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党"德、法并治"治国方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是我党执政治国实践经验理论升华的必然结果,是对古今中外治国思想与治国经验科学借鉴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是一个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科学认识,是一个从内涵到形式都高出古今中外治国思想理论的科学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④,教学目标为"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⑤。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它更需要求真、求善,需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夯实作风保障的需要,是推进铜仁市万山区转型发展的需要。全区党员干部必须从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六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和对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有着深刻用意和战略思考。"三严三实"是党的建设的最新思想成果,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从实执政治国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有世界眼光,更要从传统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盛世之一,汉文帝、汉景帝在不到40年时间里将一个战乱后民生凋敝的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文景之治"留给后世诸多治国理政的深刻启示,对于当前调控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5.
刘海  董永亮 《世纪桥》2010,(5):30-3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和历史上"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以人为本批判和借鉴了民本思想,更是对它的超越。本文在梳理它们内涵的基础上,围绕两者区别及内在联系,进一步手手探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前线》2017,(4)
"稳中求进"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就是以平衡稳定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达至平衡稳定,这条历史经验具有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指导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等八个方面把动态发展和保持稳定、稳与进、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有机结合起来。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有体现。这个工作总基调彰显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急需要显微镜,也需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对全体人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表明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一、要充分认识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首先,“以德治国”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我党治国方略的丰富和完善。古今中外,凡国家治理皆以法为外规,德为内矩,从来都是法制和道德手段并用。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的体系,礼法并用、德治为本构成其主要特征,并形成了一整套治国方略。在孔子那里,治国的最高理想就是圣人的"太上"之治,即"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法作为社会秩序的最后防线,是礼教等社会规范不能发挥作用情况下的最后治理手段。理解孔子的治国思想,我们需要注意德、礼、法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们与当时的分封制度紧密相连,都主张君臣民的界限不可逾越,而且包含着特定的习俗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也是已经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则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  相似文献   

12.
郭玉亮 《唯实》2007,3(10):29-31
"四个坚定不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略的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3.
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核心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源自于以"八八战略"为代表的诸多地方前瞻性探索实践的理论升华。读懂习近平同志从地方到全国的治国理政思想内在逻辑关系,对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有人据此混淆"依宪治国"和西方"宪政民主"的根本区别,认为宪政是"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是宪政"。这些观点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需要进行深入辨析。西方"宪政民主"的形成历史"宪政"是西方早就存在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一般认为,英国是资本主义宪政的策源地,有  相似文献   

15.
杨利红 《理论导报》2013,(7):42-42,44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思想政治工作的"起家""养家""护家"本领,对于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新解读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国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会,它通过理想化的形式,表达了老子的社会改造构想.它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这一构想在深层理念上也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无为则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法.在老子的治国思想中,看似原始落后的现象,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对"四个伟大"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每一个伟大思想的研究,或者将某个伟大思想与其他思想理论相结合。虽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从整体性视角把握"四个伟大",但总体来说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四个伟大"思想研究的未来趋向与重点在于,探究"四个伟大"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科学分析"四个伟大"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加强对"四个伟大"在治国理政实践大系统中的总体框架、战略布局和应对方略的分析;阐释"四个伟大"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世界贡献。  相似文献   

18.
儒家德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学说,规约着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走向,迤逦至宋代,形成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其"合理内核"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追溯这一思想的形成脉络,既离不开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也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背景,这一思想继承升华了我国古代治国理政中极为重要的"民本思想"。"民本"一词最早出自《尚书》,"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惟邦本"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相互依存关系,只有人民安定团  相似文献   

20.
刘晓春 《党史文苑》2005,2(7):35-3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文明"观点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探讨这种关系,对于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文明"观点为指导,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