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迅 《政策》2000,(2):55-56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942)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领导他的国家闯过了30年代初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难关,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而被舆论界称为美利坚的“天命伟人”之一。 比罗斯福本人更引起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兴趣的是罗斯福“新政”。  相似文献   

2.
胡奎 《时事报告》2009,(3):42-43
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有这样一座塑像:一位穿着平常服饰的百姓,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他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什么?其实,他听的是罗斯福的“炉边谈话”。1933年,罗斯福在经济大萧条中就任美国总统。为了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共克时艰,罗斯福一改刻板严肃向各界发表讲话的传统,通过广播向民众传递种种打算,让电波给处于经济寒冬中的美国人带去暖意。美国人形象地称之为“炉边谈话”。  相似文献   

3.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此时美国正陷在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之中,然而罗斯福力主新政,厉行新政,使美国摆脱困境。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见过罗斯福后对人说:“这人浑身是劲,他智力超群却又难以捉摸,可是说干就干,厉害得很。”罗斯福在就职演讲中说:  相似文献   

4.
一、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移民的“西进运动”对美国西部开发乃至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在独立战争后不久,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向西扩张领土,他们通过廉价购买、战争掠夺等手段,兼并了英、西、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原属墨西哥的大片领土,使美国领土面积在建国以后几十年里迅速扩张了七倍多。领土的扩张和开发利用,对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学家公认的观点是“美国历史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对外扩张领土与国内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美国不断从东向西的扩张过程也是其边疆不断向西移动,大批移民…  相似文献   

5.
7月3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率副总理和部长视察南干岛群岛的国后岛,严正宣告“这是俄罗斯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政府慌不择言,说这是“不可容忍的暴行”,日方的言论立即遭到了梅德韦杰夫的嘲笑:“对于我们日本伙伴的反应,我觉得无所谓。至于无所谓的程度,我甚至不想花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和他们没什么可讨论的,我们不会与他们讨论‘俄罗斯总理视察俄罗斯领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特别是今年以来,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购岛"风波,甚至自己出面"购岛"。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土主权,这一点有充分的历史事实和法律依据。然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领导世界的鼓吹者。后来登上总统座椅,迫于国内孤立主义的压力,只好将美国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在全球坐大的蓝图紧紧放在上衣兜里。希特勒放火,给人类带来无可比拟的惨祸,也给罗斯福带来实现那份蓝图的希望。他那平静似水的脸上掩饰不住心头的激动:领导世界的“命运再次敲门”了。于  相似文献   

8.
《人大建设》2007,(8):55-55
郝铁川近日在《新民晚报》撰文说。1933年出任美国总统,随后3次竞选连任成功的罗斯福,是一个致力于“让穷人能够丰衣足食”的“民生”领袖。他向国会递交并获通过的——  相似文献   

9.
富兰克林·德·罗斯福是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他连选连任,当政四届,在位十二年有余,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总统之一。1933年当他上台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付烂摊子,一付是内政方面的烂摊子,另一付是外交方面的烂摊子。罗斯福入主白宫最根本的使命就是对美国的内政外交实行大规模的改革,这项改革方案就是人所共知的“新政”。当然罗斯福所要改革的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0.
琉球群岛系中国的东大门。二战后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两次建议,将日本用武力侵占而在历史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琉球群岛交给中国。罗斯福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建议,是基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考虑的。琉球与中国的历史深渊在日本九州岛同中国台湾省之间,从东北向西南,有包括大隅、吐噶喇、奄美、冲绳和先岛五组群岛,前三组即萨南诸岛,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北与加拿大接壤,南临墨西哥和墨西哥湾,领土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  相似文献   

12.
陈治利 《台声》2010,(10):57-59
“保卫钓鱼台(岛)”运动 1969年底1970年初,发生“保卫钓鱼台(岛)”运动的时候,我正在美国读书,从美国威斯康辛过来几个朋友,介绍了钓鱼台(岛)的事件。本来我们留学生对美国一直都以“霸主”身份自居,在全世界动不动就用武力打仗,觉得这样很不对。而钓鱼台(岛)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他把我们的东西拿去送别人做礼物,我们当然坚决反对,同时希望台湾当局能够站出来,维护钓鱼台(岛)主权。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北与加拿大接壤,南临墨西哥和墨西哥湾,领土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5,(11):24-27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主要国家分为同盟国和轴心国两大阵营。1943年11月,随着欧洲战场形势的好转,同盟国中的中国、美国、英国三国元首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重点研商对日作战及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做为同盟军中国战区最高指挥,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开罗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战后日本归还其占领的中国领土台湾问题。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代表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明确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群岛等,归…  相似文献   

15.
1942年间,美国《幸福》、《时代》和《生活》三大杂志社合组了一个关于战后和平方案问题研究的委员会,并提交研究报告《太平洋的关系》(又名《太平洋关系备忘录》)。该报告第四章无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之基本事实,提议“以一向点缀着横跨太平洋的岛群为基地,建造一个新的凌驾一切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两大政党。这两个党都没有固定的党员,在选举时投哪一党的票就算该党党员。两党也没有固定的政治纲领,只有四年一次的竞选纲领。民主党的党徽是驴,共和党的党徽是象。所以人们通常把美国大选称为“象”“驴”之争。美国民主党是由部分种植园主、农民和资本家于一七九一年组成的。一八六一年民主党内部发生分裂,该党的南方奴隶主策划叛乱,此后民主党就一蹶不振,大部分时间在台下。罗斯福执政时期是民主党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一九三三年,罗斯福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人民不满之机,击败共和党总统胡佛而上台并四次当选总统。为挽救当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危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名言     
《小康》2006,(5):90-90
“管得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美国前总统杰弗逊“避免冲突的最佳途径就是做好准备。”——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总统“我们不要因心生恐惧才谈判,但我们也绝不畏惧谈判。”——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在坠落后能再度升起。”——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原子弹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我惟一的对手一直非金钱莫属。”——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贫者无自由。”——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美国前总统里根“扯皮到此为止。”——美…  相似文献   

18.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 ,曾在海军里担任过要职。一天 ,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 ,压低声音问 :“你能保密吗 ?”对方答道 :“当然能。”“那么 ,”罗斯福微笑着说 :“我也能。”一次 ,林肯总统正在演讲 ,一位先生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一看 ,只有两个字———“傻瓜”。林肯镇静地说 :“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 ,全部只有正文 ,不见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 ,刚才那位先生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却忘了给我写信。”前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出身贵族 ,能言善辩。一次 ,在联合国大会上 ,英…  相似文献   

19.
1969年7月20日,美国登月船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登月船升空两周前,基地指挥部授予队长威尔逊在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转播讲话稿,此文属绝密材料。全文是,“我,哈泼·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威尔逊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讲的却是:“我,哈泼·威尔逊,以全人类  相似文献   

20.
说的是美国前第一夫人里根·南希 ,日前做的一件“傻事”。事从一名美国共和党议员的建议说起。这位议员提出 ,要将前总统里根的头像印在10美分的硬币之上。共和党议员如此提议 ,民主党可能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还没来得及民主党有所表示 ,南希“跳”出来了。南希呼吁这名共和党议员 ,放弃他提出的将里根的头像取代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头像印上10美分硬币的建议。南希·里根郑重地表示 :“我不支持这一建议 ,我能肯定 ,里根也不会支持。”南希说 ,将罗斯福头像印在硬币上是对一位伟大总统的赞誉 ,而将其头像取消改为另一总统的头像来代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