合同就业;因一方或双方原因不能履行原定向、委培合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  相似文献   

3.
《人事管理》2001,(10):11-11
为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丹阳市坚持双向选择和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以后,毕业生就业消费也随之而来,近来笔者对一些已经就业和正在择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了解,发现毕业生在就业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消费。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正从过去的国家计划分配逐步走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通过学校推荐,毕业生进入市场,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已成为毕业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事管理》2001,(4):15-15
凡淮安生源或急需的外地生源,具有国家普通高校本科(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来淮择业,通过“双向选择”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由政府人事部门按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实行指令性保底安排,用人单位不得拒收。对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可与其建立联系,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定毕业后来淮就业协议,提前予以资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温州市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就业率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较大增长。截止2008年底,该市共接收本地高校毕业生档案27131份,其中,实际报到落实就业单位并到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的刚性就业13812人,刚性就业率为50.9%;通过对600位学生的隐性就业抽样调查显示,隐性就业为73%;加上部分游离在刚性就业统计之外而实际上处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状态的毕业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推算出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达到87.67%。  相似文献   

8.
陈树荣 《浙江人事》2009,(11):34-35
今年以来,绍兴市坚持把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人事民生工程,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方针,强化政策引导、强化招聘交流、强化指导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截止8月底,全市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21705份,已就业18610人,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自1995年起,武进市除师范类、医卫类毕业生以外的其他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全部进入人才市场“双向择业”。至1998年,医卫类毕业生也同样进入市场实行“双选”;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下子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内蒙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方针,制定实施相应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我区高校毕业生总量由1999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4.08万人。目前,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而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人才匮乏,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过程中,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各地规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行为,督促中小企业、非公有制单位依法与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高校…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毕业生分配过程中起主导、支配作用,政府根据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分配、调配计划,并将毕业生派至具体单位,毕业生无条件服从分配,用人单位按计划接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计划分配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环境,随之应运而生的是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为主要形式的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新机制为大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公平的机遇和宽松的舞台,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理解和认同。但新型的就业办法也在不少毕业生的心中引发强烈的波动,导致种种的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对顺利择业十分不利。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社会竞争呢?  相似文献   

13.
张长伍 《人事管理》2001,(10):10-10
近日,连云港市出台了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法,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好地适应了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快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同时.维护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台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大学生毕业与就业工作同步操作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无法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制度。只有将大学生毕业与就业工作分离操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达到人才的社会配置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西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路攀升。太原钢铁公司曾一次从该院要了200多人,今年却一个毕业生也没要到。原因是来晚了,学生都被民营企业“抢”光了。这里的毕业生为何如此吃香?记者近日来到这所学院采访,试图揭开这个谜底。2004年,该院毕业的750名学生,多数到了民营企业。在学院3月份组织的双向选择洽谈会上,有58个招聘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多数专业的就业率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00%。截至目前,70%的应届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作为精品专业、教改试点专业的钢铁冶金等专业的毕业生,已100%落实就业单位。从2001年开始…  相似文献   

16.
《山西政报》2006,(14):6-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晋办发[2005]18号),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发展,已逐步建立起了“实行政府管理,学校推荐、指导,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与之相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也日趋完善.一个开放、竞争、规范、  相似文献   

18.
李倢 《青年探索》2020,(3):31-45
本文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发现贫困大学毕业生成绩优秀、能力均衡,在寻找工作中较多重视收入及福利等保障性因素、收入整体偏低、就业中易受到学历歧视、劳动权益不能完全落实、就业流动较为频繁、虽有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但难以抉择等就业特点和困境,相应提出建立全国层面的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加强追踪帮扶机制,以专项政策及法律为保障,经济手段为激励,联动各部门、高校、地方共同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激发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等建议,为精准服务贫困地区青年的就业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湖北宣传》2009,(2):13-1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1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近期,有关部门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教、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各媒体要认真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一是大力宣传国家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9,(3):20-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